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8月29日消息:绿色,象征着生机和希望,在达川区五四乡李来的眼中,绿色是他的选择和梦想。作为一位返乡创业者,近些年,他瞄准家乡的绿色资源,借助家乡扶持创业的惠民政策,积极发展苗圃种植业,为绿化工程、城市建设等提供优质树源。怀着满腔的热情,李来正一步步向着自己的梦想靠近。
皮肤黝黑、朴实憨厚,这是李来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在达川区五四乡,李来拥有一个占地30多亩的柳杨大树园艺场。作为总经理的他,虽说主要精力放在营销管理和绿化工地上,但只要一有空,他都会到园艺场里转转,看看苗圃的长势情况。这样一位七尺汉子,怎么和苗圃打上交道了呢?这还得从他多年前在外打工的经历说起。
“在福建的时候,我就在苗圃里打工。当时我看到那边的香樟树在农民那里买要1万元一株,并且有很多四川的老板过去拉这种树。我想到我们家乡的香樟树不值钱,甚至很多人拿来当柴烧,有的地方树龄大了,树就烂在农村,所以我想回家把资源利用好,也给农民增加点收入。”李来说。
想着家乡丰富的树木资源,又惊叹于苗圃市场的美好前景,李来下定了返乡创业的决心。2008年,他带着多年打工积攒的10万元回到五四乡田家店村,激情满怀准备大力发展种植业。但在实施的第一步租用土地上,李来就遇到阻力。他告诉记者,“与设想有非常大的反差,当时回来租这块土地,老百姓不理解,说这树栽起了,下面的根多,今后地里就没法种庄稼了。我就给他们做了很多工作,告诉他们,我种树,然后你们就到这个地方来打工。经过三番五次做工作,附近的乡亲才把这块土地租给了我。”
李来用真诚和诚信,最终换来了村民们的支持,租土地、买树种、栽种培植……就在实施过程中,新的难题又出现了:因为投入太大了,买种子、人工费、租土地,还要买很多树,有的树很贵,一株树下来就是几千元,带回来的10万元很快所剩无几,资金链即将面临断裂。李来万分心急,但在家人面前,他却从不表露,只是一个人默默承受着压力。妻子田小利告诉记者,“做这个生意投入大,资金上有问题,我们都晓得,他不愿意跟我们说,我们也只能在精神上支持他,在屋头把娃娃和老人照顾好,不让他担心。”
李来说,资金的压力时常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正当他一筹莫展的时候,国家扶持微型企业的政策信息,让他看到了希望。他到市就业局微型企业办公室去咨询,工作人员说符合政策,他就立即填了申请表,国家给他补助了2万多元;后来又在达川区就业局的帮助下贷了5万元的无息贷款,总算渡过了难关。
有了国家促进创业惠民政策的扶持,李来干劲十足。在他的苦心经营下,渐渐地,一个占地30多亩的园艺场建立了起来,培育、移植了香樟、银杏、桂花、玉兰等10多个珍稀品种,源源不断地为绿化工程、城市建设等提供优质的树源。在他的带动下,闲置的土地盘活了,赋闲在家的村民也增加了收入。
柳杨大树园艺场工人潘小丽说,“我在园艺场除草,80元一天,一个月大概做20来天。我的土地有1亩多,租给李总一亩800元一年,我一个月在他这里打工挣个一两千元,两全其美,既照管得到家里,又有收入,我非常愿意在这里干。”
如今,通过多年的努力拼搏,李来的企业渐渐步入正轨,目前,加上在重庆和陕西汉中的园艺场,李来拥有的苗圃总价值已达到200多万元。尽管前进的道路上可能还会遇到很多挫折和挑战,但李来说,“我将继续坚定自己的梦想,义无反顾地走下去,把这一行做大做强,给老百姓带来收益。我必须要坚持下去,并且必须要做好。”
推荐阅读:
(来源:达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