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7月24日消息:近日,有媒体报道“百湖之市”湖北武汉要开挖市内最大人工湖梦泽湖,相关规划已进入公示阶段。消息一出引起轩然大波。一些市民认为,武汉原来有那么多天然湖泊都被填了,现在又要花钱开挖人工湖,纯属瞎折腾。
按理说,对被钢筋水泥高楼围绕的城市而言,多一个湖总比少一个湖好——既能提升城市的舒适度,又能给市民带来更多的自然气息,但为何会招来“瞎折腾”的斥责呢?其实,这次开挖人工湖的消息就像导火索,激起了武汉市民多年来埋在心底的填湖之痛。
武汉本是“百湖之市”,建国之初,该市中心城区有大小湖泊127个,两江交汇、湖泊密布、山水相间的自然地理特征,造就了武汉丰富多彩的城市空间和独特的城市格局。但随着时间推移,该市大量湖泊因“向湖泊要土地”、“填湖、盖楼,盖楼、填湖”的发展模式而消失,也正因此,武汉近年来的发展史被百姓称为“填湖史”。
填湖增加了建设用地,增加了政府卖地收入,让房地产开发商享受到了“土地盛宴”,却破坏了城市景观,影响了城市生态。“房地产围剿湖泊”的另一个严重后果是,武汉逢雨必涝,“百湖之市”随时可能在一夜之间变成“海洋”——要知道,城市湖泊最主要的功能之一,就是调蓄水情。填湖之痛,怎能不让市民记忆深刻?
在那么多优质天然湖泊被填占之后,现在要开挖最大人工湖,老百姓自然难以领情。正如网友质疑的,“既然现在挖湖,当初何必填湖?”无论是打着公益旗号,还是经济理由,这么做都难以赢得百姓叫好。
决策不科学其实只是表象。公众担心的是,当地之所以“一边填湖,一边挖湖”,恐怕与各地“建了拆,拆了建”的情况类似——不折腾,哪儿来的GDP呢?今天说是公益项目,谁能保证明天开发商不以“湖景房”为卖点?之前,类似的教训不是没有,一些城市建设的规划因不受制约,而纵容了一些人的为所欲为。
与其劳民伤财地开挖最大人工湖,不如保护好现有天然湖泊,这是不少市民的共同心声。如果规划不科学,重“挖”不重“管”,再挖多少人工湖,都难免沦为“臭水坑”和“垃圾场”。
推荐阅读:
(来源: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