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株洲:打造升级版建设生态城

2014年06月23日 11:06湖南日报 许望生 邹兰平 何超

绿色生态新城—株洲 殷伟摄

湘江绿化带风景

中国园林网6月23日消息:这是一座充满律动的生命之都;

这是一座荟萃绿色的生态之城。

这是一座充满律动的生命之都;

这是一座荟萃绿色的生态之城。

走进今日株洲,扑面而来的是蓬勃的新绿—

看,株洲大道两侧绿树如盖,花草、灌木和绿色立体景观相映成趣,取代单调的树荫,形成了一条宜人的生态“画廊”;

看,被誉为华南地区的第一大文化广场的炎帝广场上,喷泉、乔木、花丛、绿地以巨型炎帝塑像为中心层层环绕,人类文明与自然景观在这里庄严交融,诉说着这座神农之城的前世今生;

一路走来,漫步在湘江风光带,映入眼帘的是蜿蜒巨龙般的绿树林带,一片片绿色的生态湿地,伴随着被风吹过起伏的芦苇荡和滔滔不息的湘江流水声,汇成了一首动人美妙的乐曲;阵阵清新的河风吹过,带来了花草芳香的清晰空气,男女老少、一对对结伴的情侣在走廊、碧波、绿荫间谈笑呢喃,幸福洋溢……

抬头见蓝天,低头望城边,立交桥上的“绿色花边”、房屋顶上的“空中草坪”、工业园里的“花草点睛”,处处是绿衣披身,时时可见山清水秀、鸟语花香……

此情此景,不得不让我们感叹、赞美,株洲是个好地方!

作为一座“火车拖来的城市”,株洲曾以工业基础雄厚、污染包袱重而闻名。为了甩掉沉重的城市污染包袱,近年来,株洲以两型社会建设为契机,向着“绿色城市”转型升级发展。他们将生态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之中,走出了一条完全有别于传统工业城市的特色发展之路。

特别是2010年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来,随着城市绿化扩容提质的加快,绿化面积增大,森林资源猛增,初步建成了层次多样化、结构合理化、功能齐全化、集景观效率和生态受益于一体的绿色网络,森林覆盖率年年攀升,实现了城区绿化覆盖率41.5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69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1.79%;活立木蓄积量达2050.56万立方米;林业总产值149.97亿元;城市主干道的绿化普及率达100%;株洲林业多项指标在全省排榜名列第一,先后荣获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交通管理模范城市、中国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城市等荣誉称号。

如今的株洲,城市的焕然一新,现代化的乡村美丽,这一切一切都凝聚了株洲人绿色攻坚奋斗努力的硕果。

革新理念,打造株洲升级版

“两型”春风拂过,绿色理念深刻影响着株洲。告别过去传统工业城市的道路,株洲在探索中逐步确定了打造“以现代工业文化为特征的生态宜居城市”的城市发展新定位。从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到创建全国园林城市……株洲一步一个脚印,城市面貌日新月异。2010年,株洲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进一步作出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决定,打造“绿色株洲”升级版。[分页]

市委副书记、市长毛腾飞的讲话掷地有声:“抓"创森"工作就是抓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打造美好的城市生态,除本身的林业经济效应,还将带来投融资环境的改善;森林网络、森林健康、森林生态维护等建设也是提升生态文化、改善民生的有力推手。”

市里专门成立了以市长任组长,住建、交通、林业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抽调40多人组建创森专业工作办公室。他们与各县市区及创建任务单位层层签订责任状,进行了任务分解,从而构建了党政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主管部门全力抓、职能部门配合抓的工作格局。形成了强大的组织推动力和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建设森林城市的大好局面。

在省林业厅的大力支持和正确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创森”工作强力推进。三年来,市委、市政府、市人大领导多次听取创建工作情况汇报并提供指导;市政府分阶段多次召开工作督导会议,总结成效,提出要求,细化方案,对工作进展不理想的单位点名批评,有效推动着创建各项工作的不断深入,推动着株洲向着“创森”目标开足马力、不断前进……

