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0月14日消息:2013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指出:新型城镇化要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什么是乡愁?有人诗意地定义:乡愁是孩提时牵牛吃草的一脉青山,是夏日中供我们嬉闹的一方绿水,是夕阳里炊烟袅袅的一片屋瓦,是世代相传的共同记忆。
对樊城区友谊街的几百户居民来说,乡愁是那株生长了300余年的古楸树。走近它,便走近了家,走近了儿时的记忆。
乡愁不一定是“愁”,乡愁是人们内心深处的一种精神需求。“记住乡愁”倡导的是一种人性关怀、人文关怀。
城市改造,意味着曾经习惯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熟悉景观的远去。如何在改善人居环境质量的同时,保留人们的情感记忆,这是个难题。
采访中一名专家透露:市17中校园内曾有一棵古楸树,几年前,因房地产开发,被擅自挖掉。园林部门2012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城区古树名木单株仅83株,挖一株便少一株。
行人不见树少时,树见行人几番老。一棵树便是一段历史,一种情怀。古树名木的消亡,不仅是城市“原住民”的逝去,更是附着于古树名木之上的文化传承的消失。
历史的长河中,个体生命即便达到百年,也往往只是短短的一瞬。那些经历了“唐时风”“宋时雨”的古树名木,虽然沧桑,却依旧以昂扬的姿态向上生长。它们是我们与历史对话的见证。
令人欣慰的是,近些年来,为了保护古树,各地不惜花费重金,公路、地铁为古树改道的事屡被报道……古树在,道路退。一进一退间,虽然建设的成本无形中提高了不少,城市的内涵却愈显厚重。
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树木也是大自然的成员,大自然的每个分子共生共融,相互尊重,相互依存,这才叫和谐,这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推荐阅读:
(来源:襄阳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