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大力书写生态环保新篇章

2014年06月05日 09:37海南日报中宝 尹小柏

中国园林网6月5日消息:站在海口世纪大桥上远眺,万绿园成片的绿色映入你的眼帘,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连着长长的海岸线,海浪轻轻地拍打着岸边,人们在海边快乐嬉戏游玩,构成一幅美好的画卷。

今天是世界环境日。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海口为这个纪念日送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和礼物。

2013年,海口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优良,空气质量保持一流,在全国实施新空气质量标准的74个城市中排名第一;水环境总体良好,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国家重点监控断面水质、近岸海域海水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声环境质量达到相应功能区标准;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全市森林覆盖率38.47%,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5%,绿地率37.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5平方米。

2014年,在环境保护部公布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及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等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中,海口市第一季度和4月份均名列第一。

这是继2013年排名第一后,海口市连续摘得环境空气质量桂冠。

海口市环保局局长陈超介绍,特别是今年5月份31天,海口空气质量都是一级优,优秀率为100%,生活在海口的人们呼吸着令人羡慕的清新好空气。

如今,海口洁净的空气已成为持续发展的优势资源和营销宣传的最佳名片。特别是国内各地受到雾霾侵袭,而海口阳光明媚,蓝天白云,椰风海韵,呈现生机盎然的景象,吸引全国各地游客纷纷来到这里欣赏海口美丽的风光,呼吸清新的空气,享受良好的生态环境,海口已成为全国人民休闲度假的心仪之地,名副其实的“避霾胜地”,正在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学、宜游”的最精最美省会城市。

良好的生态环境让海口脱颖而出,其先后获得了“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国家节水型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等荣誉称号。2011年,海口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中国空气最清洁城市”;2013年,被评为“2013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2014年,海口名列“宜居城市”前茅。

近日,由央视联合国家统计局等发起的《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2013-2014》报告显示,海口位居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市20强之首。

这一个个荣誉背后是海口对绿色生态科学发展的坚定信念,是海口对环保工作的不断探索。

理念篇:

坚持绿色生态引领科学发展

发展理念决定城市发展方向,海口始终坚持以绿色生态理念引领科学发展,将绿色理念贯穿于科学发展全过程。

海口市建设“四宜三养”最精最美省会城市的目标充分体现了绿色发展理念:一是“四宜三养”的城市定位是绿色的定位;二是坚持科学规划引领,提出的“四规合一”是绿色发展的概念;三是“最精最美”的内涵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特别是“美丽中国”的要求完全吻合。

国家相关领导人曾在海南视察时指出:“生态环保也是生产力,是绿色财富,保护好红树林等宝贵资源,既是为国家,也是让大家共享好的生态环境”。为此,我省提出:“要坚持保护生态环境不动摇,在这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把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生态修复、生态利用相结合,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海口市坚持把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省委常委、海口市委书记陈辞指出:“海口是全国生态一流的城市,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是我们科学发展的核心资源和生命线,必须坚定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主线不动摇,把生态环境建设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牢牢守住海口赖以生存发展的青山绿水和碧海蓝天这一最大资本”。

海口市委副书记、市长倪强也一直强调:“坚持"四宜三养"这一发展思路,继续把绿色生态的理念贯穿到城市定位、产业选择、发展规划、社会管理等方方面面。”

正是在具有前瞻性目光的决策者的强有力地组织领导下,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对环境保护能形成共识,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在工作中能通力协作,相互配合,形成了对环境保护工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确保全市总体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在优良水平。

谋划篇:

注重抓好城市规划顶层设计

环境作为发展的基本要素,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先进、可持久的生产力,是一种稀缺资源。为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海口注重抓好城市规划顶层设计。

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态资源是海口引以为傲的优势和资本,也是海口可持续发展的后发优势和巨大潜力。

近年来,海口市一直秉承“生态立市,环保优先”理念,通过科学规划、建设和管理,打造一个空气清新、四季花开的绿色家园,从多方面、多部门构建起了大环保的战略布局。

城市布局方面,构建“一网、两带、两廊”的生态绿地系统,在城市南边有石山火山群世界地质公园,在城市东边有东寨港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形成了南边有“肺”,东边有“肾”的生态格局,构成海口城区周边的生态屏障。

能源结构方面,从源头控制污染产生,大力实施清洁能源政策,在全国率先将城市建成区划定为禁止燃用高污染燃料区域。

工业布局方面,坚持“工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西部转移”的工业布局原则,积极配合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对中心城区布局不合理的工业企业实施限期搬迁,推动区域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

交通网络方面,通过编织城区交通网络、城乡交通网络、城际交通网络三张“网”,形成主干路网及完善的城乡交通微循环系统,构建立体交通网络,一定程度上减少交通不畅导致的机动车尾气污染。

管理目标方面,在全国率先将工业区划为二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实行严格的环境保护标准,率先执行环境空气功能区分为两类,比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提前10多年执行。

建设篇:

逐步完善环境基础设施

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是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海口市不断加大环保投入,不断完善环境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承载力。

