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9月26日消息:成片的紫薇、棕榈、榕树郁郁葱葱,各色花卉争奇斗妍。走在南宁市兴宁区三塘镇“十里花卉长廊”上,记者欣喜地发现,南宁市民生态游又多了一个新去处,当地农民增收又多了一条新路子。
去年以来,兴宁区规划建设一批生态环境优美、功能配套齐全,民俗特色显著、产业升级富民的民俗生态新村群落,初步形成了以留肖、那安新村为核心的“十里花卉长廊”,联动降桥六安、三塘蒙村,四塘红庄、建新新村等众“明星”村,构成“一廊多星”的村庄规划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1、“十里花卉长廊”建成“党建精品长廊”
“十里花卉长廊”全长13.9公里。这条13.9公里的长路,“串”起兴宁区路东村、福禄村等6个行政村及延安水库、那文水库区域,规划面积约35平方公里。
9月23日,“十里花卉长廊”南国紫薇种植园内紫薇花迎风怒放,这是广西最大的紫薇种植基地,也是兴宁区党建示范基地之一。“种植园能有今天,多亏了三塘镇农业服务中心党员先锋示范服务队。”紫薇种植园有关负责人兰丹云告诉记者,党员先锋示范服务队为南国紫薇种植园提供规划设计、项目推介、市场调研、员工培训、技术支持等帮扶,让该种植园面积从最初的10多亩发展到如今的140多亩,年销售额1000多万元,产品远销上海、南京、重庆等地。
紫薇种植园不远处的老苏苗木场,立着一块醒目的牌子:“兴宁区党员‘双带双帮’示范基地”。兴宁区三塘镇党委通过搭建合作协会平台,将散户规范集中经营,连片开发种植。在镇农业服务中心、林业站等党员先锋示范服务队的帮扶下,老苏苗木场从最初一两亩扩大到260多亩,带动邕武路沿线、辐射全镇的绿化苗木种植。
“十里花卉长廊党建示范区整合全城区各级党建资源,找准党建工作和经济建设结合点,培育一批先进典型,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片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片区经济快速发展。”兴宁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孙宗晴说。
目前,长廊示范区已有300多家经营企业落户,已在片区内种植各种花卉上千个品种,面积达2万亩,从业人员3700多人,年生产各类花卉苗木2200万株,2013年产值达到12亿元。
今年,“十里花卉长廊”主打花卉、民俗、旅游品牌,以旅游兴村。投资近2亿元的贯穿片区11个坡屯的“十里花卉长廊”第一期景观道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预计年底正式通车;沿线6个行政村已建设富有壮民族特色的4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沿线村庄房屋1921户投资6000万元已完成具有壮族风格图案的外立面改造。
2、明星村让人“记得住乡情”
如果说“十里花卉长廊”是一条缤纷的彩带,那么这条彩带串起的明星村则是最绚烂的那一抹红艳。
“让人望山见水、乡愁可寄,才是高水平的城镇化。”兴宁区政府副区长曹建喜说。
路东村留肖坡是“十里花卉长廊”的起点。2008年,留肖坡采取集体和农户筹资、政府补贴等方式,规划48亩新村用地,投入3000多万元建成现代“干栏式”壮乡风情别墅民居88套。走进留肖坡,只见一栋栋具有浓郁壮族特色的八角寨,吊脚楼拔地而起,门前屋后,种满了绿树鲜花。建筑上彩球、铜鼓、蛙纹、鸟纹等壮族图腾和纹饰与绿树红花映衬交织。此外,崭新的文化综合楼、文化广场、室外灯光球场、壮族特色戏台,无一不在昭示着村民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那安坡是“十里花卉长廊”重点景观之一。该坡景点占地48.84亩,规划建设居民小洋楼、民俗文化中心、配套设施、新村水系景观、旅游商业街等,不仅具备居住的功能,还具备旅游的功能。通过群众自筹、社会融资和政府补贴等形式,采用一户一宅、拆旧建新集约使用建设用地模式,建设房屋31栋,全部为3层到4层融合壮族元素、雅致秀美的小洋楼。目前房屋建设已完成主体建设。下一步还将通过编排乡土气息文化节目,展示农犁、打谷机、石磨等一件件旧时农村使用的老物件,古水井、古祠堂、古牌匾……让城里的游人走进那安新村就会拾起远去的乡愁。预计年底,“十里花卉长廊”将增添一座新的旅游休闲“新城”。
“城市中的农村”一直是困扰城市发展的一大难题,如何在城市扩张和城市功能布局中定位自身“角色”?
紧邻南宁市厢竹大道,位于兴宁区昆仑大道城市发展轴上的六安新村探索了一条新路子。
随着城市发展提速,六安坡重新规划建设,集约土地,引进高端地产项目入驻,引发城市空间再调整,确定了“新村与新城一体”、“居住与‘三产’一体”和“商租与居住一体”的新村建设规划,保证全坡失地农民“有住、有租、有铺”,实现农民收入增长与土地增值,农民身份变化与享受城镇配套服务“双同步”。如今,总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总投资近2700万元的“六安家园”已建成投入使用,39户居民心情舒畅地洗脚上楼,开始全新的生活。
推荐阅读:
(来源:广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