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道绿化
林邑披绿
中国园林网6月20日消息: “林中之城、休闲之都”。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湖南省郴州市不乏传奇和精彩。
2008年我国南方特大雨雪冰冻灾害,使郴州市森林覆盖率损失了近8个百分点,有专家曾预言:“郴州全面完成生态修复需要四五十年时间”。然而,在郴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经过513万郴州人民的不懈努力,郴州市仅用了6年时间就打破了专家的预言,使全市森林覆盖率恢复到了冰灾之前的66%以上,同时森林质量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2012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郴州市又提出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宏伟目标。
近日,《中国绿色时报》记者深入郴州市城市、乡村、厂矿、库区、田间地头一线采访,耳闻郴州绿色嬗变节拍,目睹森林郴州崛起美景,感受郴州绿色复兴强音。
本报今日刊发聚焦郴州创森《凝聚“创森”合力 重现“林邑”美景》专题,敬请关注。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没有哪一座城市像郴州一样历经艰辛,也很少有哪一座城市像郴州这样气势如虹。
2008年,中国南方50年一遇的特大雨雪冰冻灾害,使郴州经济社会遭受重创,郴州林业也在这场特大自然灾害中遭受了近乎毁灭性的打击。
然而,在郴州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永不言败的郴州人民通过短短6年的不懈努力,不仅实现了生态修复的凤凰涅槃,而且以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的工作力度、前所未有的资金投入和前所未有的推进速度,大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在湘南大地上高歌了一曲建设生态文明的颂歌。
冰灾逆袭
重塑“林邑”美景
2008年,对于郴州林业来说,是历经阵痛和伤悲的一年。即使6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坐在苏仙岭冰灾纪念馆里观看纪录片《郴州冰灾实录》时,也不仅会为当年郴州市大雪压顶、万木被摧的惨相所瞠目结舌。
据不完全统计,冰灾使郴州11个县(市、区)、20个国有林场、11个国有苗圃全面受灾,受损林地面积1300万亩,其中近700万亩林地变成了裸露地,森林覆盖率下降到57.8%左右,林业直接经济损失达56.35亿元。冰灾导致数百万亩竹木茎折根断,数百公里林区公路塌方垮坡,无数林区基础设施受到重创,郴州森林生态系统至少倒退20年,局部地区恢复需要40年-50年……郴州林业被冰雪灾害折磨得“满目疮痍”。
当年国家林业局调查冰灾的负责同志在郴州看到这样的场景也禁不住发出了这样的慨叹:“从电视直播里知道郴州冰灾很严重,但是没有想到严重到如此之地步!”
开车的司机告诉《中国绿色时报》记者:“2008年冰灾之后,全城生长了几年甚至十几年的行道树都不堪重压,无一幸免被拦腰斩断。现在看到的郁郁葱葱、长势喜人的行道树都是冰灾之后最近几年新栽植的。”
苏仙岭,郴州的地标性山峰,在这次冰灾中遭受的创伤尤为严重。在这里生长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古树几乎无一幸存,过去林荫蔽日、古木参天的人间仙境已荡然无存。
苏仙岭的美景如何恢复?郴州林业路在何方?
