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民勤县兴水建设增绿 确保绿洲永续生存

2014年09月26日 11:37每日甘肃网(兰州)马顺龙

中国园林网9月26日消息:民勤县深入推进生态屏障行动,坚持绿色发展取向,探索建立“国家有投入、科技作支撑、农民有收益”的生态建设长效机制,始终把生态建设作为全县的重点工作和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从政策、资金、科技等方面向林业建设倾斜。2010年编报了《民勤县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规划设计书》,对主要任务和指标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县上把生态建设纳入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实行县级主要领导包重点工作、包项目、包示范点工作制度;实行工程技术人员定示范点、包任务落实、包建设质量、包技术服务、包成果效益的“一定四包”责任制和分片包干制度;完善工程进展日报告、督查督办、末端反馈、工作激励、定期通报、考核奖惩和责任追究等制度,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巩固提升生态治理成果。

民勤县从长远规划着手,启动实施石羊河流域防沙治沙及生态恢复项目,统筹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公益林建设、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等生态项目,着力抓好节水、造林、治沙、防污四个重点,大规模开展治沙造林。在绿洲外围荒漠区实施封沙育林,对植被覆盖度大于20%的宜林荒地全部进行封育,强化生态防护功能,构筑第一道防护屏障;以青土湖、老虎口、西大河、昌宁西沙窝等风沙口为重点,大规模实施工程治沙,连片营造防风阻沙林带,构筑第二道防护屏障;绿洲边缘严重沙化耕地区实施综合治理,促进生态自然修复,构筑第三道防护屏障;绿洲内部以道路两侧、村庄周围、农田渠系为重点,配套完善农田林网。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治,综合运用工程、生物、科技措施,加快推进防风固沙林、农田防护林、封沙育林(草)、通道绿化、村镇绿化等工程建设,绿洲防护体系逐步完善,基本形成了“外围封育、边缘治理、内部发展”的格局。加强院地、院企合作,积极探索、研究多种实用技术和治理模式,重点实施雨养条件下生态恢复重建、有机肉苁蓉机械化栽培及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生物化学剂处理肉苁蓉种子等科技项目,总结了适宜沙区治沙造林和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坚持生物与工程措施相结合、传统模式与新技术新材料试验示范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开展尼龙网、土工编织袋、生态垫等压沙新材料及抗旱造林粉造林、营养袋育苗雨季造林等造林新材料和新技术引进试验,在青土湖、老虎口、西大河建设防沙治沙示范区,完成技术示范20多项、5000亩。

民勤县从严落实生态管理措施。严格执行禁止开荒、禁止打井、禁止放牧、禁止乱采滥伐、禁止移民返迁“五禁”规定,严厉打击违规取水、复垦压减耕地、破坏智能化计量设施等行为,着力加强红崖山水库及周边、青土湖和黄案滩三块湿地的恢复和建设管理,全力巩固重点治理成果,全力确保绿洲永续生存、实现可持续发展。

2010年以来,全县累计完成工程压沙16.05万亩、人工造林71.28万亩、封沙育林(草)57.1万亩、通道绿化1624公里,全县沙漠和荒漠化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比例由2009年的94.5%下降为89.8%,森林覆盖率由2009年的11.21%上升至12.32%。

2010年,干涸半世纪的青土湖出现季节性水面,2012、2013年连续两年青土湖水域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2014年青土湖水域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地下水位由过去的逐年下降转为缓慢回升,芦苇等旱湿生植物逐年增加,区域生态环境持续好转。夹河黄案滩2008年关闭的96眼机井中有7眼自流成泉,区内地下水位明显上升,通过人工管护、人工促进植被修复、围栏封育等措施,芦苇、白刺、梭梭、沙枣等10万亩沙生植被蓬勃丛生,区域内植被覆盖度由2008年的28%提高到2013年底的45%,今年区域内植被覆盖度达到70%以上。红崖山水库区域以国家湿地公园批复试点项目建设为带动,多部门协作、多方筹资开展湿地保护与恢复,水库水域面积逐渐扩大,库区周围植被葳蕤丛生,林木欣欣向荣,引来成群的白天鹅和大雁、灰鹤、黄鸭、白鹭等十几种、数万只水鸟候鸟飞抵红崖山水库迁徙、越冬,数量逐年递增,成为大漠水库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推荐阅读:

四川:成都添绿道 桤木河生态公园近日亮相

风光秀美 湖南4村入选“中国生态文化村”

河南:淮阳县向创建“省级生态县”进发

安徽:绿满珠城 花香蚌埠 编就“生态园林”梦

(来源:每日甘肃网(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