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成都版本”

2014年09月30日 11:29成都日报赵一 洪继东 陈方耀

中国园林网9月30日消息:不久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第一批)的通知》,成都再受青睐,成为全国首批55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之一。

根据《成都市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成都“示范区”将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生态文明建设总体部署,立足工业化转型期的特大型中心城市新型城镇化发展,以改革为动力,实现城市转型发展和体制机制创新的重大突破;以彰显蜀水生态文明精髓为核心,弘扬生态文化,塑造新型生态人格;以绿色、循环、低碳为基本途径,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奋力建设经济繁荣、环境优美、文明祥和、天人合一的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探索由“环境换增长”向“环境促增长”转变、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跨越的发展模式。

根据成都市的规划,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都模式:经济发展质量明显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水平明显提升、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生态文化体系基本形成、体制机制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成都“示范区”的建设蓝图以及成都路径的核心已然显现。

塑造水生态文明典范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把水文章做成城市发展动力

一汪绿水浩浩荡荡,奔流不息,沿岸绿树成荫,红色步行道与绿化隔离带顺着河岸一直延伸,岸边三三两两的锻炼者健步如飞,每隔一段的小广场上,唱歌跳舞的老年人兴高采烈。穿过都江堰城区的柏条河和走马河,水量充沛、水质清澈,经过精心打造的河岸,更是成为都江堰市民青睐的休闲运动场所。

据都江堰水务局介绍,像这样宜人的滨水环境,未来在都江堰会越来越多。从宝瓶口倾泻而下的岷江水,分成九道穿城而过,在都江堰城区形成9河18岸的格局,“到2017年,逐步完成城区18处河岸打造。”

其实不仅是都江堰市民能享受到亲水宜居,而且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也将通过滨江新区,充分体会都江堰的水魂。

A船行都江堰

水映青城山

都江堰主城区段的金马河4公里河道范围,未来将崛起一座现代化新城。

都江堰城市发展格局也将因此由隔江发展向拥江发展转变,真正体现都江堰的水文化、水景观、水旅游。都江堰水务局总工程师江束洪告诉记者,老的青城大桥将拆除,改建下穿隧道。今年底2号拦河闸将进场施工,明年1号闸也将动工。未来金马河这段将形成两个1.8公里长、300米宽的水面。

据介绍,青城大桥以上的河西岸将建成生态湿地、水上娱乐公园,开展亲水戏水活动。1号拦河闸以上的1.8公里水面,将作为引进F1摩托艇国际赛事的场地。另一个1.8公里水面也将开展多种水上项目,如水上表演、水幕电影等。“现代化新城拥江而立,沿岸亲水平台、港湾码头,水面快艇穿梭,这座新区的景象有点接近上海外滩,届时,船行都江堰,水映青城山,本身就是一个景点。”

B推水利文化

打造示范镇

在崇义镇区域,正在规划打造一个万亩现代水利示范项目。“2000亩核心区明年将实施。”都江堰水务局局长周明认为,示范镇不仅要包含水利文化的展示、世界农耕文化的体验互动博物馆,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建设现代水利设施,促进节水发展。

在崇义这块自古就是自流灌溉的区域,实施滴灌、微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意义自不一样。据了解,都江堰作为成都水源地,保护水资源历来是重中之重。目前,两大污水处理厂将都江堰城区生活污水全部处理。并且17个乡镇污水处理全覆盖,农村50户以上集中居住区,都配备小型污水处理站。“我们还在规划再生水利用项目,将经过污水处理的排放水,再进行净化处理,用于绿化、冲洗道路、厕所用水、景观水体用水等。”周明表示。

传承好水文化承载的生态文明

作为因水而兴的城市,水是都江堰的“魂魄”,择水而居,亲水,爱水是流淌在这座城市居民血脉中的传承。保护好这袭清水,打造好水环境造福百姓,传承好水文化承载的生态文明,是都江堰不容推卸的责任。都江堰市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川西平原重要水源涵养地,营造与国际旅游城市建设相匹配的浓厚水文化环境,形成与国际旅游城市建设相匹配的旅游新亮点,呈现出“景水一体、城水共生、城景相融”的城市旅游新形象。

