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8月6日消息:生活在郁郁葱葱的城市中,满眼望去都是绿色而不是钢筋水泥、塑料玻璃的,是每个城市中的人共同的愿望,也是许多城市共同追求的目标,郑州也不例外。如何让曾经的绿城更绿,环境更美更湿润呢?
昨日,由河南省住建厅主办的河南省生态城市建设和城市园林绿化发展交流座谈会在黄河迎宾馆举行。新加坡建设局国际开发署高级署长许麟济、中国城科会绿建委立体绿化学组副组长、世界屋顶绿化协会秘书长王仙民等国内外专家就生态城市设计建设、城市立体绿化作用等方面进行了交流。
把雨水利用起来 实现“城市海绵体”功能
河南省住建厅副厅长、省城科会副理事长郭凤春表示,要积极采用低冲击开发模式开展海绵型城市建设、开展绿道建设提高人居环境、拓宽融资渠道促进行业发展三方面着手,打造河南的碧水蓝天。
据介绍,“海绵型城市”就是将城市河流、湖泊、地下水系统的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结合起来,让城市像海绵一样,下大雨的时候吸水,干旱的时候就把吸收的水再“吐”出来。与城市园林绿化结合起来,海绵型城市建设主要体现在城市绿地对雨水的渗透收集和利用、城市生态河道对雨水的渗透利用和生态屋面、立体绿化与广场对雨水的渗透利用。
相对挖河造湖的大工程 小工程更加实用有效
王仙民教授表示,在当今社会,相比于挖河造湖的大工程,一些小工程更加实用有效。他举例德国,“德国人很重视屋顶湿地的建设,下雨时屋顶的植物、土壤、排水管都在吸水,整个城市就像海绵一样蓄水,这也减少了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避免出现城市内涝。而目前城市更多的都是硬铺装,雨水很难回到地下去。”同时王仙民还指出,通过蓄水可以避免地下水减少引起的地面沉降,增加城市湿度来进一步增加降雨,对于郑州这样一个本来就缺水的城市来说,建设海绵型城市意义深远。
许麟济则建议,在建设海绵型城市中政府需要以身作则,规划用地时需要多部门联和参与,保证规划用地时注意保留绿地,设标准、严把关。同时他指出政府需要做好政策宣传工作,增强人们对绿色建筑的了解,通过改变市民观念来倒逼开发商注重绿地保护,引导企业重视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
企业建议推行PPP模式 助力城市“更绿”
谈到政府与企业共建海绵型城市的资金推动,河南省希芳阁绿化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洋提到了PPP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即公私合营模式)。“举个例子,政府一个项目需要十个亿,但一年的财政收入只有两个亿,如果这时候吸收了企业资本,政府拿出一个亿,企业联合风投来投入资金后拿到项目,在项目开发中双方就可以合作共赢。现在外地,比如广州已经有相关项目实施了,而河南目前缺少这种项目。”王洋说。
对此,郭凤春表示,省政府即将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将大力推行PPP投资运营新模式,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到园林绿化等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中来。对于非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推行基础设施建设与新城新区开发、旧城区改造等商业地产开发的市场化融合模式,配套建设城镇基础设施;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引进社会资本进入园林绿化等市政公用事业领域的运营和养护。
推荐阅读:
(来源:郑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