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9月26日消息:9月21日至22日,山东省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现场会议在临沂市沂水县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了《山东省农村新型社区和新农村发展规划(2014—2030)》。在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的倒逼和挤压中,全省兴起一波又一波的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潮头。
还原碧水蓝天,打造适合农民生活的栖居家园。曾经的乡土中国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有着鸡鸣狗吠和泥土的芬芳。而现在“有新房无新村”“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垃圾无处去、污水到处流”成了不少农村的真实写照。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是亿万农民的一个痛点,建设生态文明也是亿万民众最朴实的愿望和梦想,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我们贪婪享用土地,透支每份可利用的资源,使得农村的生态破坏愈来愈严重。因此,我们应注重从日常保持村容环保、整洁,自觉植树造林,绿化环境,发展绿色经济和高效生态农业,从而让农村的天更蓝,水更清,草木更葱茏。
以人为本,使村民身有所栖心有所寄。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有着亿万农民的期待,中国乡村的魅力所在,就是有着“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诗情画意,就是有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勤劳质朴的农民,就是有着厚重博大,包容万物的一方乡土。大拆大建、涂脂抹粉,跑马圈地,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让农民被迫离开自己赖以生存与厮守的土地,并不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初衷。美丽乡村的建设不是建筑物的恢宏壮观,乡村有自己的灵魂与文化,那些古树记录着着岁月的年轮,那些古房影印着文化的影子,那些石碑镌刻着历史的记忆。亿万村民有着共同的价值观念和心理认同,这些活的灵魂是美丽乡村的特色与基石,是乡村发展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
打出乡村特色品牌,跳出固有思维桎梏。伴随在城市化、工业化浪潮,农村现代化建设也正如火如荼,但是,对于城乡的解读的往往容易陷入固有思维藩篱。乡村文明并不是改变贫困闭塞。城市也并不是时代的代名词。城市有自己的弊端。美丽乡村的建设并不是描摹城市的轨迹,也不是用城市形态改造自己,而是要走出自己的特色与新意。要追寻乡土味道,体现农村特点,保留乡村风貌。当然,生态文明的乡村并不是还原质朴古村,而是从城市的发展中汲取营养,从而因地制宜打出自己的品牌。还乡村一片纯净的蓝图,用城市的思维照耀乡村,而不是污染乡村。
还一片澄澈的天空,还农民群众空气清新、舒适宜居的美丽家园。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