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柳林县创新思路 推动绿色转型

2014年09月05日 11:17山西日报

柳林县城一览

东垣林下经济

王老婆山

中国园林网9月5日消息:柳林县地处吕梁山,面俯黄河水,与陕西省隔黄河相望,是山西的西大门。全县国土面积1288平方公里,有15个乡镇257个行政村,总人口34.4万。从地理环境上讲,柳林县处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自然生态条件很差。从经济发展上讲,柳林县是一个依托煤炭资源优势快速发展起来的县份。2013年,全县公共财政收入完成30.1亿元,位居全省第一,在全省2013年县域经济综合考核中,柳林县位居A类县考核第三。在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县委、县政府始终致力于促进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努力实现经济强县和生态大县的双赢目标。我们认为,这既是资源型经济绿色转型的需要,也是资源型地区生态环境改善的需要,更是造福人民群众的百年大计、千年大计。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及省、市林业部门的关怀和支持下,自2001年实施退耕还林政策以来,柳林县累计新增造林绿化面积36.6万亩。特别是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班子组建以来,以构建人民满意的“富裕家园、绿色家园、幸福家园”为目标,以前所未有的投入力度和推进速度,揭开了全县大规模、高标准造林绿化的新篇章。

近年来,全县共投入造林绿化资金10亿元,完成通道绿化200公里、生态绿化5万亩、核桃林建设9万亩、村庄绿化70个、企业绿化30个。目前,全县有林地总面积达到63.25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09年的28.86%提高到现在的32.76%。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全省造林绿化先进县”等多项荣誉,2012年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奖”,2013年被省政府授予“山西省林业生态县”荣誉称号。

践行生态文明确立以煤补林大思路

柳林是一个典型的煤炭工业县,也是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生态脆弱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依托储量丰富的优质主焦煤开发利用,使柳林由一个国家级贫困县一跃成为山西经济第一县。但繁荣的指标背后,本已脆弱的生态安全问题更加突出,地质灾害、水土流失、环境污染已经成为柳林区域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正如人们所讲“失去的东西方觉得更加珍贵”,在深入调研、综合分析、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县委、县政府深刻认识到:“生态就是民生、环境就是财富”的道理,理解了“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内涵,提升了“只有生态与经济双赢,才能走出柳林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新路子”的理念,进而使全县上下达成了“推动绿色转型,实现生态改善”的共识。

面对煤炭开采对生态造成巨大破坏的严峻现实,柳林县委、县政府认为,必须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以煤补林天经地义,以煤补林责无旁贷,以煤补林迫在眉睫,以煤补林就是敬天为民。县委、县政府引导全县广大干部群众逐步强化了“挖地下黑色资源,建地上绿色宝库”的理念,确立了“以煤补林”的大思路。在这一思路的指引下,从2003年以来,柳林县在全省首创并一直坚持“一矿一企治理一山一沟”的生态建设机制,要求全县所有从事采矿、煤炭加工的企业,依照产能承担相应的绿化任务,“以企划山、限期绿化”。2010年,又出台了“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从全县所有煤炭企业吨煤提取2元造林绿化费用和1元核桃林发展基金,确保了对造林资金的持续投入。近年来,全县企业累计完成投资11亿元,绿化面积20多万亩。

围绕农民增收实施兴林富民大战略

柳林既是一个资源大县、经济强县,同时也是一个农业人口占80%以上的农业大县。与工业经济迅猛发展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农民增收困难。2013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8441元,大大落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因此,县委、县政府在发展生态林的同时,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要求,制定了“增绿与增收并行、造林与兴业并重”的方针,立足于农民增收,确立了“兴林富民”大战略,把红枣和核桃为主的经济林作为林业建设的主抓手和农民增收的主渠道。目前,全县已经在沿黄5个乡镇建成红枣林28万亩,在东部冷凉山区规划建设核桃林30万亩,已建成19万亩。力争到“十二五”末,实现全县农民人均一亩红枣林和一亩核桃林的总目标。在红枣林建设上,沿黄28万亩红枣林带都已挂果成林,正常年景产量3000万公斤,红枣收入成为枣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近年来,我们重点按照“政府建基地、企业举龙头、农民得实惠”的总体思路,加大管路力度,确保产出效益。县财政每年投资1500万元在红枣主产区的5个乡镇建立了5—10万亩红枣管护示范区,每亩补贴500元,实施重点示范管护,有效提高了产出效益。在核桃林建设上,我们采取“五统一分”的管理模式:政府统一规划、统一苗木、统一标准、统一栽植、统一管理,专业队管护五年成活挂果后,无偿移交土地经营户,被农民称为“摘果子”工程。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带动项目区农民人均增收5400元。今年,县财政又投入1700万元,在龙门垣和联盛两个核桃园区规划4.4万亩进行核桃林间作低秆作物示范,以此提高林地产出效益,激发农民发展林下经济的积极性,带动全县林下经济产业发展。

