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要为建设美丽中国创造更好的生态条件

2014年09月19日 10:26中国绿色时报

中国园林网9月19日消息: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4月2日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林业要为建设美丽中国创造更好的生态条件。这不仅明确了林业在建设美丽中国中的重要地位,也表明了中央力图通过加强林业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决心;不仅为全面加强生态建设、推进林业改革发展确定了奋斗目标、指明了方向,也赋予了林业部门重大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统一思想认识,加强林业建设,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创造更好的生态条件。

一、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召唤

(一)美丽中国——中华民族的共同追求。回眸历史,美丽中国是历代先贤不懈追求的家国荣耀和最高境界,《诗经》中就有“南山有桑,北山有杨”“南山有枸,北山有楰”的美丽畅想。环顾今天,面对生态系统退化的绿色之殇,全世界目光不约而同地转向了东方,美丽中国因首入党的十八大报告而被赋予了更加深刻的时代内涵,因首次与生态文明相衔接而举世瞩目、举国共鸣。当生态文明成为人类全新的文明形态,当“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成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应对全球生态危机的郑重承诺,成为恩泽子孙的千秋大计,我们有理由相信,凝聚几代国人夙愿的中国梦必能实现,“天蓝、地绿、水清、宜居”的美丽中国必将崛起。

(二)生态林业——美丽中国之根基所在。没有山清水秀就没有美丽中国,破坏生态的发展无法实现“中国梦”,美丽中国是生态和谐的绿色文明,是绿富一体的生态文明。中华文明史是一部不断认知生态原理的历史,不断吸收古今中外生态智慧的历史。“生态兴则文明兴”。“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然而,当天人合一的家园之美渐行渐远,当“求生存”变为“求生态”,人类才从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中警醒,开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当世界瞩目中国生态建设取得伟大成就、对扭转全球森林持续减少作出重大贡献的时候,我们开始更加重视日益高发频发的生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国仍然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造林绿化、改善生态任重而道远”。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我们正在路上。

(三)民生林业——永远是绿色生活的主创。生命缘于绿色,当我们的祖先从莽莽绿色中走来,人类文明便与绿色结缘。如果用一种颜色来标注林业,那一定是“绿色”。绿色代表着美丽,林业决定着绿色。经济社会愈发展,人们愈加关注生活品质,回归生活本真,追求优美生态,向往绿色生活。林业是绿色主体之所在,是绿色生活的担当。在人们呼唤生态文明,注重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时代,要依靠林业发展绿色产业,实现绿色崛起。没有林业腾起的生命支撑,没有林业托起的恒久绿荫,有天皆蓝、有山皆绿、有水皆清的美丽向往就无从谈起。绿色永远是美丽中国的主色,林业永远是绿色生活的主创。

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求林业切实承担起建设美丽中国的历史责任。走向美丽中国、创造良好生态,林业重任在肩、责无旁贷。生态危机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生态文明的曙光展现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林业要切实履行服务国家战略大局的神圣职责,切实发挥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推进绿色发展的强大功能,切实担当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历史使命,植树播绿改善生态,惠及大众改善民生,让“黄河流碧水,赤地变青山”,“替河山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使山河绿起来、美起来,人民富起来、好起来,“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山明水秀,生态优美,家园和谐,用绿色之美创造中国之美,用绿色之梦托起中国之梦。

二、林业筑就美丽中国的生态根基

林业为建设美丽中国传承着绿色力量。林业发展史就是一部祖国绿化史,一部绿色力量的传承史、奋斗史。植树造林、绿化祖国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在创造着伟大壮举,诞生着绿色奇迹。数十年来几代林业人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建设一道道“绿色屏障”,构筑享誉世界的“绿色长城”,“双增”目标国际社会为之喝彩,中国奇迹、中国纪录不断赢得世界尊重,正在为美丽中国奠定生态基础。森林覆盖率由8.6%上升到21.63%,湿地保护修复可圈可点,荒漠化治理整体突破,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日益健全,这一切都鲜明地烙印在神州大地。毋庸讳言,林业发展与天蓝、地绿、水清、宜居的美丽中国愿景仍存在巨大差距,我国仍然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生态破坏十分严重,生态灾害十分频繁,生态压力快速增长,生态产品已成为社会最短缺的产品,生态差距已成为与发达国家最大的差距。建设美丽中国依然面临重重困难,需要发挥林业的强大功能来筑就坚固的生态根基。