郴州领导有信心,郴州人民也有决心。
向力力,时任郴州市市长,现任郴州市委书记,在灾后恢复重建动员大会上发出了“三年不实现郴州山头绿化就引咎辞职”的铮铮誓言。
郴州市市长瞿海堪称“植树”市长。为了尽快实现林业灾后恢复重建,国家和省里领导来郴州考察时,他首先要安排到苏仙岭冰灾纪念林“中华林”植树;国际友人来到郴州,他想到的还是安排到“中华林”植树;郴州世界冠军回到家乡,政府不是奖励他们金钱,而是安排他们到“中华林”植树……法国中央大区副主席米阿萝见到瞿海所作所为,禁不住发出了“你是我见过的最重视生态的市长!”的赞叹。
瞿海,从湘西大山中走出的市长,对山有着特殊的情愫,对绿有着别样的眷恋。他在接受采访时动情地说:“过去是带着感情干林业,现在是不仅带着感情、而且带着激情干林业!”[分页]
表率就是“催化剂”;表率就是生产力。
近年来,在林业灾后恢复重建和“创森”过程中,郴州市不仅每年要拿出财政的2%用于林业生态建设,而且大力推进全市11个县市区的党员领导干部带头捐资植绿。
宜章县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处级干部每年每人捐款3000元、副处级干部2000元、科长1000元、副科长500元、普通干部300元用于植树造林。最近连续几年,每年全县仅社会捐资造林资金就超过了8000万元。在党员领导干部的带动下,宜章县形成了全社会办林业的滚滚热潮,为林业生态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
从2008年12月开始,宜章县结合灾后恢复重建,启动实施第一轮十万亩生态营造林工程;之后又结合全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连续实施了6轮十万亩生态营造林工程,总投入近10亿元。绿色的迅速扩张,不仅极大地加快了宜章县林业灾后恢复重建步伐,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而且为湖南“南大门”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也为“一墙”之隔的广东省营造了秀美的后花园。
郴州11个县市区在抗击冰灾、复兴绿色方面都有不俗的表现,宜章县60万亩生态营造林工程,仅仅是他们中的一个缩影。
卧薪尝胆,苦尽甘来。
如今站在苏仙岭最高峰的“仙”字状观景平台上,俯瞰郴州全城,美丽的城市被绿荫环抱,堆峦叠翠,阴翳蔽日,就连空气也仿佛都是甜的,这不正是国家森林城市所倡导的“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最好体现吗?
“不等、不靠、不要,逆袭发展是郴州生态修复的巨大动力源泉”。瞿海一句话,道出了郴州绿色复兴崛起之根本。
合力创森
绘就国土丹青
郴州位于湖南省东南部,毗邻广东,靠近港澳,是湘、粤、赣三省的“中心生态屋脊”,也是湘江、珠江、赣江水系的发源地,自古为“楚粤之孔道”。
郴州“创森”,其实古人早有定论。因为,郴州古称“林邑”,意为“林中之城”。
作为湖南省四大重点林区之一,郴州最大的优势是生态,最大财富是森林。
郴州非同寻常的地理位置,赋予郴州“创森”特殊的意义;依林而生、靠林而居的郴州人民,对“创森”有着独特的禀赋和情怀。
向力力说:“生态文明,其本质是一种绿色文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打造郴州宜居利居乐居城市的内在要求。”
最近几年,围绕林业灾后恢复重建和“创森”工作,郴州市一直在与时间赛跑:
2008年,着手实施林业灾后恢复重建;
2010年10月,站在冰灾生态修复的基础上,郴州市委、市政府高屋建瓴提出了建设“森林郴州”的宏伟目标;
2011年10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郴州市第四次党代会作出了《关于开展三年城乡绿化攻坚的决定》,决定3年投资100亿推进“森林郴州” 建设,开始了对生态文明的新追求,全面擂响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战鼓。
2012年3月,郴州市委、市政府正式向国家林业局、省林业厅提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申请,6月获得同意“创森”批复,10月召开创森动员大会,提出到2014年底前通过国家验收的目标。
2014年3月20日,郴州市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暨国家森林城市迎国检动员大会。
郴州“创森”,水起风生。
他们将“创森”工作有机融入森林郴州体系之中,按照“创森”为民、“创森”惠民、“创森”靠民的总要求,将“创森”与建设森林郴州相结合、将“创森”与改善民本民生相结合,将“创森”与弘扬生态文化相结合,使“创森”行动真正成为全市513万人民的共同意愿。
