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一垃圾山变公园 获联合国景观大奖

2014年07月03日 10:39南方都市报

中国园林网7月3日消息:漫步绿草如茵,鸟语花香的公园内,或许你想不到的是,脚底下曾是一个发臭的垃圾堆填区。“堆填区”给人的联想是垃圾满布、臭气熏天的地方,但在香港,经过修复工程后,堆填区也能摇身一变,成为了怡人的休闲康乐地。

恶臭之地变身健身场所

与一般公园建在平坦土地不同,香港牛池湾公园内拥有多个高耸平台,由阶梯相连。拾阶而上,原来这些平台上另有天地。篮球场,健身器械,还有一个90米射程的射箭场藏身其间。

有游人不解,为何公园建在四个高低不一的平台之上,而需要攀登台阶并不方便。殊不知,这些平台却是一个个生活垃圾堆填而成的垃圾山,但在公园的绿树掩映之下,恶臭的垃圾不仅不见踪影,而且也未有臭味发散而出。而在平台四周边缘,黑色的水管接入平台之下,用途是将垃圾堆填区内的垃圾液导出处理,防止渗漏。

落成五年的牛池湾公园,占地四公顷。公园前身为上世纪70年代启用的牛池湾堆填区,堆填区关闭后由环境保护署负责修复工程,并于2008年动工兴建公园,2009年8月起分两期开放。公园依山而建,共分4个平台,设施包括天然草地射箭场、中央草坪、迷宫花园及草本植物园等。

作为港府堆填区活化利用的样板,牛池湾公园曾在2010年获颁联合国人类住居规划署等组织合办的“2010亚洲都市景观奖”。

港府拨10亿活化堆填区

香港地少人多,垃圾堆填区饱和关闭后如何活化利用,一直是港府考虑的议题。由于修复后的堆填区存有沉降的问题,只能兴建单层建筑物,用作康乐用途更合适。

香港环保署由1997年至2006年间,为13个已关闭堆填区进行修复。13个于60、70年代“服役”的堆填区,面积一共291公顷。环保署斥资13.11亿元(港元,下同),为有关堆填区进行修复,改善堆填区的污水排放及处理沼气问题。

环保署数据显示,其中51.5公顷土地经修复后,可作为康乐用途,大部分会改建为公园、休憩处等康乐设施。

今年初发布的《施政报告》中,港府更预留10亿元拨款成立“活化已修复堆填区资助计划”,非牟利机构或体育总会可申请资助,将目前仍然空置的18公顷面积的堆填区进行活化,修复后再发展成康乐用地。

推荐阅读:

福建:东湖公园种了对“象” 由30多株苗木缠绕而成

南京:九乡河生态湿地公园多条河“洗肠”

辽宁河滨公园:园林风貌 休闲式公园

福州:妩媚异域杀手入侵各大公园 成绿化植物

(来源: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