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7月7日消息:6月2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甘肃省城市发展研究院、兰州城市学院和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院编撰的《生态城市绿皮书: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报告(2014)》在北京举行发布会。来自相关政府部门、科研单位的众多代表全面总结了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的情况,着重探讨了未来生态城市建设的路径和对策。本版特整理部分专家学者的发言,以飨读者。
俞建宁
甘肃省政府副秘书长
不断提高质量积极服务城市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完整描绘了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伟大目标。
甘肃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交汇处,在国家生态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为了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我省以建设生态安全屏障综合实验区为契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推进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综合规划实施;积极推进天然林保护,三北工程,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自然保护区建设及野生动植物管理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立足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兰州城市学院,甘肃省城市发展研究院作为地处甘肃的高校科研机构,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组织了一批专家学者长期倾心于生态环境领域的研究。生态绿皮书秉承独立高端的学术风格和创作品牌,为保护环境、改善生态,促进绿色发展发挥了很好的导向作用。兰州城市学院、甘肃省城市发展研究院要再接再厉,进一步密切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及兄弟院校、科研单位的联系,努力提高生态绿皮书质量。
陆大道
中国科学院院士
在三维空间中发展经济指标需调低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按照7%的增长速度,十年之后,我国年GDP总量将达到110万亿元,但是未来怎么发展?高速增长能不能持续下去?生态环境的支撑条件就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所以生态城市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在未来我国的社会发展中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比如北京,包括流动人口共有人口2100万左右。在附近的天津,还有河北省的一些城市,人口规模也相当大。但这些地方空间比较拥挤,交通问题、水的问题等都比较突出,同时雾霾天气和周围的污染物排放也是大问题。这样大的人口集中在十几万平方公里之内,生存基础、生态环境绝不是这样的生态能支撑得了的。张家口、承德地区,十几万平方公里范围之内支撑了密云水库的水,生态条件有一系列的限制,只有保持生态服务的基本功能,才能保持密云水库的水符合基本饮用标准。
在一个国家开始发展的初期,要改变面貌,最重要的是发展经济。但是到了一定的阶段,人民就会有更高的要求,比如对养老、社会保险、医疗、卫生、环境的要求。这时候,不能像过去那样将绝大部分投入放在经济方面,而要有一部分放在社会方面,因此在这个阶段,经济发展增长状况和前期有差别。
经济要在三维空间中发展,经济增长是一个目标,社会发展也是一个重要的目标。环境的治理,生态的建设,还包括社会的发展,这部分要占用国家投入越来越多的比例,比例增加的结果就是经济社会发展是在三维空间中发展。这就要求经济指标要相对低一些。[分页]
李景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天人合一美丽中国
十八大提出构建五位一体的国家发展战略,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伟大目标,提出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口号和蓝图。这是向世界宣誓中国要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提出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我们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应等体现生态文明状况的指标纳入考评体系,强调用制度、法律、政治来规范政府、企业、民众的行为,在这方面我们的步伐越来越快。今年4月24日,全国人大通过了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实际上宣示了要用铁腕去执行“铁卷”,包括生态红线的划定,划定了两个国家基本国策级的红线,一个是18亿亩农田,第二个是生态红线。
什么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自然本身物种的尺度和人本身的人文尺度的统一,这两者统一的尺度就是美的尺度,追寻美丽就是追寻这两个尺度的统一。美丽中国、美丽城市就是天人合一。所以美丽中国应该是多元尺度的、包容的、协调的,不是只有一个资本的尺度,用资本赚不赚钱这个标准去排斥自然的尺度、人文的尺度。
人的自然健康是绿色发展的首要目的,生态环境是人的健康的最基本保障。绿色、智慧、健康、宜居的生态城市建设是最大的民生工程。
阎晓辉
兰州城市学院党委书记