结合森林郴州建设,郴州市全面启动雨雪冰冻灾害恢复、城区森林景观建设、交通干线绿化大提质等系列生态营造林工程;结合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推进“森林郴州”建设,大力推行禁荒、禁火、禁伐、禁牧、禁猎 “五禁”措施,推进三年城乡绿化攻坚、绿城攻坚、城区森林景观建设等一系列生态工程;郴州市委、市政府隆重召开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动员暨三年城乡绿化攻坚工作推进大会,成立高规格“创森”领导小组,组建工作班子,制定《郴州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方案》和《郴州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1年-2020年)》;召开森林郴州建设工作调度会,全面调度推进60个“创森”精品项目以及系列生态科普、生态创建活动;在桂东县召开全市生态文明动员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推进大会,部署推进“创森”七大重点工程建设……
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发展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
兴林播绿,郴州多措并举,首创性地推行一号工程、一把手负责、一个口号、一支笔审批、一票否决的“五个一”政策。
瞿海说:“干别的事情可能会犯错,只有抓绿化永远也不会错,因为那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
大投入加倒逼,催生资兴“创森”花开。
自启动“创森”工作以来,资兴市累计投资23.6亿元,开展森林生态、绿色产业和生态文化三大体系建设,实施城市绿化、东江湖景观绿化、园区绿化、通道绿化、水系绿化、城区周边山头绿化、荒山荒地及迹地更新绿化和矿山复绿等九大重点绿化工程,3年完成人工造林16.8万亩,绿化交通干线562公里,完成水系绿化283公里,新增城区绿化面积21.2万平方米,完成18个示范乡镇60个示范村的绿化建设,各项主要指标达到或超过了“国森”标准。同时,实施“创森”倒逼机制,大力实施“森林进城、森林围城”战略,深入组织城区、镇区、社区小游园建设活动,实现了城区有大公园大绿地、镇区有小公园小绿地、社区和家庭有小花园的格局。把荒山荒地及迹地更新绿化和乡村绿化作为重点难点,制定政策,提高造林积极性,实现了“山区”变“景区”、“林场”变“公园”、“砍树”变“看树”的三大跨越。
资兴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黄常平感慨地对记者说:“现在资兴的山上连见缝插绿的地方都没有了。”
万众一心,森林郴州梦想成真。郴州市已基本建成复合型、多层次、多功能的城乡绿色生态体系,形成“青山环绕,蓝脉绿网,十字绿轴,多园均布”的城市与森林相依存、人与自然共和谐的“森林之城”新格局。
截至2013年底,郴州市林地面积保有量2075.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6%,活立木蓄积量达4800万立方米,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面积711万亩;建设20个国有林场、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5个国家森林公园;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2.4%,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06平方米,水岸绿化率达91%,公路、铁路等道路绿化率达86%;城市绿化乡土树种数量占城市绿化树种使用数量达80%;义务植树尽责率87%,市民对创森的知晓率、支持率及满意度均达90%以上,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的要求。
郴州“创森”,不一样的起点,一样的精彩![分页]
亮点频现
演绎“创森”精彩大戏
“创森”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郴州市林业局局长黄伟清说:“郴州‘创森’城区绿化、通道绿化、村镇绿化、水系绿化以及荒山荒地绿化等五大重点工程的顺利推进,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得益于513万郴州人民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参与”。
