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8月19日消息:福州市委党校法学教授徐兆基
平潭建设宜居家园
居民环保意识要提高
18日下午,第十二届海峡法学论坛,福州市委党校法学教授徐兆基对平潭综合实验区生态环保法制建设做了专题报告,针对平潭综合实验区生态环保法制建设给出自己的思考。
徐兆基分析说,平潭综合实验区开发的愿景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在理论建构与制度设计上,平潭综合实验区以‘共同规划、共同开发、共同经营、共同管理、共同受益’作为核心思想与精神。这也意味着,落户实验区的两岸同胞共同享有对包括生态环保等事项的管理权。”但他提醒道,“不是一步到位,是逐步实现。”
此外,他还谈到,离岛城市平潭,环境教育问题尤为重要。“有必要提高广大公民的环保意识,尤其是必须增强决策者们保护环境与建设环境的素质与能力。”徐兆基建议,平潭综合实验区在制度建设与社会管理中,可以充分借鉴台湾经验。在“永续发展”理念之下,确立“环境保护优先”原则。
在徐兆基看来,平潭综合实验区作为海岛城市,岛上生态系统较为脆弱,“除了设定制度对生态资源污染进行预防保护外,还应建立自然资源损害赔偿制度,细化责任主体、监督举报与认定程序、赔偿标准、赔偿金征收、修复治理等内容。”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文法学院副院长马波
平潭要量身定制环保制度
“平潭综合实验区风景优美,发展潜力巨大,但是就岛区而言陆地面积狭小,土地开发利用中呈现的环境问题不容忽视,环境立法正当其时。”昨日,在2014海峡法学论坛分组研讨会上,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文法学院副院长马波的一席发言引起了台下观众的热烈关注。
当天下午4时许,在麒麟荣誉酒店海西厅的研讨会上,当主持人介绍马波教授即将要发表的演讲是《平潭综合实验区环境保护立法问题研究》时,台下顿时格外安静。
“法制保障是平潭综合实验区开放开发的重要内涵和重要保障,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对综合实验区的建设和发展十分重要。由于平潭较为独特的环境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环境,在开发过程中更应该根据自身的特殊情况设计出一套较为适合自身的环境保护制度。基于此,我认为探讨平潭综合实验区环境保护立法问题不仅完全有必要,而且具有现实依据。”抛出缘由后,马波便对我区环境保护立法的必要性予以细致分析。
针对我区面临的环境问题,结合实验区的独特优势,马波从立法层面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平潭综合实验区的环境立法,一方面应该借鉴国内其他地区有关环境立法,另一方面要探索两岸合作新模式,吸收台湾地区有关专家、官员、台胞的意见,用足用活中央赋予的对台先行先试政策。”
马波说道,“此外,应强化政府环保责任,提高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创造多体系环境保护,坚持环境保护制度的创新,为平潭综合实验区的环境保护提供法律保障,建设生态平潭,创建两岸合作建设的典范。”
蔡守秋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会长,武汉大学教授、博导
建生态旅游岛吸引台湾投资
海峡法学论坛在平潭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平潭作为对台综合实验区,要想开发建设好,特别是要注意经济结合生态、文化、环保同步统筹,综合发展。不仅要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要把平潭建设成为美丽的生态旅游岛,这样才能吸引台湾投资。这其中,生态文明建设和法治文明建设是很重要的,这届的海峡法学论坛为平潭在这方面发展提供了一些理念、信息方面的参考和建议,意义是很重大的。
在两岸对接方面,台湾有一些具体先进的东西,我们可以学习。作为综合实验区,大陆的很多生态环境问题可以通过在平潭先行先试,找到解决之道,积累经验,并为全国做出贡献。
郭为禄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
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要并重
我是地道的平潭人,这次回来平潭给我的感觉变化很大,很美。目前平潭经济发展很快,但是生态是很脆弱的。出于市场主体的逐利性,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和自然的协调发展。从平潭的角度来讲,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都很重要。作为平潭人,我很深切期望政府加大对当地文化传统的宣传,通过规划使平潭人的传统文化精神得到传承。
台湾大学法律学院讲座教授叶俊荣
好的投资环境要有好的法治建设
大陆这边最近通过《环境保护法》的修订,明年开始实施,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事情。它从宏观方面引导未来环境保护该怎么走,而且连接人与环境的关系,定了很多制度上的大方向。虽然有些不能马上做到,要靠以后的执行、努力才能进一步实现,但是这是一个好的基矗
要把台湾人吸引到平潭来,一个好的法治环境是十分重要的。全世界都在吸引台湾,台湾也在不断地追求认同,而这里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投资环境。一个好的投资环境中,法治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一个具有法律保障的制度,可以让大家在谈问题时,能够抑制住短期需求看得更宽广长远,甚至使怀着不同价值观的人都能思考到社会正义、生态保护,共同认同共同参与。
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院长、教授、博导徐祥民
平潭建设要考虑环境承载力
平潭在开放开发的过程中,在环保这一块,要充分考虑到环境的承载力,也就是判断环境容量。比如一条河排放多少污染物不算污染,有多少耕地可以种多少菜供应居民,种不了这么多的菜就只能靠外运。环境本身对经济发展的规模是有一个无法突破的限制。比如厦门的发展受制约,就源于它面积小能容纳的人口和产业有限。
推荐阅读:
(来源:平潭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