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7月11日消息:日前,来自青海省气候中心及青海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的数据显示,连续9年水位上涨的青海湖已经回到约40年前的状态,增加的水量相当于6个西湖。这一消息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青海湖水位逐年增高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水位增高又意味着什么?
青海湖位于青海省西北部的青海湖盆地,既是中国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坐拥中国最美五大湖泊之首。是1992年被首批列入国际湿地名录的七大重要湿地之一,作为高海拔湿地资源已成为世界湿地保护组织关注的重点。
小岛、小湖消失,仙女湾岸线的木栈道逐年加高又被淹没,青海湖9年来“长高”了近一米半。记者发现,二郎剑景区的西王母雕塑原先是坐落在岸边,因湖水上涨,现在的雕像已坐落在湖中。
“青海湖水位升高最主要的因素是大气候变好,加上退耕还林还草、草场减畜封育、生态植被人为修复等综合因素,致使环青海湖地区水源涵养能力显著增强,生物多样性得到恢复。”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办公室主任蔡金龙说。多年来,他一直在青海湖鸟岛上进行湿地保护、土地沙漠化治理和生物多样性研究工作。2004年以前,他每年要做的工作之一就是根据水位的下降,将蛋岛沿湖围起来的网围栏进行移栽,平均每年向湖中心延伸水平距离30米至70米。自2004年开始青海湖水位逐渐上升,蛋岛上部分淡水泉眼已被淹没。将湿地监测数据进行比较,可以看出湿地面积呈增长、扩大的趋势。其中2010年至2013年间湿地总面积累计增长141.10平方公里,青海湖区面积也由2004年的4190平方公里增加到2013年的4340平方公里。
青海省气象局科研所的卫星监测记录显示,近几年青海高原整体湖泊面积、水位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上升。据气候分析科研究员戴升介绍,从上世纪60年代至2004年,青海湖水位记录显示,有上升记录的年份有3年,上升幅度最多半米,其余大部分时间都在下降。9年间,青海湖流域降水量增了10%,入湖流量也随之增加,但蒸发量却出现下降。此外,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青海湖西北部的高山冰川融水也导致入湖径流量的增加。
戴升还告诉记者,自2002年国家在此实施大面积退耕还草以来,环湖地区植被有了明显恢复,有效减少了地表径流量损耗,抑制了沙漠化在青海湖流域蔓延,这对水位上升同样有利,青海湖生态环境曾一度恶化的痕迹正在逐渐消失。降水量的不断增加,形成河流径流量的大幅增加,大部分转为地表径流汇入青海湖,少部分滞留在土壤中,使环湖草原植被得以改善。
青海省水资源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总工程师李其江认为:“水资源勘测部门从降水情况、进流情况和蒸发的情况进行分析,青海湖是一个封闭的盆地。根据水循环的3要素,入湖水量增加了,水位就上升了,从降水落到地面再入湖有一个过程,有的下渗,有的顺着地表流到了湖里,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地表入湖和地下入湖之间的平衡关系。现在青海湖水位上升了,我们不能就此放松生态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环境恶化的态势,但是总体的环境好转仍离不开气候背景的改善。”
推荐阅读: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