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9月5日消息:1986年,我才19岁,带着简单的行囊,从河源紫金来到深圳,准备在这里找份谋生的工作。没想到此后的28年,深圳却给了我一份事业,并让我以事业为专业——从最初不知荷花为何物,到亲手培植了600多荷花品种以及100多种睡莲,把整个洪湖公园打造成水生花卉的主题公园并美名远播。洪湖公园四季争奇斗艳的花卉品种各有不同,但都给市民及游客带来了美的愉悦。特别是在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时分,徐徐清风中,不时听到有人赞叹:“太美了!”顿时,我感到所有的苦、累都是值得的。
一来深圳就与荷花结缘
“荷花是长在山上还是水里的?”我傻傻地问了这个问题,在场的人都笑了。
那是1986年3月,经表哥介绍,我进入仙湖植物园的苗场,被分配去学习种植荷花。我们老家山地多,除了水稻,一般种植花生、黄豆,水里常见的是野生水草,所以我对荷花一点概念都没有。听我这么一问,植物园从武汉请来的专家就带着我去水景园,见到了真正的荷花。他们还耐心地向我解疑,我才恍然大悟:荷花又叫莲花、芙蓉,是挺出在水面的,光品种就上千,有莲蓬;睡莲是另外一种植物,漂浮而生,只有种子。
那时水景园才刚起步,规模很小,我们最开始种的是红建莲,美洲黄莲、红台莲、千瓣莲等十来个品种,睡莲只有香睡莲和粉睡莲等七八种。植物园开始只修了一部分荷花池,另一部分还在建。一个池子建好后,我们几个年轻人就拉着斗车去梧桐山上挖泥,把那些又实又硬的山泥加水搅拌和成稀泥。把池子填好后,我们再把盆里育好的苗移植进去,就这样建一个种一池。
其实到第二年我还不算真正的入门。那一年我们一次引进了300多株藕种,因为还没掌握好荷花季节性很强这个特点,藕种一直被放在纸箱子中,没有及时种下去,结果大部分都烂掉了,剩下不到一成。我觉得挺可惜的,有点心疼,就去向专家请教,经过他们的指点,我感觉自己还是要加强学习。所以晚上一下班,我就开始“啃”从单位阅读室借来的书,还拜师——当时从北京林业大学调到植物园做科研的李沛琼教授和植物园科技部的王定跃老师,不懂就问他们。
我还被派去武汉学习了几个月,回来后开始自己摸索,还顺带把水生植物区岸边的落羽杉管了起来。1988年,原来一起搞水景园的兄弟陆续被调走了,又不断调进新的人,结果我年纪最小,却资格最老,所以就负责水生植物这块的工作。记得刚开始时,植物园主任陈谭清看到我才20岁出头,一脸的稚气,就打趣说:“你个小娃子,才有多大,你搞水景园能行吗?”李教授知道后,就给我打气:“你还很年轻,慢慢学,有什么问题可以找我,我支持你。”
我们几个人引种、培苗,一步步把整个水生花卉景观建了起来,基本是有模有样。陈主任看了之后,点了点头:“你这个小娃子搞得不错嘛。”
现学现卖成功培植王莲
虽然自学获得肯定,但我深感高中毕业的自己学历太低,在园林方面的学识和素养不足。所以1990年,我报名参加了园林集团办的培训班,开始了“白天上班,晚上上学”的生活。
那时候我们住在莲塘的山沟里,因为周一到周五每晚7点都有课,下午四点半下班后,我们匆匆吃了饭,两人一辆自行车,往东门的上课地点赶。那时候的路不好走,莲塘到罗湖之间是一大片高高的山坡,山路又很窄,我们得从水库边的小路绕,要走1个多小时。
晚上9点半下课,只能摸黑回去。路两边的杂草比人还高,又怕遇到野猪,所以我们走得比较慢,基本要花近两个小时,回去还得完成当天的作业,基本到半夜两三点才能睡觉,早上7点又得上班。就这样,我们风雨无阻坚持了3年,一直从初级班上到中级班再上到高级班。虽然这样连轴转确实挺疲惫的,但我心里很高兴,感觉自己像个空杯子,不断在装有关园林绿化比如植物学、土壤、植保、植物生理和生化学等方面的知识,越装越多。
