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一路一工地用绿化包裹
中国园林网8月19日消息: 野蛮施工最大的受害者是老百姓,文明施工最大的受益者是老百姓。重不重视老百姓的感受、投诉,是考量这项工作的重点之一;文明施工,最终还得由老百姓来评判“满意不满意”的问题。
静安区地处市中心,建设工程文明施工若出现“不和谐音符”,往往显得更“扎眼”,因为很多时候工地四周都是非常漂亮、整洁的建筑。静安区建交委紧紧围绕建设“优质工程、安全工程、文明工程、和谐工程”的目标,针对重点项目、重点污染源,着重在建设工程文明施工整治上狠下功夫,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营造整洁工地环境
在常德路昌平路口,记者看到一幢被绿色围网“全身包裹”的新建大楼,这就是华义大厦在建工地。绿网的好处显而易见,既可以起到一定的安全保护作用,又可以阻碍一部分扬尘向周围飞散,而且绿网把在建大厦全部包裹起来,人们看不到里面相对杂乱的施工景象,从视觉上来说也更加美观、整洁。
这是加强工地现场监督抽查的结果。围绕施工现场“门、墙、网、声、光、尘、环境”等要素,静安区对施工现场门卫、宿舍、食堂、厕所、淋浴房的管理和现场消防安全等重点区域、重点项目开展监督抽查。组织在建工地整修、拆换破旧围网、围挡和施工路栏,落实工地建筑垃圾集中堆放、裸土网罩覆盖等措施,加强工地渣土规范装载和车辆冲洗。今年以来,在各类文明施工检查、抽查中共出动检查人员1100余人次,累计到位工地数502余个次,签发整改单23份。经督促,静安区各工地整改不达标围档8000余米,先后对其中20多个工地的围墙广告进行了整改,整治工地大门20余扇,悬挂文明施工标语、宣传画300余副,更换、冲洗绿网近15万平方米。这些工作极大改善了全区工地的整体面貌。
为改变建筑工地以往“脏、乱、差”的形象,静安区以工地围墙为突破点,制定《静安区加强建筑工程工地围挡管理的实施意见》,要求各建筑工地结合区情特点,对围墙进行绿化、绘画等美化处理,增加体现静安发展愿景、开展公益宣传的内容。文件出台后各建筑工地相继对围墙进行整治,目前威海路石门一路大中里项目的“花卉围墙”、常德路370项目的“山水画围墙”都已初具形态,工地整体形象进一步提升,受到了市民群众的普遍好评。
百分之百处置回复
工地施工文明不文明、有没有扰民,最终的“评判权”不在政府,而在老百姓的眼里和心里。静安区全面梳理、完善“12319热线”、“12345热线”以及居民来电、来信、来访等受理流程,认真对待群众反映的每一个问题,不管工作日、休息日,不管白天黑夜,不管刮风下雨,都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核查。对核查存在的问题,要求工地限期整改。对规定期限内整改仍不达标的工地,一律约谈告诫现场主要负责人,并责令暂停施工,集中力量整改,最大限度减少施工扰民问题。今年以来,共及时、妥善处理了132起与文明施工相关的举报和投诉,核查、处置和回复率均达到100%。
前不久,市民相先生投诉西斯文里项目噪声及扬尘扰民。静安区建筑建材业管理署立即派人到现场,确认问题属实。管理署现场责成项目工地用专用网布覆盖裸土;完善散装水泥设备的封闭措施;加强施工机械的保养,降低施工噪声。工地完成整改后,该署与投诉居民取得联系,告知整改情况。居民对整改情况表示认可。
关怀服务外来农民工
工地文明施工,很大程度上“仰仗”在工地上干活的工人们,如何提高工人文明施工意识、提升工人各种施工技能?静安区建交委结合日常监管工作,主动向工程参建各方宣讲《文明施工规范》,积极培养“静安无小事、文明树形象”的责任意识。邀请相关专家在工地现场讲解文明施工各项要求,分析典型案例,手把手指导施工单位从操作层面严格落实规范,确保文明施工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此外,静安区还积极与大型工地开展党建联建、工会结对,整合政府、社区、社会组织等各方资源,不断完善建筑业务工人员服务与管理体系,切实维护外来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先后在各工地组织了放映电影、免费理发、测量血压、提供法律援助、高温慰问等“送文化、送健康、送爱心、送知识”活动,受惠农民工达400余人。并结合关爱活动,深入民工宿舍,指导整治环境、演示安全用电、督促文明施工,提高务工人员文明意识和能力,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区。
推荐阅读:
(来源: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