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随着中国进入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如何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子,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成为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甘肃省城市发展研究院、兰州城市学院联合中国社科院等单位,针对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城市病”日益加深的严峻现实进行深刻反思,旨在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决策咨询,其研究定位是国际视角,中国特色,权威报告,绿色环保,引领未来,科学发展。把生态城市划分为六类,环境友好型城市、资源节约型城市、循环经济型城市、景观休闲型城市、绿色消费型城市和综合创新型城市,进行“分类评价,分类指导,分类建设,分步实施”,提出生态城市是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的道路,生态城市建设不仅要以人为本,还需注重公平共享;不仅要生态自然,还需注重集约高效;不仅自身要建设成生态城市,还需注重城市群的布局优化;不仅要坚持循环经济的“3R”原则,还要注重生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近年来,城市学院积极为地方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服务,先后参加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建设、兰白都市经济圈建设、兰州新区建设等工作。前不久,我校还与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共同举办了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管理相关问题的国际研讨会,探讨世界闻名范式的转型和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的经验、教训和趋势,相信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中国生态城市理论一定会走向世界。
曾刚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院院长
强化顶层设计推动生态城市建设
生态城市建设非常重要,无论是从国际趋势还是从国家需求来看,生态城市的建设对中国现阶段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建设生态城市是我们的共识,但是怎么把这项工作做好,我们首先要做到针对现实问题,针对未来的发展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科学的设计。同时,生态城市建设也为科技创新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我们必须要调动社会的力量,使官、产、学、研一体化。
生态城市建设,各个地方在积极探索,比如北京附近的河北省制定了2014年要计划淘汰1500万吨的粗钢,1000万吨水泥和1800万吨平板玻璃的生产能力。比如在山东的莱芜市,在莱芜和泰州两个地级市之间围绕水跨界的治理达成了协议。我们听到很多好的想法,但是做起来却很难,很多问题得不到落实。我认为,条约式的规范影响了发展。生态城市的建设、污染源的控制,如果没有跨界合作的话,是做不到的。重视跨界生态城市建设的合作,则成为我们下一步生态城市建设非常重要的方面。
生态城市建设要充分利用市场化的工具,中央制定的方向非常明确的,但是我们现在关键是怎么把大的方向、目标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展望未来,中国生态城市绿皮书的撰写,包括生态城市建设的工作,应该在确定目标的情况下进一步在生态城市的顶层设计,特别是合作机制的建设,市场手段的运作方面,能够更多地开展工作,使得中国生态城市建设走上更高的台阶。[分页]
刘举科
中国生态城市绿皮书主编
甘肃省城市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兰州城市学院副院长
把生态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进程中
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走向和谐发展的历史必然,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生态城市又是城镇化的必然选择。我们要以绿色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生活、健康宜居为理念,以服务现代化建设,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把生态城市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进程中,用农业带、自然带、人文带三带镶嵌,推动绿色城市、智慧城市、低碳宜居城市建设,探索具有中国特色新型生态城市发展之路。
人民群众在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的前提下,急切盼望生态环境的改善,认为生态是最公平的福利,环境是最基本的民生。生态城市建设与治理成为社会进步、现代化进程中的头等需要。绿色、智慧、健康、宜居的生态城市建设成为最大民生工程。
2013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了53.73%,但生态化仍处于“初绿”阶段。绿皮书用动态评价模型对280多个大中城市进行考核评价,得出前10名的城市分别为:深圳市、广州市、上海市、南京市、大连市、无锡市、珠海市、厦门市、杭州市、北京市。
对于生态城市建设,有以下建议:一、坚持以人为本,绿色发展的理念。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三、贯彻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把生态城市建设与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四、加强对东中西部生态城市建设模式标准研究,明确我国植被分布的水平地带性规律,由东南沿海西北内陆依次出现的森林区、草原区、干旱荒漠区三大植被分布特点,进一步探索总结细化不同区域特点的生态城市建设新模式。五、实现两屏三带战略,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治理,扩大生态盈余城市群,实现绿色发展三步走战略目标。
谢寿光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科文献出版社
党组书记、社长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
生态城市绿皮书所反映的是中国生态城市的年度性发展进程,对于城市之间的导向性作用是极大的,它提供的是一种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支撑,对整个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发挥了积极有效的参考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以来一直强调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通过研创绿皮书的方式,它不只是出了一个成果,实际也对城市学院建设大学智库起了巨大的带动和推动作用。因此,在这点上,是很值得研究和总结的,我们在智库建设中,绿皮书的研发团队和他们所形成的成果有很多需要深入总结的地方。这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地方进行合作,服务于我们这个时代很重要的先例,开创了一种范例,也值得中国社科院进一步进行总结。
推荐阅读:
(来源:甘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