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生态建设给市民提供无穷幸福

2015年10月26日 14:34宝鸡日报张帆 秦玮玮

中国园林网10月26日消息:清晨,锻炼的市民习惯性地来到遍布城市的公园、小游园里强身健体;上午,一行行白鹭、野鸭在渭水中央翩翩起舞,炎帝园池塘中的小金鱼在欢快地畅游;中午,在阳光、蓝天的映衬下,北坡森林公园绿意盎然,层峦叠翠的秦岭仿佛触手可及…… 这样一幅水在城中、城在林中、人在画中的美好景象,正是金秋时节西部工业城市宝鸡的写照。

前不久,国家住建部生态园林城市实地考查组来到宝鸡,在对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各项指标进行考核后,他们给出了如此评价:宝鸡市多年来把生态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以建设“水润宝鸡、绿色宝鸡、亮丽宝鸡”为目标,把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人居环境、惠及人民群众的一项民心工程,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宝鸡、提升群众民生幸福指数的重要举措,举市一致、协力推进,城市人居、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正如考查组所言,宝鸡十几年如一日坚持生态立市,用“好生态”撬动了幸福支点,为百姓营造出天蓝、水碧、花香的舒适宜居环境,让市民的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绿染城乡

绿染城乡 与美景亲密接触 

因为地处西部,生态脆弱,长期缺绿少树,宝鸡人对绿色情有独钟;因为渴望发展,期望后来居上,宝鸡人对优化生态环境众志成城。

宝鸡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强调,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是提高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宝鸡跨越发展的客观要求,对进一步巩固宝鸡市生态环境优势,打造宝鸡城市品牌,增强环境吸引力和综合竞争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人居环境的新期待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宝鸡市始终把城市园林绿化工作作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利用本地山体、台塬、河系、文化等自然人文环境,扎实推进绿色宝鸡和关中大地园林化建设。宝鸡市在老城区、绿化薄弱片区相继建设了石鼓山公园、陈仓北坡公园、金台卧龙生态园、高新凤凰山公园等一批公园绿地。据统计,目前,城市建成区绿地率 37.62%,绿化覆盖率 40.3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12.27平方米。

日前,返乡探亲的王红兵开车路过市区滨河大道时,不禁被眼前的美景深深吸引。路口处的石鼓游园看起来古朴庄重,不同品种的竹子和常绿林木环抱游园,江南风格的蓝瓦白墙和游览步道点缀其中, 3米高的苏东坡铸铜塑像屹立在园林中央,使这里不仅风景优美还充满了文化味。“几年前,这里还杂草丛生,如今竟变得如此漂亮!”王红兵发出阵阵感叹。

走在宝鸡街头,几百平方米的小游园、几十平方米的小绿地、几平方米的小景点随处可见。昔日不易绿化、美化、硬化之处,大多让位于雕塑、盆景和奇花异草;昔日深藏博物馆的石鼓、青铜器,其复制品和注释了的铭文,引得游人驻足称道;昔日“三不管”的旮旯地,成了老人纳凉孩子戏耍的乐园。

绿意环绕的不仅是城市,乡村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2012年以来,宝鸡市已完成环境综合整治的村庄达到 840个,占行政村总数的 49%。今年,宝鸡市实施的省级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涉及 9个县区28个镇(街道办)的 306个村,目前已全部完成任务。往日常见的土坯房、柴草堆已很难寻觅,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红墙灰瓦的新居,门前百花竞放、绿树成行,家中洗澡房、抽水马桶一应俱全。不由得让城里人感叹:“农村环境真是越来越美了。”

如今,绿染宝鸡城乡。当我们走进城区主干道, 6至 8行的乔木错落有致, 4至 6道的绿篱郁郁葱葱;走进城区大街小巷, 600多处微型草坪、玲珑花坛、石鼓雕塑、青铜造型等主题游园,点缀着这座城市;走进小镇村落,数万个民俗壁画、典故漫画和街头花园装点着千村万户……随时随地,人们可与自然美景来场亲密接触。

好环境是不折不扣的幸福指数,这一理念已深深植根于宝鸡人的心中,更成为绿色宝鸡、生态宝鸡、和谐宝鸡、幸福宝鸡的鲜明符号。现在更多的宝鸡市民对自己的家园感到自豪,感到生活在生态宝鸡是一种福气。

[分页]

蓝天碧水如同画

碧水蓝天 好环境触手可及 

“白云随风飘,碧水映晴空”这样美好的生态环境人人向往。

9月,市区持续一月呈现出晴空万里、蓝天白云的美好景象,让市民感受到了天蓝水碧树绿的诗情画意,呼吸到了清新自然的空气。不少市民把宝鸡绝美蓝天和田园风光拍下来,在微信朋友圈里晒出来,一些甘肃、河南的游客还专门驱车来宝鸡感受碧空如洗的蓝天美景。

守住蓝天白云,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近年来,宝鸡市实施小燃煤锅炉拆除、黄标车淘汰、扬尘综合整治、餐饮业油烟治理等一系列治污降霾治理措施,建立起街办、社区、小区三级大气污染防治网格。据统计,仅今年 9月份,宝鸡市空气质量一级 6天、二级 24天,空气质量优良达标率 100%。前三季度,市区优良天数已累计达到 219天。就连市民也编出顺口溜夸赞:“宝鸡的天,是蓝蓝的天,宝鸡人民好喜欢……”

