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石油城与生态城无缘?

2015年10月16日 09:36中国环境报吴殿峰

绿色采油资料图片 朗峰摄

中国园林网10月16日消息:黑龙江省大庆市坚持生态市建设,以生态文明重构人与自然的和谐,绿色立企、生态立企,创建百年油田、绿色油田,在保证原油持续稳产的同时,走出一条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了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历史性转变的绿色跨越。

黑龙江省大庆市近来收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省级生态城市”。这个为祖国奉献了半个世纪的石油城市,将环保理念融入城市发展后,成为资源型与环保型兼得的典范。创建生态城市13年来,大庆市用绿水青山换来了金山银山,探索出一条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共赢之路。

空气虽轻但比GDP重

大庆市建立了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制度,各部门联动,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让百姓享受蓝天白云。

全年365天当中,“优”的天数为167天,“良”的天数为151天,经常连续多日处于1级水平。记者采访时拿到的2014年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分析报告这样显示。在全国各地发出一阵阵“霾”怨声时,大庆却取得了优良天数318天的成绩。

“连续两年,大庆市空气质量总体评价均为优良,2014年的空气质量优良率比2013年略有下降。”大庆市环保局总工程师梁健解释说,“作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大庆市于2014年1月1日提前执行了国家新标准,监测项目由原来的3项变为6项,评价方法由污染指数(API)变为质量指数(AQI)。新的评价方法严于以往的评价方法,大庆市的首要污染物也由原来的可吸入颗粒物变为细颗粒物。因此,空气质量优良率有所下降。”

“全国各地也是同样的道理,空气质量优良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这是因为监测项目和评价方法发生了变化,但大庆的空气质量仍居全国前列。”梁健告诉记者。

对于大庆来说,清新的空气确实是一种奢侈品。因为这里炼化、石化企业集中,全年燃煤量达到1200万吨,机动车保有量超过42万辆。在污染物排放强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让百姓享受清新的空气无疑是一道难度很大的题。

“空气虽轻但比GDP更重”,这是大庆市委、市政府形成的共识。在大庆人的眼中,清新的空气是生存的必需品,而地方政府就应该提供最优质的公共产品——良好的生态环境,守住“生态红线”、“环保红线”。

要获得清新的空气,就必须削减污染物排放量,梁健说, “十一五”以来,大庆累计减排二氧化硫2.2万吨、氮氧化物8000吨、烟尘2.6万吨。特别是去年以来,大庆市建立了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制度,将环保、发改、工信、城管、公安、气象等相关部门联动,统一指导协调各县区、各中直企业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有关工作,强化协同治污整体合力。

[分页]

为此,大庆市开展了燃煤锅炉、餐饮业油烟污染、油气回收改造、野外秸秆禁烧等环保专项治理行动。市环保局还编制了重污染天气预案,会同有关部门综合分析全市污染源分布和排放现状、气象条件关联性、治理措施实际效果等情况,研究制定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警和应急响应方案,争取尽快建立起反应迅速、指挥有序、处置得力的应急指挥体系,更好应对和减轻大气污染影响。

“春天治扬尘,夏天管露天烧烤,秋天防烧荒,冬天查黑烟囱。”大庆市环保局副调研员徐长军介绍,特别是每年入冬的时候,环保部门都要组织大检查,哪儿有黑烟囱就奔哪儿去,记者全程跟随,发现企业超标排放,环保部门立刻开罚单,媒体随后监督曝光。

清新的空气潜移默化地改变着这座城市,过去因开采石油而著名的城市成为风光秀美而文明的旅游城市,吸引着国内外的宾客从四面八方涌向大庆,享受这里的蓝天白云。

湖泊虽多但没有一个是多余的

大庆市政府从完善污水处理设施、改善湿地水质等方面加强环境保护,把“绿色环保”理念贯穿城市建设全过程。

走进大庆,原生态的湿地水天相接,随处可见形态各异的水鸟展翅翱翔。大庆号称“百湖之城”,全市大大小小的湖泊泡沼100多个,120万顷的湿地,栖息着240多种鸟类,人与自然的和谐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印证。

