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9月5日消息:湿地、森林、海洋是全球的三大生态系统,其中湿地对环境影响价值最高,被誉为“地球之肾”。
济南“泉城”的美誉众人皆知,可上世纪五十年代之前,济南还曾被称为“湿地之城”却少有人知。那时,从大明湖往北是一片湖泊水乡,水草茂密,舟行往来,鸥鹭翻飞。赵孟頫的著名画作《鹊华秋色图》便是最好的证据—鹊、华二山周边一片水河澹澹、蒹葭苍苍的水乡风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钢筋水泥逐渐取代了荷塘藕池。谁能想到,曾经有过这样的意境—“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今,随着人们对湿地生态系统的认识,恢复湿地的工作在全国展开,济南也不例外。目前,全市有17处湿地公园正在建设当中,这将对恢复和保护现有湿地起到积极作用。消失湿地面积12年减少1万公顷
50年前济南啥样?“整个城北都是水,城南则是森林。北园大街地带全都是鱼塘和藕池,泺口那边更是水草丛生,大明湖和小清河都能连起来。一个月不擦皮鞋都不脏,白衣服领口一周都不会脏。”市民赵凤霞说,那时的济南,当之无愧是一座“湿地之城”。
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研究所副教授张淑萍的研究证实了赵凤霞的说法。据她介绍,从济南老地图上看,可以确定湿地在沿黄河、小清河一线,从西南向东北延伸,如果把河溪、水库、泉水也都算上,济南的湿地面积还要更大一些。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上世纪80年代,这一片自然湿地大部分消失了。据省地质测绘院此前完成的《山东省湿地资源调查报告》显示,与上世纪50年代相比,白云湖湿地竟然缩小了92%。“围垦、硬化路面、河道铺底、污水无序排放等行为,都会对湿地造成破坏。”张淑萍说。
2001年,全市第一次对湿地进行调查统计,面积为32489.5公顷,2012年再次进行调查统计时,湿地面积仅剩22011.8公顷,其中人工湿地占50%,对改善生态环境价值最高的沼泽湿地面积仅占2%。
17处湿地公园正在加紧建设保护
作为最具价值的“生态调节器”,湿地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蓄水调洪,补充地下水。这对于“泉城”济南来说至关重要。
据了解,济南市湿地资源较为丰富,湿地类型多样,分为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4种类型。“济南目前的湿地虽然已经不多了,但具有比较高的生态价值,对空气净化作用十分明显。”张淑萍说。
近年来,我市加大对现存湿地的保护和恢复,大力建设湿地公园。“建湿地公园一方面可以将湿地保护起来,遏制人们继续对其进行破坏;另一方面通过对公园进行分区,可以逐渐将破坏的湿地恢复原貌。”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目前,全市已有17处湿地公园开工建设,将陆续开园纳客。
据悉,我市在湿地公园管理中,将贯穿“保护、利用与提高”理念,同时还要包括“文化理念”。依托湿地公园的自然风光优势,开发生态旅游,。
2012年,我省公布《山东省湿地保护办法》,并于2013年3月1日起施行。恢复人工干预复原天然湿地风貌
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我市采取退耕还湿计划,使其逐步恢复到原始的天然湿地生态系统。
记者近日来到平阴县玫瑰湖国家湿地公园,看到公园在紧张建设中。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园分为合理利用区、保育区、保护区、恢复重建区等。“保育区和保护区是保护较好的天然湿地,可以说是‘标杆’,而恢复重建区则是通过人工干预,使生物和植物的数量和种类逐渐达到‘标杆’的标准,是个‘过渡区’,最终将恢复到天然湿地的风貌。”据悉,公园中湿地的水源为黄河水和处理后的城市污水,确保湿地中的水不会断流。同时,公园还将进行水系治理、种植水生植物、建造鸟巢等工程,逐渐达到天然湿地水平。
同时,我市在湿地恢复方面注重动物栖息地环境的恢复和改善,通过营造自然的鸟类栖息地环境,阻隔非湿地保护工作人员随意进入湿地保育和恢复区域,防止人为活动对鸟类停歇产生影响。
推荐阅读:
(来源:济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