近年来,为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海口市进一步加快建设步伐,不断加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完善环境预警体系,加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目前,该市建成7座城市污水处理厂、1座生活垃圾填埋场、1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1座医疗废物处置厂、1座放射性废物库,建设了7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2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建立了海口市污染源自动监控中心,对31家重点企业实行24小时动态监控。

统筹城乡一体化,推进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共建共享,通过强化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不断提高农村环境卫生水平。

加快生态建设步伐,开展“绿化宝岛”行动。积极实施海防林、河流水库绿化等绿化工程,重点建设海南东寨港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和白水塘省级湿地公园,进一步提高森林覆盖率和绿化覆盖率。目前城市绿化覆盖面积为52.53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为38.47%。

推荐阅读:

用严格的制度体系保护生态环境

天津:坚决打好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

针对2013年对杭州环境状况的整改行动

河北:首家生态环境保护法庭开审第一案

 (来源:海南日报) [分页]

管理篇:

确保环境质量持续保持一流

现代城市发展中“三分建设、七分管理”,而城市管理又是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抓手。

2009年10月,海口市政府机构改革,组建海口市环境保护局,成为海南省19个市县唯一独立的环保部门,为环保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在环保工作的实践和探索中,海口市逐步形成了市委总抓、人大监督、政府负责、政协支持、环保部门统一监管、各部门分工协作、公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部署筹划、工作推进、信息沟通、督查督办、调研评估、考核奖惩等六大环保工作机制不断完善。

通过把中长期规划和短期计划相结合,编制了《海口生态市建设规划》(2006-2020年)、《海口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等环保中长期规划,并制定《海口市环境保护三年行动计划》、年度环保工作方案、季度环保工作计划,逐步解决各类环境问题,确保实现各项环保规划目标,谋划部署城市环境保护工作;

通过建立信息定期报送制度、工作简报制度、协调碰头会议制度、工作移送制度等,切实做好工作的沟通协调和推进落实;定期督查各区、各相关部门的重点环保工作进展情况;政府领导带队对重点环保问题开展现场调研,环保部门对环境治理工作组织专家评估,对环境整治效果进行评估,提高环保工作的科学性;把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纳入各区经济社会发展考核指标体系;建设环保网站、微博、微信平台,逐步建立公众环保投诉与举报环境违法行为的快速查处工作模式。

这一系列的措施,为海口市的环保工作提供了机制和体制的有力保障,让管理更加有序、更加贴近民生。

民生篇:

让生活在海口的人们过得更加幸福

为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和环保为民宗旨,海口市狠抓落实,以人为本,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环境问题,让海口市民过得更加幸福。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既是一项环境管理制度,也是一项在城市建设与管理中行之有效的措施。

近年来,海口市委、市政府坚持不懈组织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围绕国家环保部门每年部署的“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的同时,结合海口的实际情况,每年确定一个主题,着重解决一两个突出环境问题,有针对性开展各类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2006年,开展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整治,全面清查影响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的建设项目;2007年,开展“洁净海口、爱我椰城”城市环境综合整治;2008年,开展了以扬尘污染防治、矿山环境治理、石材加工粉尘防治、交通污染专项整治为主的大气环境综合整治;2009年,启动以“清洁、整洁、规泊、安静、打违”为主要内容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五大工程”;2010年,开展了中心区水网动力等一系列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及水环境面源污染治理工程;2011年,开展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持续改进工作,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了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创建成果;2012年,开展了以整治机动车排气污染、扬尘污染和社会面源污染为主要内容的大气污染综合整治,确保环境空气质量持续保持一流水平。

特别是2013年,海口大力开展城市管理年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整治,以大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市容市貌和生态建设为重点,实施护蓝、碧水、安静、清洁、整洁、净农、增绿、示范等生态环境保护十大工程。

2014年,海口继续深入推进城市管理年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并着力在水、大气、垃圾等三个重点领域寻求突破:实施主城区及饮用水源地水环境面源污染整治,以污染源整治为突破口,提升水环境质量;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建筑工地扬尘整治为突破口,提升大气环境质量;实施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以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为突破口,提升环境卫生水平。

联动篇:

强化司法联动形成工作合力

为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海口市深化环保司法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切实推进环境法治新进程。

为了切实保护生态环境,海口市强化司法保障作用,充分运用环保执法、司法联动手段来保护生态环境,环保部门会同公安、法院、检察院逐步建立起行政诉讼工作良性互动机制。

2011年,海口市中级人民法院成立环保法庭,并落实编制、人员;2012年琼山区法院也成立了环保法庭,将涉及到环境诉讼的案件全部集中审理,对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予以强制执行。

2013年,海口市公安、环保、林业等部门,则联合开展打击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犯罪专项行动,打击各类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特别是在实施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由海口市环保部门牵头,联合公安、检察院、法院等多部门召开畜禽养殖企业排污整治座谈会,对不按市政府规定时间关停的畜禽养殖企业,公安、检察院等部门及时介入,有力推动了畜禽养殖企业的关停搬迁。