在开发建设初期,由于缺少环境意识,大庆城市的大片湿地及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在发展建设过程中,大庆逐步认识到保护环境和湿地的重要性。如今,这些湿地湖泊得到了精心呵护,市政府从完善污水处理设施、改善湿地水质、加强人工湖建设等方面加强环境保护,把“绿色环保”理念贯穿城市建设全过程。

大庆人认为,湿地是大自然赐予大庆的珍贵礼物,是大庆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湖泊虽然多,没有一个是多余的,需要倍加珍惜。

在距大庆市中心8公里的地方,有一片天然湿地——龙凤湿地。这块面积7000公顷的湿地是我国仅存的几块城中湿地之一。以前,一条连通大庆与哈尔滨的公路将龙凤湿地割裂为两半,为了恢复湿地的生态功能,大庆市投资4.3亿元,将原有通过湿地的公路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座5公里长的大桥跨越湿地,南北两块湿地实现“手牵手”,生态廊道得以贯通。

大庆虽然地表湖泡众多,但地处闭流区,无过境河流为湖泡补水,水污染防治任务十分艰巨。另外,大庆油田采出油的含水率高达92%。以年产4000万吨原油计算,不到4年时间就能汇成一个镜泊湖。为此,大庆油田提出,“不环保的油一吨不要、非绿色的效益一分不取”,“能不产生的绝不产生,能不排放的绝不排放”,将采油过程中产生的油水收集处理后反输给缺水的开发区块回注到地下,实现100%的闭路循环。

黎明河原本是油田排水的干渠,水质很差,发臭的河水成为附近居民的一块心病。大庆市政府投入了5亿元,改造了全长37公里的黎明河,将污水“请入”河下暗管,然后引入清水。

如今,黎明河上接红旗分水闸、下至龙凤湿地,串起北湖、萨北湖、兰德湖、滨洲湖、黎明湖、三永湖6个湖泡,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东城生态水系。湖泡有了活水,水质大幅提升。

这一工程令黎明河沿岸10万居民收获了幸福,过去不被人看好的沿河小区成为抢手楼盘。近5年,大庆市累计投入近200亿元,完成了对黎明湖、三永湖、兰德湖、乘风湖、碧绿湖等19个湖泡的治理,截污、清淤、换水、护岸、绿化,曾被污染困扰的臭湖变成了美景,变成了休闲之所。如今,大庆近3/1的市民正逐水而居。

在盐碱土地上构建绿色屏障

大庆市政府制定宏伟蓝图,连续10年在城市植树1亿棵,构建绿色屏障。

在大庆,有一个“著名的”西北风口。在上个世纪50年代以前,这里由于人迹罕至,林草繁茂、湖水清澈、禽鸟云集、鱼虾成群,是一方滋养万物生息繁衍的乐土。后来,人们在这里安家落户,正是看中了这里的土壤肥沃,水草富足。

当时的人们并不知道,这里的生态是脆弱的。50年后,树林不见了,草地消失了,莽莽绿色化为无边的沙地、碱滩。2002年,当地人不得不从沙化的土地上退了出来,举村搬迁。

[分页]

残酷的现实惊醒了大庆人,“堵西北风口建绿色长城”从此拉开了帷幕。这场人与沙的博弈旷日持久。刚开始的时候,无论男女都要用纱巾把脸蒙上,不然沙子就会钻进眼睛、鼻子和嘴巴。刚刚挖好的树坑,只一小会儿就被风刮得没了踪影。普通的地方种树只需浇1遍水,在这里要浇3遍水,而土地又属碱性,树木成活率很低,绝不是“挖一揪、塞棵苗、踩一脚”那么简单,在这里种树要先将盐碱土挖走,换上种植土或是风沙土才行。

