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9月3日消息:深圳将大力推进立体绿化建设,那么,目前,深圳立体绿化面临哪些问题?记者昨日就此采访了深圳市园林研究中心园林与林业研究所所长谭一凡。
主要问题是规划缺位
谭一凡谈到,深圳立体绿化事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规划缺位,深圳市绿地系统规划虽然也涉及立体绿化,但对城市绿色空间的综合规划不够,特别是立体绿化的形态布局不够明确。加上缺乏城市设计环节,导致城市空间立体绿化没有明确的规划目标,立体绿化项目的实施也缺乏相应的规划依据。因此,一方面是新增绿地面积严重短缺,另一方面却是大量宝贵的城市空间资源被舍弃。
据考证:一般七层以下的建筑外墙、阳台和屋顶面积的总和超过建筑占地面积的3倍。以深圳全市约200平方公里的建筑占地面积计算,深圳的立体空间资源将超过600平方公里(还不包括立交桥和人行天桥等空间资源),相当于我市已开发土地面积的60%多。按2009年统计,我市光是建筑屋顶面积就已接近200平方公里,单工业厂房屋顶面积一项就超过80平方公里。
现行法制滞后、投入不足
国家和深圳市的法律法规中仅对城市空间立体绿化做了一般性规定,缺乏具体且刚性的法律条文和强制性标准规范,导致全市立体绿化建设整体推进缓慢。
再就是投入不足。近10年来,特别是201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举办以来,深圳全市的城市绿化总投入达到几十亿,但真正用于立体绿化建设的资金比例很小。因此,我市立体绿化建设规模仍严重偏低。特别是在热岛效应明显、建筑能耗偏高的中心城区,立体绿化仍不足以对城市尺度的生态环境产生显著影响。
据统计,截至2010年,我市屋顶绿化率仍未超过1%,中心城区屋顶绿化率不超过2.5%,离产生显著生态效益6%的标准差距甚远。尤其是,德国平均屋顶绿化率在21世纪初就已超过10%;
社会参与度积极性不高
立体绿化的舆论氛围偏冷,社会认知度与参与积极性不高。现有立体绿化项目建设、管理与维护的市场化运作,不仅缺乏制度规定,运作机制和手段也较为单一,立体绿化建设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
推荐阅读:
(来源:深圳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