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市金沙植物园一角。洪杰 摄
中国园林网8月19日消息:八月的朔州,层峦叠嶂,绿色尽染。
因煤电而生的朔州市,居内外长城之间、毛乌素沙漠前沿,距首都北京不足500公里,独特的地理位置,使朔州成为京津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为此,朔州市以建设生态环境美、城乡面貌新、人民生活好的美丽朔州为目标,展开了一幅壮美的生态文明建设新画卷。
针对全市缺林少绿、水土流失严重和长期资源开采导致生态环境恶劣的现实,近年来,朔州市确立了生态立市、生态优先的发展战略。朔州市委书记王安庞指出:“力争到2015年,林木面积达到59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4%;水利总投资达到100亿元,连片灌溉农田100万亩,河道整治100公里,形成水面面积100平方公里,努力建设发展方式优化、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幸福的美丽朔州。”
为此,该市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造林绿化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林业改革发展,推进生态市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强力推进生态建设,实施生态工程“一把手”负责制,并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
与此同时,各县区也都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了特色鲜明的生态文明建设,全市上下呈现出相互竞争、你追我赶的生态建设新局面。让朔州人引以为豪的是,在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中,铸就了弥足珍贵的“右玉精神”。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对“右玉精神”做出重要批示。因此,该市把传承弘扬“右玉精神”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坚持艰苦奋斗本色不变、执政为民宗旨不忘、改善生态信念不移,以百折不挠的拼劲和持之以恒的韧劲,持续推进生态建设,从而涌现出了党的十七大、十八大代表绿化状元余晓兰等一大批先进典型。
去年以来,该市倡导全市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每人每年至少栽一次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自费购树,亲手栽树,长期坚持,形成制度,并以年均33万亩的速度推进造林绿化,逐渐使城乡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变。去年,国务院在该市召开了三北防护林工程现场会议,回良玉副总理对该市的生态建设予以了肯定:可圈可点、可喜可贺、可歌可泣、可看可学。
朔州市坚持“增绿与增收并重、造林与造景并举、绿化与美化同步”的原则,以京津风沙源治理项目、首都水资源生态保护项目、巩固退耕还林项目、雁门关生态畜牧基地建设等国家重点项目为依托,与城镇生态治理相结合,由政府主导投入,整合相关项目资金,打破区域和行业界限,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制定了“绿化两条带、治理两大区”的总体规划。
“两条带”:一是指西山防风固沙水源涵养综合治理带,南起宁武县阳方口,北至大同市南郊区,横跨朔城区、平鲁区、山阴县、怀仁县四个区县的西部山坡、丘陵地带,全长150公里,区域总面积300万亩;二是指南山生态保护及植被恢复治理带,西起朔城区梵王寺,东至应县北楼口,涉及朔城区、山阴县、应县三个区县的南部山区地带,全长150公里,区域总面积200万亩。
“两大区”:一是指西北部水土保持生态防护林建设区,主要在平鲁区、右玉县两个山区县,区域总面积600万亩;二是指中部平原农田水利防护林区,涉及朔城区、山阴县、怀仁县、应县四个区县的平川地带,区域总面积500万亩。
在治理中,朔州市拿出大气魄,实施大动作,交通、水利、林业、农业、国土等部门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工程气势宏伟、规模浩大,整体推进、不留空档。如朔城区西山环城水保生态工程,构筑了40万亩的城郊绿色框架;平鲁区环城生态新区水保生态绿化工程,形成了20万亩的生态规模;平鲁、右玉百万亩樟子松水保生态林工程,形成了高标准的生态旅游线路;山阴县西山与怀仁县的西山相互贯通,两个县形成了60万亩的洪涛山系水保生态固沙防风带;怀仁县西山生态园林建设形成了60公里一条线、五个乡镇连成片,近30万亩的水保生态长廊;右玉县李洪河流域、小南山流域、四五道流域、七彩山流域、苍头河流域等水保生态绿化工程,构筑了近100万亩的水保生态固沙防风带。对此,朔州市市长李海渊说:“大规模造林绿化,减少了水土流失,提高了空气质量,改善了生态环境,有力地推进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七里河是朔州市的母亲河,从市中心穿城而过,市区段总长10公里。然而,一度时间,七里河河道满是垃圾。去年起,朔州市决定对市区段全长10公里的七里河进行治理,这个总投资约40.2亿元的工程是朔州市最大的民心工程,仅征地拆迁费就需要19.6亿元,工程建设费需要20.6亿元。目前,已完成民福街北侧征地4600亩,拆迁各类建筑物45.1万平方米,调水工程已完成泵站工程量50%,引水管线埋设8公里,清淤工程上游全线开工,开工长度5.3公里,已完成土方工程510万立方米。
同时,朔州市以治理七里河为“龙头”,确定实施“一山两河一湖”生态水系建设,“一山”即朔城区西山40万亩生态建设,“两河”即横穿市区的恢河、七里河城市景观生态水系整治,“一湖”即太平窑水库的整治。为把这项工程做好,朔州市着眼于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摸索出一套比较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大胆探索投融资机制,在用足用活各项财政资金的同时,大力推广“一矿一企治理一山一沟”、“挖一吨煤栽一棵树”、“开一座煤矿,保护一条流域”等好经验好做法,鼓励引导企业参与生态建设;大力推行工程监管机制,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合同制、监理制、资金报账制等现代工程管理办法,公开招标、专业监理、部门监督,特别是工程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单独核算,严格按比例分期付款,确保了生态工程健康开展;不断强化科技支撑机制,始终把科学技术贯穿于生态建设全过程,大力推广容器育苗、塑膜覆盖、客土栽植等造林绿化实用技术,积极运用复合土工膜、防渗灌浆处理等先进技术,采取专业公司设计、专业队施工的方式,推进生态工程融合式发展。
推荐阅读:
(来源:山西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