十多年过去了,如今大庆人硬是在西北风口筑起了一道长140公里、宽10公里~30公里的绿色屏障,沙漠被挡在了屏障之外。

大庆市政府还制定了一个宏伟的蓝图,从2012年开始,每年在大庆市区植树1000万棵,连续10年,在城市植树1亿棵,目标是让百姓从小区走出500米就能找到公园。

据大庆油田有关人士介绍,以前采油对植被破坏得很厉害,以前井架到过的地方寸草不生,现在则要求油田开发时,土层不能扔,开采结束后,要按“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修复植被。

石油城可以是生态城

大庆市在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道路上领跑,为世界石油城市焕发新生贡献了大庆“范本”。

有两个石油之城,经常被大庆人提及。一个是俄罗斯的巴库,另一个是美国的休斯敦。俄罗斯巴库,随着油气资源枯竭,“油尽城衰”;美国休斯顿,通过转型升级,获得重生,成为全球石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典范。同为油城,不同的发展历程和结局,被大庆人当成生动的教科书。

当一些资源型城市在转型的道路上艰难探索的时候,大庆,却在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道路上领跑。目前,大庆可持续发展能力位列全国资源型城市第一位,为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也为世界石油城市焕发新生贡献了大庆“范本”。

早在上世纪末,大庆市委、市政府就确立了环保优先的发展理念,加速城市生态化转型,谋求可持续发展。

2001年,大庆成为全国内陆首个环保模范城,并于2008年通过第一次复检。2009年,国家大幅调高考核标准,2012年3月大庆经过洗礼,成为“新国标”发布后,东北地区唯一的、全国地级城市第三个通过“新国标”检验的城市。

成功摘得国家环保模范城“桂冠”后,大庆又将目光投向了生态市。2002年,大庆明确提出,持续深化“创模”成果。如今,力争用15年实现生态市建设的目标,在大庆提前1年多实现了。

日前,黑龙江省生态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大庆市创建省级生态市工作进行技术核查及考核验收,一致认为大庆市生态市创建工作理念超前、务实创新,引领示范作用明显;领导重视、组织有力,创建工作机制健全;地企共建、城乡同标,生活质量显著提升;突出重点、整体推进,人居环境全面优化;调整结构、转型升级,全市经济健康发展。大庆市被命名为全省首个省级生态市。

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市,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大庆市环保局局长杨占鳌告诉记者,大庆市从提出创建目标到通过省级生态市考核验收组验收,坚持了13年,坚持不懈采取以下举措:一是坚持规划引领、机制保障,强化战略统筹加快创建步伐。出台并启动《生态市建设规划》,成立生态市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将创建任务层层分解到位,实行联动推进。

二是坚持清洁生产、循环低碳,依托转型升级发展生态经济。把优布局、调结构、促转型贯穿经济发展全过程,全市非油产业比重明显提升。

三是坚持城乡同标、地企共建,着眼功能强化提升环境质量。全市城市污水处理厂市区日处理污水能力达42.5万吨,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提高到93%,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7%。

四是坚持保护优先、防治结合,立足形象塑造构建美丽家园。全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4.5平方米,治理“三化”草原57.3万亩,综合治理黎明河等城市湖泡水系40多个。

五是坚持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实施科学管理保障环境安全。积极抓好环境监管,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审批制度,抓好风险防控,建立重点污染源监控中心,建立各级自然保护区16个,杜尔伯特、让胡路区成为全省生态县、生态区,萨尔图区、龙凤源县、林甸县成为全省第二批省级生态县区,大同区达到省级生态区标准;抓好节能减排,建设重点节能工程26项。

大庆市以生态市为主导的 “大生态”格局收到了显性效果,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连续13年全省第一,入选“2012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强”,两度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从“工矿型城市”跨越到“宜居宜业城市”,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大庆的生态成绩单令人刮目相看,大庆市以实际行动践行了“让铁人后代多活二十年”的铮铮誓言。

推荐阅读:

绿肺——生态城市绿化建设的新坐标

第六届中国国际生态城市论坛在天津滨海新区举行

2015年生态城市绿皮书:警惕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伪生态”

莆田:建荔林水乡特色的生态城市绿廊运动系统

(来源:中国环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