聚力“创森”,郴州做得够好!
郴州市委书记向力力、市长瞿海每年春节后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开会调度部署“创森”工作;他们每次到基层调研强调的也有“创森”工作。
加强领导、高位推进换来“创森”亮点频现:
——城区绿化推陈出新。充分利用山林地貌特点,全面绿化城区“十大山系”,通过租地或征地等方式,将全市30多个城区山头全部改建为公园,建立了星罗棋布、错落有致、具有郴州特色的山地公园体系。启动河流两岸景观整治,完成湖泊新建和提质改造。同时新建和提质改造公园游园104个,公园绿地增加190公顷,城市附属绿地增加124公顷。通过200米宽的环城防护林带串联景区、公园、游园,形成了城市绿化开放空间。
郴州市南岭植物园经营管理核心面积逾40.2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5%,是郴州林业科技基地和植物科普教育基地。植物园共引种驯化、迁地保育植物188科842属2036种,其中包括国家重点保护植物银杉、水杉、珙桐南方红豆杉等珍稀植物。
从2012年9月开始,植物园结合“创森”实际,正式免费向市民开放,不仅拓展了城市绿色空间,而且为广大市民尤其是自然爱好者提供了亲近自然、学习林业知识的好机会。
——通道绿化精彩纷呈。将打造城市森林景观和生态服务市民有机结合起来,扎实推进通道绿化,把武广高铁、京港澳高速、夏蓉高速、京广铁路两边列为通道绿化的重点,把全市主要通道两边打造成绿色走廊。同时,倾力打造郴州大道、郴永大道、南岭大道等30条道路绿化精品和20个节点绿化精品,有效提升了主次干道生态景观品质。
为了建设郴州大道苏仙段绿色通道,苏仙区专门建起了“一园一廊”。“一园”即竹博园,“一廊”即郴州大道苏仙段沿线15.1公里的百竹长廊。这个项目是苏仙区实施的 “创森”精品工程。项目共栽植各类竹子150余种100余万株,而且大部分竹子是从浙江安吉、江西吉安等地竹子主产区引进的观赏性极高的名贵品种,总投资逾3000万元。
苏仙区林业局总工程师杨剑说:“元宵节前后正是竹子栽植时节。这几年春节别人都是在家和家人一起团聚,而苏仙区林业局的领导和科技人员都是在外地采集竹子种苗和栽植工地上度过。”
目前,郴州市以郴州大道和郴永大道为脉络组成的 “十”字城市交通绿网已经形成,成为郴州最美的风景之一。
——城区周边生态屏障建设渐入佳境。开展城区森林景观建设,分3期对冰灾损毁的10万亩城区周边山头实施森林景观建设,共种植各类苗木1600多万株40多个品种。同时开展市城区“绿城攻坚”活动,在街道广场、山头边坡、河岸湖畔、公园绿地、小区庭院共栽植大规格苗木297.5万株、灌木132.7万株、小苗672万株,栽植各类花卉100余万株。参照公益林管理的办法,把城区周边的现有森林划为风景林,进行封山育林,建立一批城郊公园,打造城区绿色防护屏障。
桂阳县依托“创森”打造了宝岭公园、翡翠公园、欧阳海广场、朝阳广场等一张张景色优美、设施齐全的城市光鲜名片。然而,这一张张名片的背后,凝聚的是桂阳人民的辛勤汗水,宝岭公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宝岭素称“八宝之地”。元明朝时期,古人就在宝岭采矿冶炼。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组建了宝山铜矿,大规模进行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由于开采后废弃的矿渣四处倾倒,造成宝岭严重砂石化,植被几乎全部被破坏,不仅给县城造成了严重污染,而且严重影响了县容县貌。
2011年,结合创建森林城市和“十二五”规划,桂阳县委、县政府作出全面绿化宝岭的决定,开始向石漠山宣战。
然而,要绿化“不毛之地”又谈何容易?
桂阳县副县长龚茂礼告诉记者,为了建设宝岭公园,桂阳县采取了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抽沟撩壕、客土回填,先普绿后提质等多种措施。而且,为了打造宝岭公园,县里把每年“3·12”植树节提前到“2·12”进行,整整比其他地方提前了1个月。
功夫不负有心人。
3年完成抽沟撩壕、整梯1700亩,石漠化治理1252亩,植树造林4718亩,栽植各类树木260余万株,撒播草种1200公斤,建立以桂花、芙蓉、樱桃、南竹等以树种命名的园区达35个,一座现代化的森林公园雏形粗具。
——村镇绿化全面提速。在全市城镇、乡村居民点及其四周,结合新农村建设和“点亮郴州”行动,因地制宜开展村镇绿化。围绕100个重点乡镇街道、集市及单位庭院的绿化,每个建设一个以上公共游园或者一处以上公共绿地。引导农民开展村旁、宅旁、路旁、水旁等“四旁”植树,对村内道路进行绿化美化,加强村旁风景林及古树名木的保护,每个行政村建设一处以上公共绿地。同时通过创建森林城镇、美丽乡村,大力开展村镇、社区、企业和三边生态景观林建设,把郴州城乡建设为林网水网交融的城市森林生态网络。
