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高速公路
中国园林网9月26日消息:赣江南昌段有一块总面积38.6平方公里的江中宝地——扬子洲,至今依然保持着自然荒芜的原生态,与不远处高楼林立的城区形成鲜明的对照。
2009年,南昌市人大常委会决定对扬子洲实行为期10年的控制储备,严控开发。用法制来保护生态,用制度来规范开发。围绕生态保护、控违、土地资源保护三大目标,扬子洲的“科学储备”为绿色发展留下了无限潜能。
生态是江西最大的优势,绿色是江西最亮的品牌。作为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之一,江西省正着力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保障,加快推进有利于生态环保的长效机制,为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省提供制度支撑。
制度保护大湖流域
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相协调,是全国各地科学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对于大湖流域尤其如此,它拥有发展工业所需的各种资源,但生态系统又很脆弱。江西省上报的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提出三大定位,其中之一即是成为全国大湖流域生态保护与综合开发的典范区。
2009年底,国务院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率先在江西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子。为此,江西省先后出台《江西省湿地保护条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条例》《“五河一湖”及东江源保护区建设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保护鄱阳湖一湖清水。
环评升级,严控新污染;亮剑执法,治理老污染。“事实上,严控和关停只是一方面,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共青城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局局长刘英稳说。
制度保护鄱阳湖,鄱阳湖则回馈人间无限风景。
“芦荻渐多人渐少,鄱阳湖尾水如天”——作为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襟江带河,流域面积占江西省国土面积的95%以上。作为世界著名的候鸟栖息地、国际性生态湿地,每到秋冬季,烟波浩渺、候鸟成群的景致让人心旷神怡。这里也成了摄影家的天堂。虽不是拍摄的最佳时节,但记者沿途仍看到不少“背包客”和三三两两的骑行者。一位骑行者说,随身的物品里肯定少不了摄影器材。
若沿鄱阳湖畔行走或溯河而上,则可见一个个生态乡镇、生态村点缀其间,山清水秀、富裕文明的景象昭示当地已踏上了绿色发展的新路。
制度支撑绿色崛起
江西省委书记强卫表示,在引进企业发展经济的同时,一定要保护好生态,否则为一时发展而破坏生态环境,将成为历史罪人。
在江西省发改委,记者见到了正在忙碌的宋迪维副主任。“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建设与生产力发展并不是绝对对立的矛盾体,而是和谐的共生体。”知道记者的采访意图,宋迪维开门见山,他说,充分挖掘绿色资源,改变“有绿色优势少绿色产业,有绿色产品少绿色品牌”的现状,是把江西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根本抓手。
——打造江西农产品的绿色招牌。
——以循环经济为纽带,一批生态工业园成为绿色发展生力军。
——“把碧水蓝天献给八方游客”,旅游强省成为江西的重大发展战略。
靖安县地处赣西北,环境优美。靖安发展工业首先学会的是拒绝。他们认为,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当然少不了工业的发展,但工业项目的选择,必须以生态保护为前提。这个年财政收入6个多亿的县,自2006年至今先后否决了20多个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工业项目,累计拒绝外来投资60亿元。在“一产助推旅游、二产服从生态、三产激活全局”的发展模式指引下,靖安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目前靖安的森林覆盖率达到84.1%,同时2013年全县GDP达到30.9亿元,增长9.4%。
生态保护还倒逼靖安工业上水平、上档次。记者在这儿看到,一根成本不足10元的小钨合金棒,经精密加工成为0.1毫米的特种钻头后卖价高达110元,堪比黄金。
靖安是这样,全省也是。围绕绿色崛起,江西制定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省、大力建设旅游强省等意见,2013年,全省新增过百亿元企业2户,过百亿元园区9个。
增强发展升级的定力,明确发展升级的路径,激发发展升级的干劲。去年7月,江西提出“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十六字方针,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迈出新步伐。