很快,我的所学派上了用场。1991年洪湖公园申请举办1995年的全国荷花展。筹备期间,1992年3月的有一天,我接到洪湖公园的王重远主任打来的电话,邀请我去帮他那边培植王莲。原来,为了迎展,公园专门从武汉调来一个工程师,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培育王莲,几度折腾还是失败了。王主任急得团团转,找到陈谭清主任问:“你那边的王莲是谁搞的?能不能让他过来帮我一下。”陈主任就把我推荐了给他。
我过去一看,发现他们的方法是错的——把培植场设在室内,温度调到二三十度,在玻璃缸里放电热棒提升水温,一条电热棒2000瓦,每天的电费都要上千块。我说:“这方法不对啊。叶子出不来,就算出来了,不到第二天就被烫死了。而且就算在室内培育出来了,移植到室外,换了环境也活不长。”王主任问:“那要多少钱才能搞好?”我想了一下,说:“3万。”后来,我就在室外搭建了一个临时性的温室,加了两个灯,把温度调节在25℃左右,培苗成功后,在初夏把它们移植到池中,长势都挺好。而且,前后才花了8000块钱。
到洪湖公园筹备荷花展
解决了培植王莲的难题,王主任喜上眉梢,说:“小陈你还是有点技术的嘛。这样吧,你不要回去了,留下来帮我吧。”
这时我为难了:一方面,我是仙湖培养起来,而且仙湖还很需要我。当时李教授就反对:“好不容易把你培养起来,你又要走。”但我自己很想去洪湖,一想到要筹办那么大的全国荷花展,就觉得很激动。相比这个,什么苦啊累啊都是小事。
王主任看我犹豫,就问我在个人待遇上有什么要求。我说我干了6年多,还是个临时工,很羡慕别人有深圳户口,而仙湖的指标比较少。他一拍大腿,当场就答应给我解决户口问题。后来,陈谭清主任也叫我放宽心,是去是留自己做选择。于是,1993年,我结束了“一三五在植物园、二四六在洪湖公园”的两头奔波的日子,正式到了洪湖公园。
那时候离全国荷花展只有两年,但洪湖公园的基础设施还比较差,虽然面积比现在大,但景点很少,到处都是空湖。那时候还没有布吉河,所以洪湖公园的主要功能就是滞洪区,因此栽种荷花的基础比较差——整个二级湖只有在东边栽了200平方米的荷花,而三级湖都是空空的,什么都没有,更不用说原来用作蓄洪的一级湖。所以我只从湖区打基础开始,带着30多个人甩开膀子干了起来。
我从原来的工程师那里了解到:一开始的几年,之所以屡试屡败,还是因为没摸透荷花、睡莲的生长习性。比如引进荷花的种苗后,原来是直接种到湖里去,结果一种下去,基本上嫩芽都被鱼吃光了,而且湖水很深,很难控制。
我把方法改了——用盆栽的方式先花几个月育出藕种,一条条的都在缸底下。在6月底7月初,我们再把缸敲破,整盆整盆一次性大量地种到湖里,大概两个半月后,种苗就扎扎实实地长在了淤泥里,第二年还能接着长。
为了迎展,我们的目标是碗莲至少有1000盆;荷花的品种超过600,数量加起来要1万盆。而且光有主题花卉还不行,还得把其他花卉配景也搞起来,整个水生花卉达到1.5万盆,面积达到三四十亩。那时我们人均工作量是1人一亩多,每天光是浇水,工作量都很大,还得修剪、打药、施肥等。
那时候我是“一肩挑”,事情又多又琐碎,每天的休息时间很少,有时候晚上累得摔了一跤,脑海都断片了,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摔倒的。
全国荷花展一举成功
尽管我们像照顾婴儿一样小心翼翼地照料这1.5万盆花卉,但其最终成活率只有95%。因为我们拿出去展览的得是精品,所以总体来说,只有六七成是拿得出手的。其中,1000盆碗莲中只有四成公开露面。
1995年6月初,为期半个月的第九届全国荷花展在深圳盛大开幕。除了花展,还有电影、音乐节以及荷花文化等方面的一系列活动,每天的人流量有四五万,除了深圳本地的市民,有不少外地游客慕名前来。我们立起了一个高高的、手托莲花的雕塑,在第二年拆掉之前,它一度是深圳一景。