宜章县梅田镇,素有“湘南煤都”和“有色金属之乡”的称号,是湘南富甲一方的首富之地。
但是,丰富的矿产在拉动地方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给这里的生态造成了严重破坏。原本肥沃的“绿山坡”变成了光秃秃的“黑山坡”,全镇空气里都弥漫着黑尘,黑色成为街道、墙面、屋顶的主色调。
长此以往,梅田将要变成真正的“煤田”。转型发展成为梅田镇的必选之路。
结合城乡绿化攻坚和“创森”工程,梅田镇委政府制定“三变战略”,即:地下经济转变为地上经济、黑色经济转变为绿色经济、短期资源经济转变为可持续发展经济。
3年建设,梅田巨变:山绿了、水清了、街美了、路净了、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提高了。
梅田镇由“黑”变“绿”,正是“创森”惠民的最好佐证。
郴州多水,是湘江、珠江和赣江水系发源地。作为三江源,水系绿化是郴州“创森”不能回避的现实,也是各项工程的重中之重。
围绕“创森”实施的水系生态文明工程,也是市委书记亲自抓的工程,堪称郴州“创森”的点睛之作。
郴江河,郴州的母亲河,其绿化美化堪称舍得。郴州市围绕“山水名城、美丽郴州”目标,对市中心城区河段21公里进行综合治理,新建南湖、王仙湖、爱莲湖、苏仙湖等滨河水景观工程等,绿化总面积137万平方米,总投资14.65亿元。
站在王仙湖的堤岸上,眼前绿柳婀娜、碧波万顷,天高云淡,游人如织,好一派田园风光。
苏仙区副区长李春华说:“以前河里挖沙加上开矿污染,这条河道连小鱼都没有,更别说眼前这样的美景了。”
河流治理了,湖泊也同样得到了关爱。
郴州有句顺口溜:“800里洞庭,400里东江。”这里的东江指的是资兴市的东江湖水库。东江湖蓄水81.2亿立方米,是湖南省战略性水资源地。东江湖的下游是小东江。
结合水源地保护,资兴市不仅实施了“养鱼上岸、村民下山”工程,而且结合“创森”,对小东江沿岸进行水系高标准绿化美化,绿化河堤13.6公里,高标准种植大规格楠木、樱花、红豆杉、紫薇、垂柳等乔木树种5000余株,种植狗尾草、白芒等观赏草本植物1.5万平方米,乔灌结合、林草结合,河岸第一层山封、造、管、改并重,多措施打造水保植被、观光植被,总投资2100万元。
如今的小东江和东江湖,山水相依,碧波万顷,美景如画,气象万千,用“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来形容这里的美景也不足为过。
开门见绿、移步异景,是一市之长瞿海感到最自豪的事。
“创森”,创“靓”郴州一片天。[分页]
爱绿护绿
夯实“创森”基础
绿色,森林城市之基。
瞿海说:“‘创森’的作用不在于形式,而在于通过‘创森’让绿色走进人们心中,让全社会形成爱绿护绿的风尚。”
一直负责“创森”工作的郴州市林业局副局长邓少林说:“郴州市在‘创森’过程中涌现出来的爱绿护绿的人和事不胜枚举!”
走进郴州出口加工区湖南省铸万有实业有限公司的庭院内,这里竹林傲然挺立,冬青树叶娇嫩欲滴,一直绵延到路的尽头;亭子周围,五颜六色的小花争先恐后地怒放;停车场绿荫如盖,每一个车位都被绿色植物包裹着。行走在庭院内,仿佛走进了一个绿色大公园。
公司相关负责人说:“企业重视生态得益于公司领导对绿色的厚爱。因为在领导的眼中,优美的环境不仅提升了公司员工的爱绿护绿意识,而且优美的生态也成了企业的人才洼地,吸引不少高素质人才来公司创业发展。”
爱绿护绿、植绿播绿不仅体现在企业,而且体现在园区。
据郴州出口加工区创森办主任刘晖介绍,近年来加工区结合全市“创森”,投入道路、水系、公园、单位庭院绿化的资金累计达50亿元。大投入带来了园区生态的明显改善。目前,园区森林覆盖率60.8%,城市绿化覆盖率41.2%,绿地率4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平方米,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了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道路林荫化、城市园林化的城乡绿化格局基本形成。
爱绿护绿,郴州人才辈出。
刘真茂,宜章县瑶岗仙镇退休干部,现年67岁。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为保护山林免遭乱砍滥伐,刘真茂30年如一日守卫狮子口大山的一草一木,巡山总里程相当于绕地球10圈。在刘真茂的细心呵护下,30年来狮子口大山未发生一起大火灾,为湘、粤、赣三省交界处留下了一块珍贵的生态绿洲。