打造城水和谐、人水和谐的水域环境

记者昨日从青羊区获悉,在由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的2014城市发展与生态平衡高层论坛上,青羊区荣获“首批创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

“以城乡水系为脉络,以河道流域为主线,以治污、治臭、治脏、治乱为重点,深入实施城乡水环境综合治理,营造‘水韵悠长、绿意盎然’的生态文明景观。”青羊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青羊区不断加强水环境治理,努力营造水系更加完善、水景更加美丽、水韵更加悠长的城市水生态文明景观,全力打造城水和谐、人水和谐的水域环境。

构建生态产业体系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既种粮食蔬果又种风景

你见过这样奢侈的种植方式吗?地里的莲花白不拿出去销售,而是打碎作为绿肥回填到土壤中。在郫县红光镇引进的多利农庄中,记者就看到了这样令人目瞪口呆的改良土壤方式。

放眼望去,四周绿树成荫,种植的露天蔬菜郁郁葱葱,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大棚内的黄瓜、西红柿、海椒、茄子等蔬菜,因为是无土化栽培,已一步到位地实现了有机种植,迎着阳光健康生长。总投资10亿元的多利农庄项目,总占地面积达2744.7亩,目前一期项目已建成了100多亩,包括露天种植基地、智能大棚种植基地。下一步多利农庄将开设跑马场、阳光餐厅及农耕文化博物馆,致力打造成集有机种植、休闲娱乐、农业观光于一体的生态农业高端体验会所。

A把生态作为发展的基点和底线

在刚刚结束的郫县农村工作会上,郫县提出要把生态作为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的基点和底线,按照“全域景区化、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要求,进一步保护好生态环境,培育好生态产业,整治好农村环境,让产区景观化,让住宅特色化,使生态成为发展的最大优势。按照“一三互动、接二连三”要求,该县将突出川菜产业园带动作用,大力发展生态都市农业,优化提升乡村休闲旅游业,着力形成农民既种植粮食蔬果又种植风景的生动局面。

未来的郫县,农村片区将形成“三线、三片、多点”的发展格局。“三线”:万亩水源保护湿地景观线、红光大道西延川菜文化体验线、西源大道精品苗木展示线。“三片”:都市精品蔬菜片、乡村休闲旅游片、古蜀水乡文化片。“多点”,就是着力把9个镇建设成为各具镇域风情、产业景观和文化底蕴的魅力小城镇(市),把各镇区域内若干重要景点打造成为点缀三条景观带的亮丽风景。

B“绿色GDP”成为追求

生态是郫县最大的发展优势,也决定着郫县发展的取向。在发展中,郫县确立了生态立县的定位和生态优先的思路,就是抓发展、做决策、上项目,首先考虑的是保护环境、保护生态。要努力使“绿色GDP”成为各镇各部门的追求,“绿色政绩观”成为各级干部的追求,“绿色生产观”成为广大企业的追求,“绿色消费观”成为全社会的追求。

设立生态红线,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和现代服务业。走进郫县工业园区,见不到烟雾、污水、垃圾,听不到机器轰鸣的噪音,满眼是绿荫如盖,芳草如织,鲜花点缀,鸟语花香,流水潺潺,宛似公园,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实现了双赢,成为环境友好型发展的一个生动例证。

打造生态保育区休闲首选地

郫县建设以保护水源、涵养生态和大力发展生态都市农业为重点的生态保育区、休闲首选地,既符合成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郫县实施“生态立县”战略的必然选择。

郫县将统筹兼顾郫县水系、湿地、农田、林盘、绿道、苗木、花卉、人文等元素,突出两河(上游的徐堰河、柏条河,下游的府河、毗河郫县段)流域“万亩水源保护湿地”主题,努力把农村区域建设成为能够体现“梦幻水乡·至美田园”意境的开敞式大景区。

为饮用水源保护区上“立体保险”

走进郫县环保局环境监控中心,数十个监控视频挂满了整整一面墙,通过实时监控视频,河上和桥上的一切情况尽收眼底。监控系统围绕郫县饮用水源地三条河流——徐堰河、柏木河、柏条河,在敏感区域、重点河段安装了34个视频监控终端,对关键河面及道路、桥梁等进行实时监控。

