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7月18日消息:7月16日,记者从国家林业局获悉,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国林业物联网建设1年多来已获得一系列知识产权,支撑中国林业物联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这是国家林业局近日就中国林业物联网建设一期工程进行总结和部署时透露的信息。
国家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知识产权已经成中国林业物联网建设重要支撑。在近两年中国林业物联网建设中,有关研发单位先后提交专利申请300余件,软件著作权登记20余件,构建了中国林业物联网的技术基础。其中包括基于GPS/北斗双模定位的移动智能终端,IPv6无线传感网网络协议一致性测试智能仪表,集管理和服务于一体的移动客户端和基于5G技术的林区无线覆盖解决技术方案、“森林眼”林火监测预警系统、木材专用电子标签和读写设备、野外无线组网设备、智能定位胸卡、地面坐标设备、温湿度传感器及相应的管理软件,解决了中国林业物联网建设的关键技术难题。
据介绍,相关知识产权的应用取得良好效益。北京市运用二维码、传感器、无线自组织网络等技术,开展了“中国信息林”建设;河南省利用物联网、自动控制等技术,打造了现代化的智慧果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贵州省打造了“智慧花木”信息化品牌,极大地活跃了西南花木交易市场,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安徽省利用物联网技术建设了智慧育苗系统,提高了设施育苗的智能化水平,实现了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据悉,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日益普及,我国林业的很多领域开始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物联网相关技术。经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批复,国家林业局于2013年初正式启动了中国林业物联网建设。
推荐阅读:
(来源:知识产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