刘真茂的事迹感动了许多人,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他的感人事迹被写入新华社2012年3月1日播发的长篇通讯 《永恒的召唤——雷锋精神世纪交响曲》。事迹报道后,中央领导作出批示,影响巨大。
2012年,刘真茂被评为“中国网事·感动2012”年度网络人物,颁奖词是这样写的:“他是一个老兵,他坚持做一个像雷锋那样的人,他用30年时间守护一座大山,他与孤独、误解,还有人性的贪婪对抗。他成为人们眼中的山神。”
“远学杨善洲,近学刘真茂!”这是瞿海向全市人民发出的倡议。
爱绿护绿,郴州自古有传统。
三合村是北湖区华塘镇一个有着800年历史的古村落。穿过村前的一座古桥,就进入了一个天然的古树林。这里有侧柏、银杏、樟树、枫香、紫弹朴、枫杨、女贞等10多种古树名木67株,而这些古树名木群就坐落在西河中游,树龄最大的有780余年,直径最大的有120厘米。
这个古树群为何能从大炼钢铁年代幸免于难呢?得益于数百年前的护树祖训。据村里年长村民介绍,当年先祖来此落户,认为村后这片林地是村庄的福祉,于是就令子孙后代不能砍伐,连落下的树枝都不能捡回。祖训就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
记者从村内古桥旁立着的石碑上找到了我国最早的“护林法”:“毁坏桥两岸三百米内风景林带及在风景林区乱砍滥伐和偷桂花树苗者;在风景林区铲草皮,烟火灰及冬天烧火取暖者,均罚现金300至3000元;如态度恶劣、手段卑鄙、情节严重者,定押送专政机关法办。”
三合村党支部书记王道生说:“前人有百年祖训保护生态。作为后人,我们开展植树造林、发展生态产业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合村仅仅是郴州市保护古树名木的一个小小缩影。2008年特大冰灾使郴州的古树名木遭受严重打击,郴州市第一时间对古树名木进行抢救性保护,并建立全省统一的电子档案,分级挂牌保护。目前,郴州市共挂牌保护古树名木4.89万株,古树名木保护率100%。
这就是郴州人民,守绿有责,守绿负责,守绿尽责!
关注民生
演奏“创森”最美和声
三年城乡绿化攻坚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郴州市堪称舍得。
2011年以来,以城市、通道、水系、村镇、荒山绿化五大工程为载体,郴州市通过强基础,固平台,突出重点,纵深推进,统筹城乡,全面发力,累计投资176亿元,完成造林绿化建设任务260万亩,种植各类苗木22亿株。
短短几年,郴州投入生态建设的资金就逾百亿元。这么大的投入值不值?
“值!”瞿海说:“通过实施三年城乡绿化攻坚和创建森林城市,郴州不仅冲破了冰灾重围,而且山绿了,水清了,天蓝了,城市整洁了,乡村秀美了,百姓幸福指数高了。”
郴州的“创森”工程,也是民生工程。在“创森”实践中,郴州市一方面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画册、宣传片、公益广告、文艺晚会、图片展览、科普教育、征文比赛、摄影大赛、创森公益短信等各种宣传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多形式地宣传“创森”工作,做到广播电视有声音、报刊网络有文章、社会宣传有活动,在全社会树立起良好的绿色文明新风,形成了浓厚的“创森”氛围,市民“创森”知晓率、支持率和参与率均达90%以上;另一方面通过举办莽山杜鹃花节、东江湖生态旅游节、茶文化节、郁金香花节、樱花节、油菜花节等生态科普活动,让老百姓参与其中,充分享受“创森”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民生和生态有机结合,百姓享受“创森”成果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实现兴林富民,巩固“创森”成果的重要抓手。
郴州市在大力抓好造林绿化,培育森林资源的同时,积极推进林业资源转化,做大做强林业产业,提升林业综合效益。一是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林产品精深加工业,依法依规逐步淘汰粗放型林木加工企业,支持加工企业技术改造,提高林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加强竹木加工废弃物、竹木废旧制品的再利用,提高竹木循环利用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二是发展生态旅游业。充分开发利用森林生态、文化、游憩功能,加快发展森林生态休闲旅游业。重点发展城郊型、村庄型森林公园和以森林资源为依托的农家乐等森林生态休闲旅游基地,打造生态休闲旅游品牌。三是发展特色经济林。重点发展南竹、油茶、珍稀干果和精品水果等。适当发展桉树、杨树、星柳等速生工业原料林。四是实施苗圃培育工程。鼓励发展苗圃生产,基本满足本市绿化需要,苗木自给率达80%以上。推广使用乡土树种,支持建设优良乡土绿化树种培育基地,乡土树种数量占全市绿化树种使用数量80%以上。加强林木良种试验、繁育基地建设,加快选育和引进新品种,提高良种生产能力。五是发展林下经济。重点发展以林药、林油、林菌、畜禽等为主的种养业。大力发展林下产品加工业,拉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六是扶持国有林场转型。加快国有林场改革,加大财政扶持力度,降低国有林场对林木采伐收入的依赖,逐步转向以林木管护为主。