(一)“天蓝”需要林业来维护。天蓝是美丽中国的基本特征。然而,曾几何时,浓重的雾霾遮蔽了蓝天,污浊的空气刺激着眼鼻,口罩一度“洛阳纸贵”。人们惊呼,沙尘暴少了,雾霾多了,蓝天去哪儿了?林业是蓝天的维护者。森林植被可以防风固沙、吸附粉尘,减少沙尘和PM2.5等空气污染;可以吸收有毒有害气体,杀灭病菌,净化空气,降低废气污染;可以固碳释氧,减缓温室效应。据测算,优质森林可降低风速60%-80%,增加空气湿度15%-20%,吸附粉尘比裸露地大75倍,每公顷森林每年可吸收720公斤二氧化硫,森林每生长1立方米平均能吸收1.83吨二氧化碳、释放1.62吨氧气,是维持空气碳平衡的重要杠杆,是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和最经济的“吸碳器”。可以想见,森林茂密之日,必是蓝天常见之时。

(二)“地绿”需要林业来担当。绿色是美丽中国的永恒色调。研究表明,在人的视野中,绿色达到25%以上时,能消除眼睛和心理疲劳,使人的精神压力得到释放;居民每周进入森林绿地休闲的次数越多,其心理压力指数就越低。可以说绿色多一寸,幸福长一分。绿色弥漫大地之时,就是社会生机勃勃之日。绿色是评价生态质量的核心指标和实现绿色增长的物质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保护好每一寸绿色”,意味深长。林业是地绿的担当者。造林绿化、保护森林是林业的核心,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重大生态工程,以及开展森林城市、美丽乡村等建设,祖国大地的绿色不断延伸。增绿还在路上,林业仍在行动,我国已把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列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把人均绿地面积列为城乡绿化的考核指标,对进一步构建绿色国土意义深远。

(三)“水清”需要林业来守护。水清是美丽中国的重要指标。川流不息的河水、碧波荡漾的湖泊、洁净怡人的海滨,既是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也是发展经济和社会进步的基础。然而,河水断流、泥沙淤积、水体污染、物种减少等已成为无法回避的生态问题。林业是水清的守护者。湿地是淡水的主要载体,我国湿地储存着约2.7万亿吨淡水,占全国可利用淡水总量的96%;湿地能够过滤、降解水中的污染物,起到“排毒”“解毒”功能。据测算,每公顷湿地每年可去除1000多公斤氮和130多公斤磷,被誉为“地球之肾”。重点流域生态工程建立起的防护林体系,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洪调蓄、净化水质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是细水长流、清水常在的重要保证。

(四)“宜居”需要林业来营造。宜居是美丽中国的核心要素。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的生态环境是宜居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高度重视生态安全,扩大森林、湖泊、湿地等绿色生态空间比重,增强水源涵养能力和环境容量;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这些诗一般的语言为创建宜居生态提供了基本遵循。林业是宜居的营造者。通过植树种草,可以美化城乡,打造绚丽多彩的家园。通过保护恢复森林和湿地,治理沙漠化和石漠化,可以构建稳定的自然生态系统,拓展人居空间。良好的植被条件和山水相依的自然环境,可以为人们提供永久的精神家园。