有了蓝天,怎能缺了碧水?渭河在宝鸡市境内长 206公里,不仅是全市重要的工农业水源,而且流域面积内承载着全市 93%以上的国民生产总值和 94%以上的水污染负荷。近年来,宝鸡市在渭河流域取缔采砂场 120个,栽植银杏、红叶李等护堤林带树木 16万株,种植芦苇、荷花等 180万平方米,整治滩面 5800余亩,新建100多万平方米的千渭之会国家湿地公园、眉县湿地公园等 15处入渭口湿地公园和 30万平方米运动公园……

与此同时,宝鸡市工业企业众多,随着近年来环保排放标准的不断提高,一些老企业因治污设施落后排放难以达标,一些新上项目因环评审批时执行旧标准、建成后面临超标排污问题。对此,宝鸡市开展渭河排污口专项整治,对20多个排污口进行封堵、治理,降低渭河污染负荷。同时,采取分类施策,要求老企业加快治理、还清旧账,新项目一步到位、不欠新账,城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100%。

碧水荡漾,波光粼粼,中央鸟儿嬉戏,两岸芦苇欢歌。如今,“百里画廊”般的渭河以其清爽、秀美的面孔流淌在陈仓大地,成为一条生态河、景观河、安澜河。今年 4月底,扶风县绛帐镇南仵村村民仵会祥路过渭河时,无意间发现一条长有四只脚的怪鱼。后经渔政人员辨认,它就是被誉为水环境状况生物“晴雨表”的娃娃鱼。良好的水质,引来了娃娃鱼,它正好成为宝鸡市渭河水质变清的有力佐证。

天蓝了,水也绿了。今年 67岁的退休教师龚丽珍,每天都要和同伴们去渭河公园打太极拳。以前,从她家通往渭河公园的水泥路坑洼不平,垃圾也随处可见。而现在那里的巷道路面被重新平整,原来脏乱的道路一侧也被改成了整齐的文化墙。“在上海的儿子总说要接我过去,我就不愿意去那边,宝鸡空气好、环境美,生活在这里很舒服。”龚丽珍说。

改造后的经二路,建设了公交、自行车专用道

舒适安逸 给百姓宜居生活

“生态文明建设并非单纯的植树造林、治污降霾,还包括为广大市民打造舒适安逸的宜居生活。”宝鸡市创园办负责人说。

近年来,宝鸡市从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入手,斥巨资进行全面提升改造。从群众生活保障入手,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宝鸡大社保”模式,使城市品位与群众幸福指数双提升,生活环境越来越美好。

道路是城市骨架,打造便捷、通畅的城市道路系统是宝鸡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对此,宝鸡市坚持畅通大循环、打通小循环的思路,先后对市区宝光路、公园路、火炬路、石鼓路等城市干道进行了综合改造提升,并不断加强道路日常维护,使城市道路完好率保持在 98%。同时,宝鸡市还大力推广“绿色出行”,在经二路、东风路、金台大道改造中建设了公交、自行车专用道,绿色出行分担率达 85.60%。如今,每逢上下班高峰期,在市区随处可见一辆辆红绿相间的公共自行车穿梭在大街小巷,成为宝鸡市民积极参与节能、环保的见证。

众所周知,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点多面广,怎样才能高效率管理?对此,宝鸡市依托智慧城市建设,对原有的数字化城管进行“智慧”升级,新增了微信平台、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工地视频监控等。在“智慧城管”的监视下,城市的每一处脏乱差都逃不过它的慧眼:人行道上有人摆摊、马路道沿损坏、井盖丢失、乱摆乱放等等,只要群众看得到的、影响群众生活的,都是“智慧城管”要管的内容。据统计,仅今年上半年,“智慧城管”就受理各类案件 14.6万件,平均每月就有 2万多条“纠错”信息需要处理。

让贫者居有其屋,是宝鸡市委、市政府一直致力改善民生的工程,更是宝鸡建设“幸福之城”的基础工程。制定了《宝鸡市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建成龙丰苑、金陵湾、金河尚居等保障性住房小区,形成了面向不同收入群体的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和限价房等多层次的住房保障制度体系,有效解决了一大批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

硬件改善了,关乎群众生活保障的软件也不能落下。宝鸡市财政安排 1.96亿元,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提高到 100元,调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在全省率先建立丧葬补助金制度。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安排各类优抚救助资金 5.5亿元,足额保障了城乡低保、农村五保、高龄老人生活补贴等资金需求,有效保障了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说起如今的幸福生活,太白县鹦鸽镇瓦窑坡村农民包安安感慨道:“就业养老不发愁,看病住院能报销,老人去世有补助……”

可以说,宝鸡市的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了经济和社会发展全过程,让越来越多的“包安安”感受到了生态文明带来的幸福指数的攀升。

推荐阅读:

珠海:绿色福利加生态红利的宜居之城

海口:环境生态宜居排名中的佼佼者

西宁:森林覆盖率达32%初显绿色生态城市格局

“十三五”规划十项目标公布 生态文明建设首度写入

 (来源:宝鸡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