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9月26日消息:今年上半年,湖南省完成造林616.3万亩,完成森林抚育经营730.7万亩,均超额完成计划任务。
“十二五”以来,湖南省每年完成的造林面积都超过600万亩,是全国完成造林面积最多的省份之一;完成森林抚育超过700万亩,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营造林生产任务。
湖南省林业厅厅长邓三龙说:“湖南营造林工作不仅为提高全省森林覆盖率、增加森林蓄积量和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绿色湖南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在全国有位置、有影响。”
种苗先行,从源头强化营造林质量
“根基不牢,地动山摇”,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营造林工作要从源头抓起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国家林业重点工程任务不断增加,林农造林积极性高涨,湖南省营造林面积也越来越大,但全省的造林质量并未受到影响,自2009年以来,湖南营造林质量连续5年均保持全国第一。
邓三龙说:“我们注重从源头抓好营造林质量,强化了对营造林各个工序的管理,确保种下去的每棵树苗都能成活、成材。”
今年以来,湖南省共调剂主要造林树种种子2万公斤,所有调剂种子两证一签(质量合格证、植物检疫证、种子标签)齐全,调剂的种子均经过干燥、精选、包装工序,质量检验合格后出库;市、州自留自用的种子经湖南省林木种苗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为有力支持健康森林、绿色通道及秀美村庄建设,今年,湖南省首次开展了优良乡土树种种子调剂工作。全省共调剂优良乡土树种9300公斤,所采种子全部来自优树,主要包括南木、红绸、榉木、香椿、檫木、马褂木等种子。
湖南是油茶种植大省,油茶种苗生产被列为省林木种苗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今春,全省油茶苗木出圃6300万株,其中,两年生裸根苗4700万株、一年生轻基质苗1600万株。
为确保出圃油茶苗木质量,维护油茶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省林木种苗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出台了3项措施,为油茶种苗生产护航。其一,严格质量标准与最高限价,所有出圃油茶苗木必须符合国家质量标准,不合格苗不准出圃。一年生轻基质容器合格苗最高限价为每株1.5元,两年生裸根苗,Ⅰ级苗最高限价为每株1.8元、Ⅱ级苗为每株1.5元。其二,油茶苗木出圃期间实行“十日”报送制度,实时掌握出圃苗木动态信息,有效调度苗木供应,确保苗木去向清楚。其三,油茶造林期间,各地需派专人到定点育苗单位现场监管,同时结合省厅造林质量督查活动,对全省上山造林苗木质量进行检查。
除保证出圃苗木质量外,湖南省还强化了对营造林的全程管理,重点在规划设计、造林整地、栽植技术、检查验收、造林管护等环节上下功夫,广泛开展了技术培训,加强检查督促,强化整改措施,切实提高了造林质量。
抚育经营,让满目青山不再缺可用之材
湖南是林业大省,全省有林地面积1.937亿亩,森林覆盖率57.52%,活立木蓄积量4.45亿立方米。湖南森林覆盖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近3倍,但亩均蓄积量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3/5。一些地方造林树种单一,纯林多,混交林少;普通树种多,珍贵树种少。
邓三龙说:“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加强森林抚育经营,让满目青山不再缺可用之材。”
2008年,湖南启动实施了优材更替、无节良材发展战略。通过“以国有林场为突破口,以科技为支撑”,湖南在主要生态公益林区的交通便利、立地条件好的地段,开展了珍贵优良树种的造林和改培等工作,以切实提升森林经营水平。
8月26日,《中国绿色时报》记者从攸县县城驱车来到位于武功山西南端的黄丰桥国有林场。在黄丰桥林场14年生杉木林示范基地现场,一片片杉木高耸挺拔、郁郁葱葱。杉木林下是去冬今春栽植的红豆杉、南木等珍贵树种。
攸县林业局副局长吕文成说,今年林场主推珍贵树种的造林和改培模式。目前,林场已营造珍贵树种7000亩,中幼林抚育和低效林改造3万余亩。
黄丰桥林场成立于1956年,是湖南省重点杉木速丰林基地,无节良材、杉木大径材推广示范基地,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林场经营面积15.2万亩,森林覆盖率90.8%,活立木蓄积量90万立方米。自1984年起,林场先后建成杉木速丰林2.4万亩、杉木无节大径良材2.5万亩、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5.7万亩。林场林龄25年的杉木速丰林单位面积蓄积量每亩15.3立方米,高出全国平均单位面积蓄积量每亩5.7立方米的1.7倍。
吕文成说:“林场面积虽不大,但森林经营水平基本达到了现代林业发展的要求,森林经营工作在全省起到了重要示范带动作用。”
黄丰桥林场推进森林抚育经营的事例是湖南省努力提升森林经营水平的一个缩影。
目前,湖南省尚有1000多万亩未成林需要抚育管理,1.2万余亩中幼林急需抚育经营,森林经营的发展空间仍很巨大。
困难地造林,千方百计治理难啃的硬骨头
近年来,湖南以年均600万亩的速度推进造林,特别是2012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出台《绿色湖南建设纲要》,湖南各地都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全民造林绿化热潮。但是,湖南省营造林工作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目前,全省还有2000多万亩石漠化和200多万亩重金属污染地需要治理,900多万亩坡耕地需要退耕还林。这些地方大多地处偏远山区和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基础设施薄弱,生态环境恶劣,是难啃的硬骨头。今后湖南每年要完成600万亩的造林任务难度将越来越大。
8月25日下午,邵阳县突降大雨。在驱车前往河伯乡井子村的路上,雨水裹挟着泥沙从道路一侧的山坡上冲刷下来。由于雨大,再加上淤积的泥沙,有些路段已被淹无法通行,记者原定去往的一个石漠化造林示范点,因司机担心车子陷入泥沙中,而未敢前行。
记者随后冒雨步行来到位于井子村的石漠化造林示范点,陪同的邵阳县林业局油茶办主任刘豪健指着对面的山坡说,2010年,林业部门组织当地百姓在山上栽植了600多亩柏树,通过补植补造,现全部成活。
邵阳县岩溶区面积230.6万亩,分布在全县25个乡镇(场),其中石漠化土地56.5万亩。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邵阳县开展了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建设,采取见缝插绿的办法,哪个地方有土,就在哪里栽树。树栽上后,每年进行两次抚育,连续管护3年,确保造一片、巩固一片、成林一片。
据统计,自2009年工程实施以来,湖南省已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林业建设投资4.6亿元,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林业建设任务104.29万亩。
通过5年的治理,湖南省石漠化扩展态势得到了初步遏制。根据湖南省岩溶地区第二次石漠化监测结果,全省石漠化面积比治理前减少72.2万亩;石漠化面积由重度向轻度转变,极重度转为重、中、轻度石漠化面积42万亩,重度转为中、轻度石漠化面积124万亩,中度转为轻度石漠化面积130万亩;治理县森林覆盖率平均提高12个百分点以上,光秃秃的石山重新披上了绿装。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