那时候我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每当听到有人发出啧啧的赞美声时,我感觉比吃了蜜还甜。荷花展期间,中国花卉协会荷花分会还举办了碗莲栽培技术评比大赛,全国各地前来参展的碗莲有200多种。我带领同事培育的品种经过了层层的评选,最终获得了第二名。
全国荷花展的成功,激励了我们整个团队,同时让我感觉自己总算走出了人生的第一步,付出再多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原来我曾想:我们已经有了600多个荷花品种,如果能将全国现有的1000多个荷花品种都引到深圳来,那就最好不过了。实际上,有些荷花的生长是跟地域相关的,很难都集中在深圳。所以我就改为精益求精,先把园区内规划好,北区全部覆盖了荷花之后,2012年,我又把南区这边的湖面用荷花覆盖了,再加上陆地上的盆栽荷花,如今,整个洪湖公园荷花的覆盖面积达到了12万平方米,而且规模还会进一步扩大。
其实从1990年开始,洪湖公园就举办深圳的“荷花节”,后来把“公园文化节”和“荷花节”合并之后,改名为“荷文化节”,定在每年的6月1日开幕,持续半个月。每逢这天,洪湖公园都人山人海,很多摄影爱好者从四面八方赶来采风。
其实每年的2月份,我们就要开始筹办“荷文化节”。操办的过程挺辛苦的,我也惊喜地发现:市民从浅层的观赏逐渐变成了深层的鉴赏,越来越多的市民了解了荷花背后蕴含的文化,从而提升了审美品位。“荷文化节”已经深入人心,也成了洪湖公园一张醒目的名片。去年我们又开放了品荷园,计划今年国庆期间再办“睡莲节”。
做好荷花的科研科普
回想这20多年,其实是很累的。在去年之前,我已有近10年没有休过假了,因为很难脱身走开——别人上班的时候,我在干活;别人到公园休息、放松和观赏时,我更是在努力工作。虽然我的岗位很平凡,但我对自己是有要求的:市民来赏花,一定要给他们创造美的享受,从而有一个美好的心情,留下美好的印象。
2012年2月,公园的荷花研发部从园容部独立出来,我当上了部长,但基本上还是在一线。除了自己干,我还得培养新人,还得兼司机。每天风里来雨里去,事无巨细,事必躬亲。我也申请过调岗,领导犯难地说:“没有你,这满园的荷花、睡莲怎么办?咱们洪湖公园的主题就是这个啊。”我是个粗人,跟农民一样脸朝地、背朝天地跟泥土、植物打交道,但这句话一下击中了我心中最柔软的角落,这些水生花卉都是凝结了我的汗水的结晶,我的确是没有办法割舍。所以我从此把心安定下来,告诫自己:“一辈子就做好这一件事吧。”
我特别认同我们园长雷光富所说的:“先不要想着洪湖公园名声在外的事,要做到每个深圳人都知道有洪湖公园,有空就可以来公园看一看、走一走,我们还有很多事要做。”所以在我退休之前,我还有几件大事想完成。除了从今年国庆开始,把“睡莲展”办成精品外,我还要把洪湖公园水生植物的科研科普工作搞好。
两年前,洪湖公园成立了自己的荷花研究室,专门培育荷花新品种和进行荷花的研究科普。我想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人通过洪湖公园这个平台,了解荷花、睡莲这些植物的迷人魅力。
此外,我想在洪湖公园的北区成立一个荷花生产基地,培育4个种类:荷花、睡莲、其他水生花卉、沉水植物。这个基地要对深圳市民开放,方便大家观赏。同时,在洪湖公园的南区创造一个适合的环境,加量栽种落羽杉。深圳四季如春,秋色并不突出。而落羽杉这种植物一到秋天,叶子就会变成红色,远远看上去鲜艳如火。到时,深圳的摄影爱好者们就又多了一个好去处。
我还想重点搞好沉水环境、净化水质这一块,为环保尽自己的一分薄力。
推荐阅读:
(来源:深圳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