2013年,郴州市完成林业产业总产值207.34亿元,首次突破200亿大关,同比增长33.2%。其中,林业第一产业产值84.14亿元,同比增长36.24%;第二产业产值73.72亿元,同比增长18.08%;第三产业产值49.48亿元,同比增长56.88%。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兴林富民进程。
产业发展也带来了乡村的富裕发展。
汽车行驶在苏仙区和平村整洁的马路上,两边林荫之中,镶嵌着一座座风格各异的复式小洋楼。如果不是亲自到和平村实地采访,你会以为是哪个房地产公司在这里开发别墅群。
在和平村村委会门前广场的宣传板上记者看到,龙潭胜境、桃花浪漫、紫薇呢喃、瑶寨风情、农耕乐园、怡情垂钓等六张生态休闲旅游名片,勾勒出了和平村生态旅游产业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雏形。
村干部告诉记者,和平村采用村庄绿化与花卉苗木产业建设、庭院水果经济建设、生态景观建设相结合,打造出一个集休闲度假、生态旅游、乡村美食于一体的绿色新农村模式。
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和平村共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今年油菜花开时,1天就有4000多人来游玩。2010年村里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还只有4668元,2012年剧增至12628元。
三季花不败,四季树常青。“创森”让社会主义新农村照进和平村村民的生活现实。
“创森”不仅让苏仙区百姓过上了幸福生活,尤为重要的是,使他们远离了重金属污染之苦。
苏仙区素来被国际地质界誉为“世界有色金属博物馆”, 却一度成为重金属污染的重灾区。上世纪,区内矿业经济发展鼎盛时期,曾有采选矿企业近千家,年均直排河流的废水达2000 多万吨,铅、砷、镉等重金属污染物指标超过国家标准数十倍。
变化,源自于绿色;变化,得益于苏仙区开展的重金属污染治理。
2011 年,苏仙区启动了湘江流域(西河)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关停了西河流域10 家选矿企业,将这里打造成了目前郴州最具有特色的西河沙滩休闲公园。公园分布着各种各样的珍贵植物,就连海砂也是专门从海南运来的。2013年,西河沙滩公园被国家住建部授予我国人居环境建设领域的最高奖——“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5月9日,虽然不是周末,但是西河沙滩公园里的白沙、绿树、碧水潺潺,依然吸引着不少市民来此游玩。一位在此游玩的李阿姨满脸笑容地对记者说:“这几年郴州的变化大了,环境太美了,所以我已经在这里买了房子安了家。”
这就是郴州“创森”,不仅提高了市民的幸福指数,而且让市外甚至省外人民受益。
一个“创森梦”,一首播绿歌,一条富民路。
依托“创森”,郴州的山更青了,水更绿了,天空更蓝了,空气更清新了。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按照“城乡一体,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科学绿化”的要求,郴州市已初步形成了城市与森林相依存、人与自然共和谐的城市森林建设格局,开放郴州、创新郴州、森林郴州、幸福郴州“四个郴州”构想照进了郴州发展的现实。
瞿海告诉记者:“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给郴州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郴州‘创森’将继续大干十年,形成全市生态的良性循环。”
郴州“创森”,湖南的一面旗帜!
为郴州“创森”点赞!为继续大干十年点赞!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林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