三、建设美丽中国,林业在行动

建设美丽中国林业大有作为,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生态,以美丽森林为核心,以美丽湿地为基础,以美丽沙漠为关键,以美丽城乡为引领,以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加快实施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3%以上,湿地保有量达到8亿亩以上,新增沙化治理面积达到20万平方公里;到2050年,将适宜绿化的地方全部植树种草,适宜治理的生态脆弱地区基本完成治理,森林覆盖率达到26%以上,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的生态面貌,还大地以绿水青山,还天空以清新蔚蓝,还百姓以绿色家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一)建设美丽生态,实现天蓝。雾霾紧逼,蓝天消失,生态危机。我们从未像今天这样渴望蓝天、渴望自由呼吸、渴望美丽生态。美丽生态建设刻不容缓,我们要着力构建结构稳定、功能完备的森林、湿地、荒漠等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生态资源和生存资本。努力建设好森林生态系统,让其尽情发挥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功能和维护生态安全的保障作用。保护恢复好湿地生态系统,提升湿地生态功能。治理改善好荒漠生态系统,促进荒漠生态系统修复与优化。维护生物多样性,确保野生动植物可持续发展。

(二)建设美丽森林,实现地绿。森林兴,则国土美。没有森林何谈秀美山川。我们从未像今天这样渴望拥有绿色、渴望拥有花香、渴望徜徉在美丽林海之中。林业是绿色的缔造者,我们要多下功夫多方努力,既保护森林资源,又不断植树造林,实现森林上山、进城、入村、护堤。大力推进天然林保护工程,重温“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的梦幻感受。继续开展退耕还林工程,在生态区位重要、生态脆弱地区推进陡坡耕地和严重沙化耕地还林。加快平原绿化进程,完善农田防护林体系。推进太行山绿化工程,使太行山区尽快恢复森林植被。深入开展义务植树,让人民在建设美丽中国中尽情挥洒汗水,共享绿色成果。

(三)建设美丽湿地,实现水清。人类不可缺水,水是万物之母。我们从未像今天这样渴望清澈的小溪、渴望潺潺河流、渴望洁净的水源。我们要大力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进行综合治理,精心呵护“地球之肾”,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恢复“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的动人景象。大力实施重点流域生态工程,以长江、黄河为主线,带动珠江、淮河、辽河、松花江流域等防护林体系建设,保障江河湖泊“百舸争流,鱼翔浅底”。

(四)建设美丽城乡,实现宜居。家乡美才是真正的美,城乡一体令人神往。我们从未像今天这样渴望美丽的家园、迷人的乡村、惬意的城镇。创建宜居城市就是要通过公园绿化、单位绿化、小区绿化、道路绿化等,增加城市绿色元素,绿化、美化、净化城市环境,使我们可以面对清新的空气、清晰的视野,伸开双臂做个“森”呼吸。美化乡村就是要重点进行“四旁”植树,房前屋后都布满绿色,呈现一幅“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田园风光。实施荒漠化治理工程,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形成“绿进沙退”的格局。推进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加快划建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沙漠公园,再创“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画面。发展绿色经济,大力推动木材加工、木本粮油、竹藤花卉等十大主导产业,惠及民生福祉,助力美丽中国。

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林业治理现代化,我们要以生态资源产权、生态资源监管、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生态修复、生态监测评价、森林经营、生态资源配置、生态补偿、财税金融扶持为主的九大制度,奠定林业现代治理体系基石;以组织保障、依法治林、科技支撑、灾害防控、林业信息化、基础设施支撑、生态文化传播、国际交流合作、人才队伍为主的九大能力,形成林业现代治理能力核心;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强化执行力,抓紧抓实林业治理现代化,为早日实现“天蓝、地绿、水清、宜居”的美丽中国梦保驾护航。

当青山相连、层林尽染,当幸福在华夏大地尽情播撒,谁人不说是林业创造了绿色生活,谁能不感慨绿色造就了美丽中国!

推荐阅读:

张祖林:努力把云南打造成林业强省

山东:菏泽十年林交会带动林业大发展

湖南:古丈县着力推进林业重点工作

湖南:茶陵县珍贵树种造林和培育情况获省林业厅肯定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