激发多元投入构建社会造林大体系

为了进一步加快生态建设步伐,在投入机制上积极探索,建立了政府、企业、社会多元投入的社会造林三个新机制。一是县财政主导建绿。紧紧抓住县财政快速增长的有利时机,不惜投入巨资造林绿化,以此撬动各方面的资金投入。近两年来,县财政平均每年以2亿元以上的资金投入,撬动两倍以上的企业和社会资金,为全县造林绿化工程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支撑。二是企业转型发展增绿。在继续坚持“一矿一企治理一山一沟”生态模式的基础上,2011年,县政府又开始推行“1+2”模式,即要求全县各煤炭主体必须上马一个非煤项目,同时必须领办或扶持一个上规模的生态园区。全县已铺开9大生态园区建设,覆盖了8个乡镇35个行政村200余平方公里土地。

目前,这些园区已高标准建设生态林5万亩、经济林4万亩、设施蔬菜2000亩。三是社会承包治理造绿。按照“政府扶持、依法自愿、规模经营、谁栽谁有、允许转让”的原则,广泛动员和引导全社会力量,以个户治理、联户开发、股份合作等形式,积极投身到全县的林业建设事业中来。目前,全县共涌现出造林大户52户,累计造林8万亩,营造了全社会造林的浓厚氛围。

坚持建管并重落实营林护林大举措

在大力推进植树造林的同时,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建设质量和林木管护,有效巩固和保护了来之不易的造林成果。一是科学制定规划。牢固树立“栽树就是栽历史、栽树就是栽人文、栽树就是栽政绩”的观念,完成了《柳林县2011—2020年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为持之以恒科学推进造林绿化工作描绘了蓝图、制定了蓝本。同时,确定了“十二五”期间实现全县通道和荒山荒坡生态林全覆盖、坡耕地经济林全覆盖和人均2亩经济林建设目标。二是明确建设标准。在建设过程中,确定了“通道绿化不断线、荒山绿化不断带、关键地段出精品、重要区位现景观”,“有山必有林、有路必有树、有村必有绿、有企必有景”及“多层次、多树种、多色彩”的标准和要求,高标准实施荒山绿化、通道绿化、村庄绿化、企业绿化、城区绿化。

目前,全县已形成以三北防护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为屏障,通道绿化为轴线,镇村绿化为支撑,小区绿化为重点,机关单位绿化为点缀的生态园林新格局,从根本上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三是强化精品意识。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坚持“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梁峁沟坡垣综合治理,科学布局,规模发展,整体推进”的原则,以基地建设为抓手,创建了“林产合一、农林复合经营、综合防护、矿山修复、矿区治理”等多种模式的林业精品工程。在实施过程中,探索建立了“专业队施工,工程化管理,三年保成活,分三期付款”的造林营林模式,在每个细小环节上都精雕细琢,精细施工,苗木成活率、保存率均达到96%以上。特别是在发展经济林方面,融入“园区化”理念,高标准栽植、高规格管护、高品位加工,重点打造了两个红枣产业园区,三个万亩精品核桃园区。

近年来,全县建成了不同模式的林业精品工程32处,其中万亩以上的7处,5000亩—10000亩的11处,2000亩—5000亩的14处。发挥了很好的规模效益和示范效应。目前,“荒山搞混交、通道出景观、村庄建园林、丘陵建基地”已成为柳林县林业工程建设的主要模式。四是加强林木管护。特别是在护林防火和封山禁牧方面,重拳出击,严厉打击,有效保护了森林资源。正式挂牌成立了森林公安派出所,对人为毁林案件实施严厉打击;在成立全县森林消防专业队的基础上,在全县公开招聘了214名天保工程护林员,对全县重点区域重点地段和新造林地实行统一管护。在封山禁牧方面,县委、县政府明确出台了一项规定:林地发现10只以上羊群免乡镇分管副职,发现50只以上羊群免乡镇长,收到明显成效。

造林绿化是一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需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推进的宏伟工程。在今后的工作中,柳林将更加苦干实干,开拓进取,向建成人民满意的“富裕家园、绿色家园、幸福家园”的宏伟目标而奋勇迈进!

推荐阅读:

安徽:芜湖市民不文明行为让绿化很“受伤”

应理性看待绿化苗木行业的“电商化”发展

深圳:屋顶绿化为城市“降温”增绿

湖北:随州打响绿化环境整治攻坚战

(来源:山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