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7月21日消息:只要“雾霾还在天上,生态文明研究和建设就一定在路上”,这是日前在中央党校召开的“全面深化改革与生态文明建设”研讨会上,邱耕田教授在总结发言中所说的一句话,得到了与会专家与领导的一致认同。这次研讨会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主办,中央党校副教育长兼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常务副主任韩庆祥教授主持。会议代表围绕生态文明的内涵,全面深化改革中生态文明的地位和作用,在现实中如何坚守生态文明的信仰,生态危机的根源、解决路径等话题展开深入交流。
就生态文明与资本逻辑的关系,北京大学丰子义教授指出,生态危机的根源就在资本逻辑,因为资本具有双重逻辑,一是创造文明的逻辑,二是追求价值增殖的逻辑。这两种逻辑并不是彼此分离的,而是内在结合在一起的;但是追求价值增殖的逻辑更为根本。资本逻辑要追求利润最大化,所以必然要无限制地开采和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环境,造成生态危机。只要资本逻辑存在,生态危机不可避免。按照这样的思路,要彻底解决生态危机,就必须推翻资本逻辑。但是因为资本又具有创造文明的作用,所以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也要发挥资本的效用,就缓解危机而言,不管是节能减排,修复生态环境,还是发展绿色产业都离不开资本,应该将生态环境变成绿色资本,要驾驭资本、引导资本,将人的意志渗透到资本中。对政府来说,要合理引导投资方向。
就生态文明建设的出路问题,中央党校赵建军教授认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出路在于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绿色发展。循环是自然界的本质特性,从基本粒子到宇宙都处于永恒循环发展中,这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应该将自然界的循环规律作为自身活动的前提条件,反映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就是应该坚持循环发展。高碳不是自然界本来的特征,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化石能源的过分开采和利用带来的,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类生活方式越来越走向高碳,逐渐超出了自然界的自我净化能力,破坏了生态的平衡,人类未来的方向在低碳。绿色是生命的本色,体现文明内在的本质。动植物体现的是生命发展的延续,但是非绿色的发展破坏了包括人在内的所有生命的时代延续。循环、低碳和绿色是自然规律,只有按照自然规律发展的文明才是生态文明。
就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问题,国家林业局生态文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北京林业大学严耕教授指出:一是要将对领导干部的考核与对生态环境的评价作出区分,虽然各级组织部门已经开始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干部考核的一项内容,但这只是一个指导性方向,对生态文明的实际进程仍然需要评价。二是要将生态与环境作出区分,作出这一区分,也就将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做出了区分。生态、资源和环境是“一体两翼”的关系,生态是“一体”,资源和环境是“两翼”。作为生物对生态的利用是环境,作为技术对生态的利用是资源,要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三是在生态文明评价中要注重协调程度评价,也就是要评价万元GDP的能源、水消耗量和垃圾排放量。近些年,我们这一指标一直在降低,但是环境一直在恶化,这主要是因为虽然单位量在降低,但是总量一直在上升。所以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也就是走生态文明道路,走绝对协调道路。
就当代中国生态文明的发展战略问题,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部李宏伟认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及现代化的条件下进行的,有着自己所特有的运行法则。具体而言,就要处理好应然与实然、长远与现实、愿景与底线等三对关系。并提出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应从九个方面进行逻辑展开: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方向、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目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战略起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前提、政府主导与公众参与的战略主体、落实主体功能区划的战略布局、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战略重点、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战略支撑、健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战略保障。
就环保与生态的关系问题,中央党校进修部第62期“生态文明”班学员、上海市环保局党委书记马建勋认为,从环保到生态不仅是工作延伸,更是战略升级。他认为环保要从末端管理向源头管理转移,比如重大项目的上马,环保部门要提前介入,要充分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全局性、复杂性。要扭转环保不营利,营利不环保的局面,这就要发挥市场的作用,同时政府做好监管。要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依法治理,做到用制度保护环境。他还认为要用教育来强化环保意识,全党应该要向改革开放初期恶补经济知识、入世前恶补贸易知识那样兴起学习生态文明的风气。
就环境信仰问题,中央党校进修部第62期“生态文明”班学员、广西壮族自治区环保厅厅长檀庆瑞探讨了环境信仰的内涵、历史体现和价值传承。他认为环境信仰是人在对环境认知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对环境尊崇、敬畏的精神信念,这种信念转化为现实行动,就表现为人的保护自然、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实践行动。环境信仰的历史体现表现在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传统文化理念、经典历史范例实践着、包含着、延续着深刻的生态智慧。在价值传承上,应发挥环境信仰对治国理政的激励推动价值,对经济发展的理性引导价值,对资源环境的保护优化价值,对社会管理的和谐指导价值,建立完善的生态制度保障体系。
就推动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融合发展的路径问题,中央党校进修部第62期“生态文明”班学员、中航航空电子系统有限责任公司卢广山董事长认为,科技创新是推动两种文明融合的主要路径。要深刻反思传统工业文明发展模式的不足,致力于高效经济建设,以现代工业文明为抓手,以科技创新为手段,推动新时代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和生态文明建设。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也就是以科学发展为指导,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服务业、生态保护相辅相成,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实现整个社会的全面转型,这是一种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融合的道路。
推荐阅读:
(来源: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