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7月16日消息:贵州省以拥有多元性、古朴性、完整性的多民族原生态文化资源著称。如何使贵州原生态文化保护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建设相辉映,已成为一个新的学术命题。7月13—14日,由贵州省社会科学院、贵州省人类学学会、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多彩贵州”原生态文化国际论坛暨2014年首届海峡两岸人类学青年论坛在贵阳召开。
与会专家表示,学界对“原生态文化”的界定是“一体多元”,即一个“原生态文化”母体,以及多元化的内涵。从时间维度看,“原生态文化”是一种原初的文化形态;从空间维度看,原生态文化是某一民族或族群在其栖居地,适应自然环境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且不受外界或其他文化干扰。
保护原生态文化有利于文明的传承、生态环境的保护、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凯里学院《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编辑部主任吴平表示,少数民族文化正面临现代传媒、经济建设、人口流动、产业发展的冲击,还面临文化载体缩减、形式规模萎缩、文化主体空巢化、传承后继乏人等问题。因此,政府需作为主导力量,增强文化自觉意识,运用市场调节机制,保障少数民族生态文化与经济发展和谐共进。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