绿色驱动,全面升级助发展

2013年3月,《株洲晚报》上刊登了这样一则新闻:株洲成功争取到四个外资项目,推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四个外资项目,包括世界银行对湖南森林恢复和发展项目给予的400万美金贷款支持,法国开发署对湖南省森林可持续经营项目给予的350万欧元贷款支持,还有欧洲投资银行贷款湖南油茶发展项目和中德财政合作南方森林可持续经营框架项目。

这是株洲以新举措,多渠道借八方力量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一个缩影。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不是几个部门的事,而是全市的大事,需要各方面的保障支持。根据株洲市林业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仅2012年该局就以创建为契机,投入林业建设资金2.2亿元。而这对于实现“创森”的雄伟目标而言,还相差甚远。如何“集聚”资金流、人流、物流,撑起株洲“创森”的“底气”?

株洲一方面优化机制,开辟五大资金来源保障创建投入—

一是各级财政投入。将森林工程建设资金和创森办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二是项目保障投入。按照“性质不变、优势互补、各负其责”的原则,积极争取各类项目资金,着力打造森林建设工程示范基地。三是金融信贷投入。通过市级融资平台为专项治理提供资金支持,积极开展林权抵押贷款,畅通资本多元化注入渠道。四是业主自主投入。以财政投入为引导,项目投入为载体,吸引各类社会资本投入花卉苗木、油茶种植、林下经济、特色基地等项目建设。五是依托成果投入。鼓励单位和个人捐资、认养、认购绿地、树苗,企业冠名绿化等多种方式筹措资金,而为创建工作提供了坚强的资金保障。通过政府支持、金融助力、业主出资、社会参与,共为创建工作筹措资金31亿余元。

广泛深入加大宣传力度,市里开展了多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以社区宣传栏、户外广告牌、工地围挡、公交车载电视等形式,极大地提高了市民的关注和知晓度,让更多民间力量纷纷参与到“创森”工作中来,成为株洲迈向“国家森林城市”的巨大推力。

绿色崛起,构建未来生态城

如今,放眼株洲各地,到处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绿色发展景象。

“总体增绿”、“见缝插绿”、“项目添绿”……各种“绿化”措施不断升级,为美丽株洲添了一抹抹亮色—

增加造林总量,让森林走进城市。2008—2013年,全市共完成营造林876.14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15.55万亩,封山育林护林271.77万亩,低产林改造216.3万亩,中幼林抚育管理272.52万亩。三年来,为加快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株洲市加大了造林绿化力度,每年人工造林面积都在20万亩以上。开展了市级绿色村庄(社区)创建工作,2012年有278个村庄(社区)达标。

提升城市绿化的质量、数量,让城市拥抱森林。按照“增花、增色、增空间和增文化”工作理念,株洲积极拓展城市森林的发展空间,2012年,完成了89个绿化提质建设项目,栽植乔灌木296834株,提质改造绿地面积137801平方米,新建绿地10111平方米。建设了多个屋顶花园、桥上花园,让绿色走进工厂、社区和校园,打造10条“一路一景、一街一品”道路景观,以立体绿化、科学绿化,打破了原有单调的绿化景观,四季花开怒放,常年色彩缤纷。

重点工程建设带动,实现城市与森林共舞。依托“一江四港”综合整治、神农城、云龙大道(长度15.8公里)、炎帝陵景观大道(6.9公里)建设等一批重点建设工程,新建绿地162公顷。在市重点工程“一江四港” (“一江”为湘江,“四港”为枫溪港、建宁港、白石港、霞湾港)综合整治工程中,景观建设与重金属治理、污水处理一道重点推进,枫溪港整治后还将建城市生态大峡谷、生态湿地水生园;在神农城规划蓝图中,近3000亩的规划面积绿地竟占了2400亩,所占比例达到惊人的80%以上……

一张张“绿色”景观名片呼之欲出,一座座“绿色村庄”、“绿色学校”闪亮登场,一幅幅大美新城的山水画面款款浮现……在绿动的驱动下,工业株洲变身生态“绿洲”,向着森林城市的目标阔步迈进!

推荐阅读:

湖南:洞庭湖亟待走出生态经济困局

完善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保护湿地

云南彝良1700万绿化荒山 累计营造生态林7.19万亩

(来源:湖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