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以现代化为引领 谱写生态林业建设新篇章

2014年09月18日 10:02中国绿色时报王怡径然

中国园林网9月18日消息:新疆伊犁,素有“塞外江南”的美称;西天山天然林,是这块土地上的明珠。多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西部国有林管理局高举生态林业的旗帜,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中国林业的“生态梦”作出了很好的诠释。

现代科技为生态保驾护航

9月的天山,风景如画,秋高气爽。

天山西部国有林管理局高级工程师张文革,像往常一样,走进了位于西天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库尔德宁的通量监测站。

这个监测站,是在自治区林业厅和中国林科院大力支持下,于2013年4月开工建设的“新疆天山西部国有林管理局森林生态定位监测系统”主体工程之一,是新疆首个林业通量定位监测项目。这里一刻不停地记录着的数据,涵盖了西天山气象生态环境、水文、空气质量、二氧化碳和水热通量等观测指标与参数。这里的通量观测系统代表着国内森林生态监测系统中最先进水平,所观测指标的全面程度,在国内也居于前列。

天西林管局森林生态定位监测系统采用国际一流设备,建成二氧化碳和水热通量、水汽廓线和气象梯度长期定位观测系统,用以监测森林生态系统能量平衡和水热通量以及微气象变化,进一步开展森林生态系统与外界环境的碳交换和碳储量研究。

目前,投资330万元的森林通量监测、水汽廓线监测、森林气象梯度监测、径流观测、气象站以及水文站等监测项目已基本完成,通量监测设备已进入试运行,并开始数据采集工作。

天西林管局党委书记徐洪星介绍:“这个项目的实施,可以有效促进西天山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价、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水土保持效益评价,为制定有关生态环境建设、森林资源管理、森林碳汇、森林可持续发展的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填补了新疆林业通量定位监测的空白。”

为全面掌握天西林区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土壤、矿产、水文、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昆虫、菌类等本底资源状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合理保护利用森林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湿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今年7月,天西林管局正式启动综合科学考察。科考队由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组成。

生态共赢谱写新篇章

“西天山上的原始森林是伊犁各族人民的绿色家园”“天西林管局全体干部职工是伊犁州各族人民的护林员”“我们既是森林资源管护员,也是生态文明宣传员”“天西林管局愿与您共同呵护西天山的原始森林”,这是天西林管局多年来形成的林业发展理念。

天西林管局管理着伊犁哈萨克自治州7个县8个山区林场,经营区内林业用地面积80万公顷,成林树种95%为雪岭云杉,活立木总蓄积量6781万立方米;林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有野生动物360余种、植物3000余种,可谓“大自然的宝库”。

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融合发展、合作共赢的发展思路,天西林管局加大与地方沟通交流力度,积极争取支持。近年来,伊犁州党委相继出台了《天山西部国有林管理局关于加强山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和发展的意见》《天西林管局工作协调会会议纪要》,各县相继转发或制定了关于加强山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和发展的意见。州政府与各县政府在全疆率先签订了山区天然林资源保护责任状,各县也层层签订到乡镇。各分局为地方提供绿化苗木6.2万余株,与相关县完成合作造林1520亩。

在资源管理方面,天西林管局实行管局、分局、所、站四级考核制度,落实管护责任,细化管护内容,制定巡护方案,明确管护重点,掌握辖区社情,宣传护林知识,确保管护成效。以政府为主导、森林经营单位为主体、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正在逐步建立。在融入地方发展方面,坚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融合发展、合作共赢的原则,实现融入地方、服务地方、促进发展。天西林管局干部教育培训、援疆学习、挂职锻炼也纳入了伊犁州计划。

在争取政策和广泛社会支持的同时,天西林管局加大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提高科技支撑能力,和中国林科院签订科技合作框架协议,在天西林区综合科学考察、森林生态监测、林业实用技术成果转化、林区资源开发和利用、人才培养、技术培训等方面开展合作。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加强资源管理、落实管护责任、突出管护成效、打造美丽所站、维护生态安全、共建生态文明,为天保二期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科技保障。

以现代化为引领,树立生态文明理念。锐意进取,狠抓落实。徐洪星表示,天西林管局将始终坚持以天保工程公益林管理等为中心,积极推进生态林业建设,加大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力度,确保森林资源安全,谱写生态林业建设新篇章。

推荐阅读:

山东:全国生态文化村经验交流会在青岛举行

宁波市政府汇报生态建设与环境现状:形势不容乐观

山西:阳高县启动百里生态旅游长廊通道绿化工程

湖北:协商推进梁子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