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广场
瘦西湖景区
双峰云栈
汪氏小苑
蜀冈大明寺
御马头
钓鱼台
中国园林网10月19日消息:秋意正浓,菊香渐近,桂香满城。有着“绿杨城郭是扬州”美誉的扬州,进入到一年中最为纯美的季节。刚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在浓浓桂花香中,有着“联合国人居环境奖”、“国家森林城市”等荣誉的扬州,再度成为游客选择的热门目的地之一,瘦西湖美景亮相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在扬州,生态美、生活美从古传承至今,成为这座千年古城一道独特而美丽的风景线。在2015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扬州生态城市竞争力荣获全省唯一的“五星级”。“绿杨城郭”成为扬州居民最大的生态福利,“绿色”成为2500年古城扬州的本色。
规划建绿:高起点建设生态园林城市
近年来,扬州连续两次实施“绿杨城郭新扬州”三年行动计划。为加快实现由“园林城市”向“生态园林城市”转变的目标,我市按照打造“绿杨城郭”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规划设计生态园林城市建设。
“十五”期间,扬州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在以“河、湖、城、园”为核心,“古、绿、水、文、秀”为特色的基础上,又把“文化扬州”、“绿杨城郭”、“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修编重点,通过历史文化街区、人文遗迹保护和博物馆等文化设施建设来展示、弘扬扬州文化;通过再现“绿杨城郭”,实现“城市中园林”向“园林中城市”转变;通过全面开展生态环境建设,使扬州市成为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清洁优美、生态良好循环的地区。
紧接着,扬州编制和完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绿线规划,进一步明确城市绿地系统的结构、布局、目标及近、中、远期建设任务。同时,积极推进绿线规划编制工作,把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主城区纳入绿线规划范围,对现有绿地、规划绿地划定四址界线,明确了保护的范围、面积、内容等,对瘦西湖景区周边建设项目实施了景区天际线保护,对建设项目的高度、外观、业态进行严格控制,注重与公园绿地的整体和谐。
2007年,扬州市通过人大法案,对城市绿地实施刚性保护,开全国先河。截至目前,全市已确立31块“城市永久性绿地”,总面积295万平方米,约占市区公园绿地面积的15%。
自此,扬州真正走上了规划建绿之路。
生态园林:为扬州城市积累生态资本
在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扬州不与人家比高楼、比规模、比洋气,而是比特色、比秀气、比大气、比文气。对扬州来说,生态园林就是城市的历史,城市的活力;生态园林的涵养优化,不断为城市积累生态资本。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的客观要求和重要载体,是非常重要的公益工程和民生工程。
2001年,市委市政府把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列入新世纪四大跨越目标之一。
2003年,扬州人大常委会通过《扬州市生态城市建设规划》的决议。扬州,成为全国第一批正式拥有生态规划的城市之一。
2004年,“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公布后,我市制定了《扬州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实施方案》,正式开展创建工作。
2007年,在被住建部列为首批国家生态园林创建试点城市后,扬州把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作为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工作,优先列入政府重点工作目标,坚持把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作为加快发展、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来抓,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大投入、全力推进,创建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2010年8月国家住建部印发“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与申报评审办法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10月底即向国家住建部递交了“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创建申请以及遥感基础资料。
2011年,市政府又成立了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
通过多年来的各项创建工作的强力推进,目前我市已基本构建符合城市生态学的城市生态园林绿化体系,城市绿地系统布局更均衡、结构更合理、功能更完善、特色更彰显、城市环境也更为优美、宜人,各项基础指标和分级考核指标基本达到或超过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标准要求。
为保证创建工作的顺利实施,市政府明确每年拿出土地出让金5%用于公园绿地建设。
生态优先:探索“生态强市”发展战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扬州在全省第一个提出“生态强市”发展战略,探索出了一条经济发展、环境优化、民生改善的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子,彰显了宜居、宜游、宜业的城市特质。
创建工作中,扬州以“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建设水景观、弘扬水文化”为主题,投资几十亿元打造亲水型城市,加强城市湿地保护、湿地公园的建设和河道生态的修复,发挥水环境的生态效能,使水和绿地形成网络,避免生态体系的孤立存在。目前,我市已打通城区各条水系,形成了从保障河,经瘦西湖、二道河、荷花池到古运河、邗沟的环城水系;进一步保护和整合唐城、宋城、明清古城的历史河道,通过建设具有浓厚地域特征、水乡文化的滨水绿地景观来弘扬水文化。
近年来,我市出台一系列关于绿化建设养护的制度,如《扬州市城市绿化管理办法》、《扬州市市区城市绿线管理办法》、《扬州市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保护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建立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网络、园林绿化二级信息平台、“全域覆盖、上下互动、快速反应”的数字化管理系统,规范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严肃查处城市绿化违法行为。
1982年,扬州和北京、西安等城市一起,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多年来,扬州始终坚持“保护与利用、改造与复兴”的总体方针和“护其貌、美其颜、扬其韵、铸其魂”的保护思路,走出了独具特色的古城保护之路,高起点规划实施5.09平方公里古城的保护利用、文化建设和旅游开发,出台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整治实施暂行办法》,制定了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对老城区东关街、东圈门、南河下等历史街区实施严格保护,抢救性修复了壶园、逸圃、街南书屋等历史名胜和古典园林。
城市园林:生态园林城市发展的新格局
“园在城中,城在园中”,这是近年来扬州生态园林城市发展的新格局。扬州明确生态园林新的发展目标——实现由园林城市到城市园林的转变。两个词语顺序的变化,恰是扬州以“生态立市”、“生态强市”的最好注脚。
在道路建设上,我市先后新、改建了文昌路、扬子江路、扬菱路等数十条主次干道绿化风光带,提升了“五路一河一环”景观,打造成了具有显著扬州古典园林艺韵的城市道路景观。
在公园绿地建设上,不断扩大公园绿地范围,将紧邻瘦西湖东侧的盆景园进行景观改造提升,正式改为开放式休闲公园;新建集旅游、商业、文化功能为一体的瘦西湖文化休闲广场,使大虹桥路沿线形成独具扬州地方文化特色和景观特征的新的旅游休闲场所;个园花局里建成了扬城首个“空中花园”街区,绿化以藤本植物为主,力争把这一区域打造成藤本植物的科普园;建成了蜀冈西峰生态公园、润扬森林公园以及明月湖中央水景公园、曲江公园、体育公园等大型公园绿地,完成了文昌广场、火车站广场等10多个市民广场的绿化建设,重点提升了市区八大出入口景观,实现了扬州大型绿地从无到有、从有到大、从大到美的转变;结合城区道路绿化改造,增设了一批具有精致秀美风格街头小游园和小型市民广场,目前城区街头小游园均匀散布市区,极大地丰富了扬州的市容市貌景观,增强了城市古风神韵和地方文化特色。
在打造水系景观方面,完成古运河和二道河、漕河、邗沟河等滨河绿化风光带建设,其中古运河风光带已成为展现城市新形象的代表。
在城郊建成环城高速公路、沿江高等级公路、宁启铁路等沿线防护林带,形成了“先见绿色后见城”的景观效果。
推荐阅读: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