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镇海“城在林中” 织就绿色风景线

2014年08月08日 10:11宁波日报项一嵚 张寒

中国园林网8月8日消息:一顷芳草绿,十里林涛响。银发步小径,黄口拾落英。

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先进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区、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区、国家园林城市以及浙江省平原绿化先进集体、浙江省高标准平原绿化区……翻开镇海“绿化工作簿”,能看到亮眼的成绩单。

秉持“生态经济和谐双赢、人文自然协调共生、山水城林美景相融、城市乡村联动发展”的理念,2012年镇海启动省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全面推进“森林镇海”建设。两年来,森林城市创建成效凸显:截至去年年底,该区内森林覆盖率达到27.7%,建成区林木覆盖率达到33.56%,建设区骨干道路宜林地段绿化率达100%,河道绿化率达96.5%,乔木树种比例达73%,市级以上森林村庄达到51%,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达92.6%,居民对创建浙江省森林城市的支持率达97.94%,各项创建指标均达到或超过省级森林城市的考核标准。目前,辖区内绿地率达到43.33%,绿化覆盖率达到45.2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2.82平方米。

“城在林中,道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美丽镇海画卷正在铺开。

四边绿化工程

织就绿色风景线

镇海以极大的决心,全面实施绿色通道升级改造工程。以乔木为主,着力推进高品质、高标准的骨干道路林网化和景观化建设,形成贯通镇海全境的生态绿色廊道,截至去年年底共建成森林廊道200余公里,绿化面积500公顷。去年上半年先后完成镇骆路、蛟川收费站出入口绿化提升工程,建设世纪大道、镇海大道、北外环东延二期两侧绿化,启动绕城沙河、九龙湖互通绿化提升改造工程,新增绿地66公顷,绿化长度31公里。目前镇海道路绿地已达到777.71公顷。

同时大力推进生态河道建设,结合河道清理整治,开展河道绿化提升工程。对于河道两岸的宜绿区域,结合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做好规划设计,并进行高标准建设,形成“水绿相映、绿树成荫”的河岸景观,建设良好的水土保持林和森林生态走廊。目前,已完成镇海东排南线等河道绿化180多公里,启动姚江东排镇海段整治三期工程景观绿化和清水河道绿化面积31公顷。

平原生态林带

构筑生态防护区

随着宁波石化经济开发区的发展,资源、环境压力变大,在产业区与居住区之间兴建林带,可起到生态隔离作用。2002年至今,镇海累计投入资金3亿元,在城市三大组团之间建成单条宽度在200米以上的海天、镇骆、雄镇、清风和绕城5条生态防护林带,总长度达到58.4公里,总面积达906公顷。在此基础上,2012年又启动生态林带提升工程,在石化区外围投资3000万元建设海天林带提升一期,在交通要道、城镇村庄附近对林带进行改造,优化森林结构,增加林相层次感、色彩丰富度,形成自然风景林,于去年年底建成长4.5公里、面积65.47公顷的生态林带。今年,镇海又启动了投资超过1000万元、面积超过40公顷的雄镇林带光明段森林憩园建设。

宁波植物园

营建本地“植物王国”

为提高城乡绿化、区域植物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及植物景观示范作用,镇海大力推进宁波植物园建设。植物园规划面积322公顷,将以平原植物收集、保存和江南水乡为其特色的园林和观赏园艺为主,按照生态要求布局,建设植物园休闲空间,兼具科学和艺术性。园内将设有体育休闲植物区、科普观光植物区和花卉园艺植物区。其中,科普观光植物区是其精华所在:该区块将以季相交替渲染不同景色为设计理念,表现植物园的科普、科学功能;内设有春花植物区、夏景植物区、秋色植物区、冬翠植物区、浙东特色植物区和温室科普中心(热带雨林、四季花园、沙生植物)等6大子区域,以及20多个植物专类园。

宁波植物园项目分两期实施。科普观光植物区和花卉园艺植物区作为植物园建设一期工程,总投资15.5亿元,计划于2016年秋季建成并对外开放。体育休闲植物区作为植物园建设二期工程,将在一期建设完成后通过市场化运作来建设。

城镇增绿增乔

提升城区宜居值

镇海把城镇增绿增乔、优化绿化结构作为重点,着力提升城区公共绿地、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等绿化档次。公园绿地建设步伐加快,截至2014年上半年,建成公园绿地239.83公顷。居住区绿地建设亮点纷呈,居住区绿地面积达217.17公顷。单位绿化再上新台阶,单位绿地面积达405.08公顷。全面开展立体绿化,推进镇海文化艺术中心等屋顶绿化,并开展社区阳台绿化工作。

由于城市空间有限,镇海实施了许多因地制宜的增绿措施:拆墙透绿、拆违建绿、见缝插绿,鼓励重点企业、沿街单位、居住小区用植物代替围墙;积极开展以屋顶、阳台、墙体等为主的“立体绿化”,用攀援植物覆盖墙体,用绿化覆盖闲置的建筑屋顶,用各种绿色植物装扮阳台,用垂挂植物和攀援植物绿化城市高架,用水生植物绿化河面;紧密结合“三改一拆”行动,拆一块绿一块,以此全面拓展城市绿化空间。镇海区城管局还为47棵古树名木配置了“电子管家”。

