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0月21日消息:在中国所有类型的生态系统中,滨海湿地受到的威胁最严重,但受到的保护力度最小,中国濒危的滨海湿地正持续退化。2015年10月19日,中国滨海湿地保护管理战略研究项目发布成果报告,揭示了中国滨海湿地的严峻现状。
中国滨海湿地保护管理战略研究项目由中国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保尔森基金会合作完成,老牛基金会资助。参与该项目的中国专家进行了长达18个月的研究,报告指出,按照目前的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规划,沿海湿地将继续遭到围垦破坏,必将突破保证中国基本生态安全的8亿亩湿地保护“红线”。
滨海湿地是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的交错过渡地带。中国滨海湿地主要包括浅海水域、潮下水生层,珊瑚礁,岩石性海岸等12种类型,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沿海湿地是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是沿海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对近海渔业可持续发展和候鸟保护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现实中,滨海湿地的保护通常让位于经济开发和区域发展的大趋势,许多重要的候鸟栖息属于围填海的热点地区,例如河北曹妃甸工业园区一期工程完成围填面积2.283万公顷,天津滨海新区近十年围填面积达3.07万公顷。
报告指出,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等部门和机构的检测显示,在过去50年中,中国已经损失了53%的温带滨海湿地、73%的红树林和80%的珊瑚礁。快速大范围的围垦和天海是造成滨海湿地面积锐减的主要原因。从2006年至2010年,平均每年有近4万公顷的滨海湿地被围填。2010年,建有人工海堤的海岸线已经达到了11000公里,占中国海岸线总长度的61%。
报告还指出,随着新一轮沿海开发战略的实施,到2020年,我国沿海地区的发展还有超过57.8万公顷的围填海需求,目前已经获批的建设用围填海指标合计达24.69公顷。据测算,按此计划规模,此前中国设立的8亿亩湿地保护的红线将于2018年被突破。因此,有关部门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坚决遏制对于滨海湿地的过度开发。
保尔森基金会主席亨利·保尔森表示,为了沿海地区的长期经济繁荣,为了当前和子孙后代的福祉,现在有必要反思过去的经济发展模式,采取果断行动转向更加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保尔森建议,应把保护和恢复沿海湿地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活动。
虽然形势严峻,但滨海湿地是我国湿地保护的薄弱环节,存在明显的保护空缺。报告指出,中国滨海湿地保护还存在诸多体制机制冲突,尚未建立统一完善的协调机制,目前湿地的管理部门存在农业部、环保部、国家林业局、国家海洋局等多个部门,部门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冲突,导致管理效率不高,难以实现整体性保护。
报告建议,应加强国家层面的湿地立法,并加强执法和追责工作。目前,中国的滨海湿地保护相关法律不健全,缺乏有效法律保护依据。报告撰稿人之一,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学院院长雷光春高速财新记者,中国早已经启动针对湿地保护的立法,并已经加入立法计划,相关的调研也已经完成,但后续的推进工作进展缓慢。
国家林业部野生动植物保护司副司长严旬则在报告发布会上透露,正在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或许会将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纳入到法律保护的范围内,一些滨海湿地可能会因此受益。
推荐阅读:
(来源:财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