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沙县推广“速生植物捕碳储碳修复大气环境”技术

2014年08月14日 11:15红网

中国园林网8月14日消息:“发展零碳模式,不是说让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为零,而是将化石能源释放的二氧化碳捕获并封存起来,这就相当于零排放了。”作为湖南省长沙县“零碳县”发展模式试点工作顾问,雷学军是省精细化工研究所所长、全国劳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什么是“零碳”?雷学军对此进行了解释。目前他发明的专利“用速生植物捕碳储碳修复大气环境”在长沙县正逐步推广,长沙县也成为了率先在全国开展“零碳县”试点的地方。

  驾驭高碳,率先试点“零碳县”

  长沙县是工业大县,也是能耗大县,但一直高度重视生态发展。如果借助雷学军的发明,在县域内实现二氧化碳零增长,那长沙县将在全国率先实现“零碳县”目标,进而在全国推广复制实现零碳。

  雷学军发明的“用速生植物捕碳储碳修复大气环境”这项专利,是利用速生草的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成固态的有机碳化合物,从而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根据2013年长沙县碳普查显示,该年全县的碳排量约500万吨,生态碳汇约80万吨。按照雷学军的研究推算,只要封碳约1.15万吨即可在县域内实现二氧化碳零增长。

  “我国在目前经济增长方式的情况下,能驾驭高碳就是赢家!”雷学军介绍,根据相关数据统计,中国碳排量占全球年排放总量的四分之一,是世界第一碳排放大国;而发达国家用“低碳经济”模式,主导国际碳交易规则,设置碳关税壁垒,遏制中国发展。“速生草碳转化封存技术,可实现大气二氧化碳负增长,抑制全球气候变暖,消除雾霾,属世界首创。”

  种草刈割,封存二氧化碳形成碳产品

  雷学军是怎样通过种草来除霾的呢?在长沙县“零碳县”科技中心,这里种植着一种速生、丰产、捕碳效率高的陆生草本植物。其有2~3米高、叶子宽大、种植密集,外形类似甘蔗和高粱。据雷学军研究发现,在湖南地区每年可以重复收割3~4次,最大限度地捕获二氧化碳。

  而这些速生草本植物收割后将被送到基地的“固碳加工流水线”:鲜草通过干燥、粉碎、压缩,最后成为“标准碳产品”。据介绍,这些速生草的选育、栽培、加工、储碳、封存,可实现大气二氧化碳负增长,并能成为化石能源、肥料、农药等的替代品。

  “实验证明,封存0.68吨碳产品相当于封存1吨二氧化碳。”雷学军介绍,试验通过“南方林业生态应用技术国家实验室”检验,结果显示:有机碳块中有机碳含量达49.2%,封存1吨有机碳块相当于封存1.46吨二氧化碳。目前在长沙县已经首次封存10吨二氧化碳,形成了6.8吨碳产品。

  碳汇交易推广“零碳”模式

  今年年初,长沙县专门成立“零碳县”发展模式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包括县发改局、科技局、国土局、农业局等多部门,雷学军任小组顾问。长沙县初步设想,零碳发展模式分为“普查、试点、推广”三个阶段来推进。

  工业排放是长沙县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目前,长沙县正针对规模以上工业进行二氧化碳排放量测定,进而完成全县碳排放普查工作,建立长沙县碳排放普查数据库。

  按照《长沙县“零碳县”发展模式试点实施方案》,长沙县将加大对项目的扶持力度,争取创设标准封存仓库和标准碳交易制度,今年正全力推进“零碳县”创建工作。

  “创建碳产品交易平台,进行'碳汇交易'(指一些国家通过减少排放或者吸收二氧化碳,将多余的碳排放指标转卖给需要的国家,以抵消这些国家的减排任务)。”雷学军说,封存标准碳产品,也是为了启动碳排放权的模拟交易系统,从虚拟交易到实体交易,进而推广“零碳”模式,实现商业化运作。

推荐阅读:

湖南: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拟建速生植物成型

(来源: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