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态优先提升潜在增长率

2014年06月10日 10:16广州日报

中国园林网6月10日消息:通过经济与行政双重约束,有助于地方官员放弃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以生态优先提升潜在增长率,为地方经济找到一条良性的、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副司长吕文斌昨天表示,有的认为节能减排是对经济发展“做减法”,对淘汰落后产能决心不大,有的甚至还在上一些高消耗、高排放和产能过剩项目。

不善待环境,也别指望环境对你友好。近年来,环境污染导致的恶性事件时有所闻,即便如此,也未能让一些地方幡然醒悟,令人叹息。地方对淘汰落后产能决心不大,甚至还对高能耗、高排放和产能过剩项目趋之若鹜,有主观亦有客观原因。主观上,源于一些人长期以来对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依赖,以及由此养成的偏见。譬如:发展与环保是对立关系—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是“鱼”与“熊掌”,环境破坏与生态失衡是经济发展的必要代价;发展与环保有时间先后—“先污染后治理”、“先发展后环保”是许多国家同样走过的路;发展与环保有主次关系—现在的主要精力是发展经济,等经济发展起来之后,才有心思与能力去治理环境。

客观上,虽然“唯GDP论”已有淡出趋势,毫无疑问,它仍然是当下一个重要的考量指标。许多人也知道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一旦为了生态环境而牺牲经济发展速度,GDP出现滑坡,肩上马上就有压力。不仅是GDP数字很难看,经济增速放缓,也可能带来一系列难以回避的现实问题。长远利益与短期效益发生冲突,使得地方官员左右为难。

发展到了今天,或许我们都应该想想,经济发展的终极关怀是什么?经济发展以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真正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目标,而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正好与此宏旨背道而驰。如果连呼吸一口新鲜空气、喝一口洁净的水都不容易,经济再繁荣、物质再丰富,其意义恐怕也要大打折扣。

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是不是一道非此即彼、有你无我的单选题?当然不是。出于生态环境保护需要,禁上高消耗、高排放和产能过剩项目,可能在一定时间内会对地方的GDP有一定的负作用,对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它却能提升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因为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会展配套、总部经济、旅游休闲、节能环保、文化创意、高端服务等等新兴产业发展无疑是重大利好。许多国家的实践也证明这一点,在经历过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阵痛”之后,重新审视产业政策,及时调整经济发展方式。

国务院办公厅于4月30日就印发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考核办法(试行)》,提出考核结果作为安排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各地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未通过年度考核的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人还将被约谈。将环境治理与专项资金拨付、干部考评等相结合,经济、行政手段一起上,旨在明晰责任主体,并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这些都十分必要。通过经济与行政双重约束,有助于地方官员放弃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以生态优先提升潜在增长率,为地方经济找到一条良性的、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推荐阅读:

海南:建设“节能减排 生态文明”示范省

李克强:建设生态文明现代化中国 节能减排为突破

山西财政支持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工作

山东:烟台生态绿化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经济生态双赢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