推荐阅读:

安徽:埇桥区打造城乡一体绿化新格局

海南:绿化与城市发展休戚相关

福建:城市绿化巧借“上天之手” 垃圾山变森林

安徽:歙县开启“以地养绿”道路绿化新模式

 (来源:宁波日报) [分页]

美丽乡村行动

建设省级森林村

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镇海大力推进美丽乡村行动,在农村中大力倡导森林村庄创建,开展村庄“三沿三口”绿化工程和庭院“五有”绿化工程,建设进村道路景观林、村庄河道生态林、村内公园休闲林、房前屋后果树林、村庄周围环村林、农田路边网格林等6片林。同时,按照森林村庄创建标准,多种乔木树种、多种乡土树种、多种珍贵树种,大力营造森林景观,推动村庄绿化向森林提升、向生态转型、向自然发展,打造“一村一景”、“一村一品”的特色森林村庄。通过努力,农村环境面貌有了较大改善,成功创建4个省级森林村庄、32个市级森林村庄。

不少村庄还建起了自己的长效管理制度。“工作到户”“责任到人”,村干部分片管理,每家每户都肩负起爱护花草树木、维护环境卫生的任务。河道、绿道都有专门的保洁人员,还制订了具体的管理制度。镇海区创森办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如今村民的绿化意识也提高了,许多人在自家屋前屋后建花园、养绿护绿已经蔚然成风。

生态防护林有什么作用?

生态防护林主要有三大功能:一是生态功能。通过大规模进行生态造林,镇海的小气候环境有所改善。植物能够吸收有害气体、释放氧气、杀菌、滞尘、减噪、防风,净化了空气,滋养了土壤。2008年9月,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经过一年时间,对镇海4条林带的生态效益进行了科学的定量评估,在固碳释氧、降温增湿、降解污染物、保持水土、阻滞降尘、减噪、降低空气含菌量、增加负氧离子、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生态效益达5.6亿元。

二是景观功能。生态林带位于镇海规划城市的中心位置,通过对城镇村庄、交通要道附近和林间道路两侧进行适当的林相改造,增加林相的层次感、色彩的丰富度,使生态林带逐步转变为城市风景林。

三是休闲功能。镇海在现有林带的基础上,适当进行了一些改造:在村庄附近建设一批小型休闲公园和健身步道,增加农村休闲绿地和公园,为村民提供户外休闲活动场所,提高生活情趣,推进城乡一体化。

什么是古树名木的“电子管家”?

镇海城管利用信息管理技术,对古树名木实行智能化管理,使该区的47棵古树名木有了“电子管家”。

“电子管家”由三部分组成,即监控管理系统、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手持移动端、RFID电子标签。具体工作流程如下:先将每棵古树名木建立电子档案,再通过把树木信息植入RFID电子标签中,由园林巡检人员通过专业移动RFID设备对古树名木进行巡查,并通过移动互联网实时反馈给智慧城管中心;智慧城管中心通过电子地图定位该古树名木,查阅现场反馈信息,发现问题,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快速处置。

“立体绿化”有什么好处?

立体绿化是指充分利用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攀援植物及其他植物栽植并依附铺贴于各种构筑物上的绿化方式。立交桥、建筑墙面、屋顶、门庭、阳台、栅栏、枯树都可以成为绿化的载体。

在寸土寸金的城市,绿化空间十分有限,立体绿化无疑是增加城市绿化空间的一个好办法。同时,在热岛效应十分明显的城市,立体绿化可给建筑物降温、为城市“解暑”,清洁空气、降低噪音。

今年5月,投资20多万元的镇海钟包立交桥墩垂直绿化建设项目正式完工。镇海区园林处对钟包立交88个大桥墩、44个小桥墩进行垂直绿化,共植爬山虎幼苗6000多株。幼苗成活后,1年可长1米,2年内可看到绿色“擎天柱”的成型效果。

镇海的“森林游步道”有什么特色?

镇海利用区域内河岸绿化、生态林带、道路绿化和山区森林等生态资源丰富的优势,开展绿道系统研究,建设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森林游步道。规划依托甬江、中大河、沿山大河、望海路两侧形成“8”字形的主干绿道、依托生态林带形成从东外环到九龙湖景区的田园绿道、结合九龙湖山区四大水库环湖道路和山上的登山步道建设健身绿道。

九龙湖旅游度假区登山健身步道于2013年正式启动建设,共完成步道建设50多公里。

推荐阅读:

安徽:埇桥区打造城乡一体绿化新格局

海南:绿化与城市发展休戚相关

福建:城市绿化巧借“上天之手” 垃圾山变森林

安徽:歙县开启“以地养绿”道路绿化新模式

 (来源: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