数字化的监管之外,郫县还辅之以网格化巡查,将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为15个网格,15名网格巡查员各自“镇守一方”,用脚步丈量着管辖网络,重点巡查网格内防护设施、垃圾倾倒、水质动态等情况,并且用定制的智能手机,将巡查结果同步上传至后台管理系统。

创新生态文明体制机制

构建全面支撑体系

“国家生态区”安家中心城区

白鹭湾,绿草茵茵,溪水潺潺,市民李先生一家骑着自行车,畅快地享受着清新的空气。放眼望去,眼前的花、木、林、湖、水、草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气中尽是花草的芳香。

白鹭湾湿地打造,引水入景,活水环绕。区域集科普、旅游、展示、生态保护为一体,区域内步道栈道,曲折蜿蜒在山坡、湖边、花丛中,亭台楼榭,移步换景……白鹭湾湿地一开放,就带给成都人又一清新体验,白鹭湾湿地内,既有片区已经建设了“四林四园四景”十二大景点:银杏林、白桦林、樱花林、红枫林;桃园、橘园、梨园、玫瑰园;“芦苇荡”“飞云渡”“寒翠台”“叠水涧”。此外,还有翠竹滴露、曲水荷香、翠湖凌波等景点,全都引水入景,活水环绕,形成了成都的大绿肺。

A大城市主城区

“国家生态区”

8月22日,备受瞩目的“第十三届中国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在成都盛大召开,锦江区在众多的参评单位中脱颖而出,荣获“2014年中国十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殊荣。

“锦江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扎实,成效显著。”时间回溯到6月15日,当天,锦江区正式通过国家生态区考核验收,成为中西部地区首个获国家级生态区验收的大城市主城区。

“作为特大城市的中心城区,近年来锦江区以创新驱动战略为统领,以成都市创建国家级生态市为契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步伐,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锦江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建设国内一流的“现代化国际性生态型精品城区”目标,锦江区奋力实现“绿化覆盖率最高、空气质量最好、河湖水质最净、能耗消耗最低、绿色环保组织最多”的生态文明城区目标,以全区之力,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B扎实推进

建空气子站

据介绍,通过创建,目前锦江区区域城乡面貌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率先在全市建成集生态保护、都市农业、自然景观、科普教育、休闲旅游功能于一体的白鹭湾湿地,荣获“绿色中国·杰出环境治理工程奖”。锦江区先后被评为“中国十佳和谐可持续发展城区”“中国商业名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区”及“杰出绿色城区”等。

“目前,区域内已经实现了水质全面监测,下一步,白鹭湾还将建设一个空气子站,对空气质量进行全面监测。”

锦江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该区将持续改进作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手段,初步建设长效的生态建设工作方法。

顶层设计整体推进

锦江区重视顶层设计的龙头作用,率先开展特大城市主城区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探索示范主城区生态建设工作,规划先行、统筹推进区域生态文明各项工作;积极建设生态文明的生态产业、环境质量、环境安全及文化道德四大体系,探索完善了生态制度体系,初步实现了污染治理到生态环境管理的转型升级。下一步,锦江区将进一步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初步实现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工作目标。

成华区今年将开建3个市政公园

“今年将开建3个市政公园,未来两年成华区内的大型公园和城市绿地将从目前的17个增加到24个。”成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成华区先后建成了成华公园、多宝寺公园、熊猫体育公园、大熊猫生态园、东风渠绿带公园、龙潭水乡等17个大型公园、休闲绿地,高标完成了熊猫大道生态廊道、东风渠生态绿带、三环路以及绕城高速森林绿带建设,全区新建健康绿道约28公里,新增城市园林绿地39.92万平方米,比10年前翻一番,全区新增绿地31.57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61平方米,在全市位居前列。

推荐阅读:

陕西:长安区获“首批创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称号

福建:龙岩被评为“首批创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

四川:成都荣获“首批创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称号

吉林:长春建设生态文明 浅谈空中绿化

(来源:成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