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以“战略生态观”引领“绿色崛起”

2014年08月08日 10:16重庆日报

中国园林网8月8日消息: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涵。习近平总书记以宽广的历史视野,对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进行了深邃思考,就新形势下如何建设生态文明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形成了全新的“战略生态观”。

认真学习《读本》,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入实施市委五大功能区域战略,以“战略生态观”为引领,坚持绿色崛起,着力打造“中国重庆武隆公园”,把重庆武隆县建设成为生态保护发展区。

生态本身就是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是长远发展的最大本钱,良好的生态环境本身就是生产力,也是一个地区的核心竞争力。”精确概括了保护生态的底线思维、生态与经济共生的系统思维、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思维,实现了从“环境保护论”到“生态发展观”的理论飞跃,是新时期的战略生态观。正确看待和对待生态是重庆武隆发展的首要问题。对此,重庆武隆人毫不含糊地坚守“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理念。2010年,县委提出了“旅游富民”的生态战略;2012年,确立了建设全市特色经济强县、全国生态县和国际旅游目的地,打造“中国重庆武隆公园”的战略定位。为此,重庆武隆将生态文明上升为发展的最高价值追求,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城乡、弘扬生态文化成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上下矢志不渝,一年接着一年干,重庆武隆旅游成为全市一面旗帜,成为全国旅游大县。以生态旅游为主导产业,带动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连续保持全市前列,被《人民日报》等誉为“绿色崛起”典型县,被国家旅游局推荐为“科学发展”的典型案例县。

悉心保护也是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保护优先方针,坚持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把生态环境保护要求传导到经济转型升级上来。”把环境保护作为经济结构、发展方式、民生改善的关键问题,可谓正中要害。重庆武隆作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生态是最宝贵的资源、最大的财富,密布全县境内的260多处旅游资源十分珍贵,被誉为“世界喀斯特生态博物馆”。保护生态是市委赋予的首要责任。重庆武隆人始终坚持“森林是重庆武隆的命根子”、“生态是重庆武隆最大的财富”;“爱护重庆武隆一山一石、一草一木、一鸟一兽和江河溪流”等理念;建立了积极的森林培育机制、严格的生态保护机制、全面的生态审批机制、科学的生态考核机制。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30天,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3.2%。当前,我们正以“生态特区”的理念,探索建立生态、经济、社会、人文“四维共生”的生态保护机制,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绿色崛起才是出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离环保搞经济发展,是‘竭泽而渔’;离开经济发展抓环境保护,是‘缘木求鱼’”。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是建设生态保护发展区的关键。发展是永恒的主题,离开了发展,生态也保护不了。这些年,重庆武隆积极探索绿色崛起之路:以旅游国际化为引领,逐渐形成了“五区一带”的大旅游发展格局;坚持工业生态化,大力发展“两高一低”产业,形成了机械加工、装备制造和清洁能源为主导的产业体系;以效益农业和特色农业为导向,大力发展高山蔬菜、优质林果、乡村旅游等产业,实现农民稳步增收;以“美丽城乡”为目标,按照“一中心两组团”布局,县城中心城区建成旅游精品城市,仙女山组团建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白马组团建成现代生态工业新城。实践证明,绿色崛起是重庆武隆越走越宽的道路,是符合重庆武隆县情并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发展道路。

富民强县是根本目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是民意所在,民心所向”。绿色崛起是为了富民富县。作为渝东南生态保护区,最终要靠山水吃饭。2013年,重庆武隆接待游客1750万人次,旅游富民效应十分明显。特别是通过景区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业生产、旅馆酒店经营、农家乐兴办、交通物流服务、商务管理、创意策划等促进直接或间接就业。涉旅从业人员达到7万人,涉旅农户3.1万户,旅游带动农民人均增收2081元以上。旅游沿线农民一改过去“端着金饭碗讨饭吃”的状况,真正实现“旅游做到哪里,老百姓就富裕到哪里”。同时,积极探索旅游与科技、文化、创意等要素的融合,与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其他服务业的融合,与城乡建设、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的整合,促进旅游的创新和效益最大化,真正解决区域经济平衡协调发展问题,真正通过全域生态化带动全民增收致富。

(作者单位:重庆武隆县委)

推荐阅读:

天津:西青建生态宜居南引河 6公里林带种苗木11万株

广东:多造林少砍树严管护 提高生态公益林比重

河南渑池推进林业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打造广西林业生态升级版和产业升级版

(来源: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