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7月17日消息:进入新世纪以来,郑州市委、市政府将森林城市建设作为践行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从空间布局,从点滴角落,一步一步落到实处,森林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无与伦比的缤纷色彩,点、线、面层层推进,悄无声息进驻这座古老的城市,进入人们的生活,而国家森林城市的建设目标也在不知不觉中更近了。
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在森林城市建设中,郑州市统筹城乡发展,城乡绿化事业齐头并进,城市生态和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经济发展承载力不断增强,初步呈现出优美迷人的森林生态画卷。
在城区,着力构建以街道、公园、广场、游园、企事业单位、居住小区“条块结合”的绿色网络。炎炎夏日,大街小巷一排排高耸的市树法桐,遮天蔽日,为过往车辆和行人带来清新凉爽。市区共有公园绿地309处,其中综合公园及专类公园44处、游园165处、广场23处、带状公园77处,使市民出门500米有休闲绿地,基本满足本市居民日常游憩需求。企事业单位在完成部门绿化的同时,拆墙透绿,扮靓城市。居住小区积极绿化美化家园,争创园林小区,营造生态宜居环境。
在城市近郊,构建“一屏、二轴、三圈、四带、五组团”的森林网络,新增造林面积150万亩。沿黄河南大堤营造了一条长74公里、宽1100米的大型生态屏障。沿107、310国道、三条环城路以及贾鲁河、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连霍高速、京珠高速营造了多道“井”字形、环形防护林带。在城区西北、西南、东北、东南、南部分别建造了五处10万亩以上的核心森林组团。尖岗水库位于郑州西南郊区,是郑州市备用饮用水源地,围绕尖岗水库,郑州市集中连片造林13.5万亩,形成了目前城郊最大的一处森林组团。
邙岭是风沙入侵市区的又一处重点源头,长期以来,由于地势较高、干旱缺水、水土流失严重,一直是郑州造林绿化的老大难。近年来,通过打井配套、水利先行,有效地解决了浇灌用水问题,目前邙岭已是四季有绿,三季有花,美不胜收,形成了城郊另一处重要的森林组团。
在西部广袤山区,通过飞播造林、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措施,持续推进山区绿化,昔日荒山披上绿装。在东部平原区,全市农田林网达到高级标准,林网控制率达95%以上。在全市范围内积极开展林业生态县、乡、村绿化创建工作,全市共创建省级林业生态县8个,市级林业生态乡镇40个,林业生态村590个。
铁路、公路、水系作为沟通境外、连接城乡的重要通道和窗口,郑州市实施了高标准的生态廊道建设。市委、市政府将生态廊道建设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六个切入点”之一,对规划范围内的建筑全部予以拆迁,按照“公交进港湾,辅道在两边,骑行走中间,休闲在林间”的生态建设理念,实施“大绿量,高密度;多节点,多功能;乔灌花,四季青;既造林,又造景”的建设提升。三年来,新建、改造提升生态廊道2083公里,绿化面积1.28亿平方米,形成了林路相随、林水相依、一路一景、一河一色的生态功能区和景观连绵带。
为保护来之不易的森林城市建设成果,郑州市切实加大了森林资源保护力度。对于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及时进行打击,自创建以来,没有发生严重非法侵占林地、湿地,破坏森林资源,滥捕乱猎野生动物等重大案件。加大森林防火和有害生物防治力度,及时开展应急演练,对发生的火情及时扑灭,虫情及时除治。近年来,全市没有发生重特大森林灾害,全市森林火灾受害率低于1‰,森林病虫害成灾率低于3.7‰。
嘉木森森,绿叶成荫;芳草萋萋,月季飘香。如今的郑州,无论是繁华的城区,还是郊县的乡村,处处可见森林城市建设的丰硕成果。造林绿化,使这座城市变得绿意盎然、生机勃勃;造林绿化,使这座城市的环境变得多姿多彩、姹紫嫣红。
推荐阅读:
(来源:郑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