这一项项“铁规治污”、“铁腕治污”,以及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让海口的天更蓝,水更清。

成果篇:

环保争先创优取得明显成效

海口的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一直走在全省的前列,在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得到优化,各项环保考核成绩优异,争先创优取得明显成效。

海口市坚持把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不仅推动了环保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也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提高。

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海口市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资源消耗不断下降,经济发展呈现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益的良好态势。

环境质量保持优良水平。2013年,全市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在优良水平,环境空气质量保持一流,在全国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的74个城市中排名第一,南渡江龙塘、永庄水库等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声环境质量总体处于良好水平。

各项环保考核名列第一。海口市是第一个获得“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的省会城市;自1989年以来,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连续23年名列全省第一;1999年海南省政府实施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考核以来,海口市均为第一;2010年海南省政府实施生态省建设考核以来,海口市连续四年获“优秀”。

海口市环保局先后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和财政部等4部委授予“全国减排先进集体”,荣获“全国环境保护系统先进集体”、“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先进集体”、“全国环境信访工作优秀集体”、“全国环境统计工作先进集体”、全国12369环保举报热线“优质服务窗口”等称号。

一个个成绩的背后,是海口对环境保护的不懈努力。

今后,海口将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同步提升,让生活在海口的人们更加幸福地生活、舒心地工作、愉快地学习、快乐地游玩。

推荐阅读:

用严格的制度体系保护生态环境

天津:坚决打好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

针对2013年对杭州环境状况的整改行动

河北:首家生态环境保护法庭开审第一案

 (来源:海南日报) [分页]

海口市环保局局长陈超:

创新管理实现海口

环保工作新飞跃

“海口市作为国际旅游岛中心城市,责无旁贷要担当起海南国际旅游岛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而环保局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要通过树立全局视野,强化底线思维,打造智慧环保,谋划当前和未来环境保护工作,实现环保管理的新飞跃。”海口市环保局局长陈超说。

树立全局视野

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环境保护是发展经济的基础,经济发展是环境保护的目的,离开经济发展抓环境保护是“缘木求鱼”,脱离环境保护搞经济发展是“竭泽而渔”。陈超说:“我们需要跳出环保看环保,树立全局视野,推动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一是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推进经济转型发展。根据海口生态环境格局,严格环境准入,将生态环境承载力作为准入的前提,坚决拒批高污染、高能耗以及没有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的项目,以源头控制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二是强化战略环评和规划环评,全面参与综合决策。积极参与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战略环评,在战略层面规划国土空间和产业布局,重点推进镇域、工业园区、旅游景区等规划环评,从决策源头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三是发挥环保职能作用,积极服务经济发展。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实行提前介入,跟踪服务,指导企业合理布局与优化选址,从源头上避免环境问题的产生。

强化底线思维

保障生态环境安全

“环保部门更应该注重生态安全,强化底线思维,保护好我们的一流生态环境。”陈超介绍。

一是制定海口市环境总体规划。海口市将以此为契机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的顶层设计,将生态保护与优化区域空间布局相结合,划分禁止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加强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海口自然资本,从源头优化城市环境保护格局。

二是划定生态红线。建立生态红线制度是环保底线思维的具体实践,为保护好海口的优质生态环境,严格按照生态保护红线基本思路,划定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红线,对龙塘、永庄水库等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实行严格管控,种植涵养林,实施封闭式管理。

三是实行全要素管理。环境保护涉及各个方面,海口市环保局将对工业点源、农业面源、交通移动源等全部污染源排放的所有污染物,对大气、土壤、地表水、地下水和海洋等所有纳污介质,实行统一监管,强力抓好大气、水、土壤三大污染防治工作,推动海口可持续发展。

打造智慧环保

推进环保现代化管理

“当今社会是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为顺应信息化发展的潮流,海口环保部门将致力打造智慧环保,利用现代化手段提升环保管理水平,促进环境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实现环保转型发展。”陈超表示。

一是推行电子政务。实行网上办公,提高办公效率,节约办公成本。推行移动执法,开展现场执法监察,有效提高环境监督管理效能,提升环境保护效果。

二是加强科学决策。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实现环境管理和决策的智慧化,建立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环境质量、环境监测、总量控制、环境影响评价、执法监督等业务信息服务智能化系统,促进环境管理和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三是实施阳光政务。推行网上办事,实行网上审批、网络投诉和反馈,更便捷地服务群众,提高环境保护公共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利用网站、微博、微信等现代化信息平台发布各类环境信息,满足公众环境知情权。

陈超说,海口将持续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倡导低碳发展理念,继续保持一流环境质量,为市民提供优良的生态产品,实现海口“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为“四宜三养”最精最美省会城市和海南“首善之城”提供坚实的环境支撑。

推荐阅读:

用严格的制度体系保护生态环境

天津:坚决打好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

针对2013年对杭州环境状况的整改行动

河北:首家生态环境保护法庭开审第一案

 (来源:海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