青岛:绿色世园会为大都市“治病”

2014年05月07日 10:35大众日报 薄克国

中国园林网5月7日消息:“这或许不是一种黑色幽默,而是善意的警醒。”5月2日上午,在青岛世园会国际园的加拿大魁北克展园,在天津某投资公司工作的青岛籍市民张海滨对记者说。

魁北克展园以长方形水池为主题景观,勾画出了一个带有幽默色彩的虚构世界:在一个遥远的将来,人类居住的部分土地变成了水泽之国,只有5个小岛露出水面,水面上漂浮着赤橙黄绿青蓝紫7种颜色的小船,在这个“世界水池”,人们只好把自己训练成为划桨好手,来适应水乡的生存环境。

张海滨认为,设计者意在表明,随着气候变暖及其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海平面上升的速度越来越快,海水侵入陆地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他们希望通过直观的方式,让人们获得泽国生存环境的亲身体验,体会到环境问题对自己生活的影响。”

虽然在外地工作,但他一直关注着世园会的每一步进展,这次趁着五一小长假,专程陪父母来世园会游览。入职两年的张海滨由于业务关系,经常闯南走北,看到了一些地方由于生态环境恶化对人们生活的深刻影响:“河流遭到污染,树木被砍伐,垃圾围城,看着非常令人痛心和惋惜。世园会仿佛在告诉我们,爱生活,爱自然,天人合一,地球方能永存。”

  期冀和谐共生

张海滨说:“竹子是城市绿化、美化的特色品种,国际竹藤园的竹藤元素,竹屋、藤桥、竹亭、竹伞、竹步道,令人欣喜,印象深刻。”

徜徉于美轮美奂的花艺、声电、科技、植物世界中,游客发现,为了让游客珍爱自然、亲近自然、享受自然,各展园设计者可谓独具匠心:法国卢瓦尔园种植着大麦、葡萄、花卉和蔬菜,呈现出一片其乐融融的田园风情,这种“乡村生产性景观体验”,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园艺不仅是用来观赏的,还具有人们赖以生存的生产价值;美国佐治亚展园则通过几面不同材质的墙壁,展示了人类从野蛮生长到环境保护的建设发展进程,体现了人类从自然中获取,再反馈自然的进化历程;上海园则倡导一种“快城市、慢生活”的理念,既有当下人们在城市中所寻找的宁静,又有都市现代感;香港展园向游客展示了一个清新自然的生态之城……

4月25日开幕的青岛世园会主题是“让生活走进自然”,核心是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发展理念,意在通过公众关注园艺、欣赏园艺、塑造园艺的共同努力,更加珍爱自然、亲近自然、享受自然。

青岛世园会执委会副主任、秘书长李奉利表示,世园会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地球生态环境,为人类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只有让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深入人心,改变现有的生存状况,才是世园会的应有之义。

为大都市“治病”

“在中国人心目中,园艺与园林的概念密不可分,园林建筑是园艺的一部分,园林建设由建筑、水体、绿色、山石等几个要素组成。”园区建设者、青岛城市规划设计院副院长宋军接受采访时说,世界各地的园艺建筑汇聚世园会,虽然文化不同,建筑风格各异,但都是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了舒适条件,这说明多元生活和生活方式可以相互包容、和谐共生。

“如果说我国明代著名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是通过药用植物给人治病,那么世园会的草纲园则是其升级版,目的在于给大都市‘治病’。”宋军介绍,人类当今面临着很多挑战,特别是空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问题和生存问题,针对当代城市环境问题的《本草纲目2.0》实施方案,利用植物作为“药材”治理城市环境污染“疾患”,“这些植物可以吸收大气中特定的污染物,净化空气。”

他介绍,除了《本草纲目2.0》实施方案,世园会建设过程中,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低碳、节能和环保。例如,主题馆、梦幻影院、地池服务中心使用光导照明系统,利用日光替代室内常规照明,提高了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园艺文化中心采用地源热泵技术,从源头上减少石化煤炭能源的利用;道路结构施工采用了温拌沥青技术,其温度只有20℃左右,而一般摊铺沥青温度高达180℃,有效降低了高温对已栽植树木的影响。世园会还使用雨水收集利用、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淤泥再生利用等。据统计,共有数百项创新技术在园区中被广泛应用,这里水是活的,路是透的,场馆是能呼吸的,充分体现了“绿色、低碳、环保、节能”的理念。

他认为,青岛具有山、海、城、陆地等地域特色,借鉴世园会经验,以后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时,可因地制宜,建设清新自然的生态新城,给生活在其中的老百姓一个最美好的人居生态环境,真正让生活走进自然。

推荐阅读:

山东:青岛世园会开园以来的首次‘大考’顺利通过

山东:青岛世园会植物馆里的神奇“动物”们

首批荷兰花卉抵达青岛世园会时尚馆

青岛世园会江苏园:江南古典园林艺术的代表

(来源:大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