今年上半年,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进出口总额等指标增幅均进入全国前十位,其中生产总值增幅居中部省份第一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居全国第二位。在全国经济增速普遍回落、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江西经济表现之好多年少有。
与此同时,江西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市县全覆盖,国家重要水功能区达标率为83.1%,11个设区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Ⅱ级标准,生态环境质量位居全国前列。
我国经济整体上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叠加阶段,江西则迎来加速发展的爬坡期、全面小康的攻坚期、生态建设关键期的叠加。
宋迪维说,江西省提出两个阶段目标,即:到2017年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到2020年全面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行绿色循环低碳生活方式、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化建设,是江西正在做的五件大事。
制度转变发展方式
63.1%的森林覆盖率、清波荡漾的鄱阳湖、最美丽的生态乡村婺源——江西生态文明的建设成就,离不开体制机制的不断创新。
江西省会南昌是全国较早探索分类差异化考核的地方之一,考核让这里的生态价值得到了承认,不再成为GDP的牺牲品。从南昌市中心向西北驱车15公里,便进入南昌市湾里区。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空气清新”标准为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数1000至1500个。记者在这里看到,树木郁郁葱葱,路边的负氧离子显示器显示,这里的负氧离子最高达每立方厘米18000个。
在“唯GDP”的年代,湾里办工业、养猪、发展房地产,怎么干也摆脱不了考核末位,还付出了不少环境代价。2008年,南昌市探索实施分类差异化考核后,湾里依托生态环境优势谋发展,污染少了,空气好了,GDP反而上来了。今年上半年湾里区实现GDP18亿元,同比增长8.4%。
“江西正处在生态建设的提升期”,基于这一判断,江西以改革为抓手,完善生态建设决策和考评体系。2013年,出台市县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评价实施意见,对全省100个县市区实行差别化分类考核评价。
考核之变不仅让生态的价值凸显,也让破坏生态和不重视环境保护的行为受到惩处。江西省将污染物排放、空气质量等纳入评价范畴,对节能减排不合格的地方实行“一票否决”。这意味着为扩大经济总量而不顾发展质量的行为会得“负分”。许多地方因此主动对招商引资设限,抬高了门槛。
除了差异化考核,江西还探索实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实施与生态环境质量检测结果相挂钩的领导干部约谈制度,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多项创新举措的实施,把生态文明建设变成硬任务,钉在领导干部的“帽子”上。
制度提升幸福指数
“夏天不开空调,室内温度也可保持在24摄氏度左右。”南昌市青山湖区青山路街道满庭春社区住户喻彭远抱着2岁的孙子乐呵呵地说。她所在的社区安装了水源热泵系统,利用地下水的温差辅助调节室内温度,能量由水源热泵输送至房间顶部,通过天棚辐射系统,实现管内常温水不断循环。冬天加热湿冷的天棚,夏天冷却闷热的混凝土楼板。
买房时喻彭远还怪儿子花了冤枉钱,每平方米比同地段的房子贵了1000多元。但住了两年后,老太太觉得还是这样划算。
满庭春社区是江西省第一个“节能低碳示范社区”,社区主任熊辉说,满庭春社区自成立之初便确立绿色、低碳的社区发展理念,在社区内建立了屋面雨水回收系统、节能外窗系统、生态园林系统等。生态江西的建设让老百姓的生活也在发生变化。
熊辉说,南昌雨水丰富,社区设计的雨水回收系统,一次可收集雨水280吨。记者看到,通过生态过滤处理,这些水可用于景观补水、冲洗马路、绿化等,减少了物业的运营成本和业主的生活成本。采用超声波技术净化处理后的雨水注入生态湖泊,鱼儿在水中遨游,湖水清澈见底。
以提升百姓幸福指数为目的,江西正以环境安全、食品安全、生产安全“三位一体”的制度体系构建生态安全。
靖安县是江西最早启动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工程的县,目前已全面实行“户分类入桶—村收集清运—乡镇压缩—县转运处理”的运行模式。记者在高湖镇环卫所看到,重达4吨的生活垃圾经过压缩,体积缩小将近三分之一,由垃圾清运车运到县城垃圾无害化填埋场集中处理。穿着跟城里环卫工人一样服装的环卫所压缩员杨俊昌告诉记者,她是低保户,在这里工作每月都有几百元的收入,同时还能为家乡环境改善作贡献,心里特别高兴。
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先试,用法律和制度推进绿色崛起,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这是“绿色江西”发展的新宣言,也是“生态江西”建设的新动力。
推荐阅读:
(来源:半月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