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良渚古城现正积极筹备争取2018年申遗

2015年10月27日 11:22中国文物报李政

北城墙上开挖水渠,堆高原地面的土地复垦古城,对遗址风貌造成严重破坏

中国园林网10月27日消息:10月24日,良渚古城申遗及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专家咨询会在杭州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城睿现数字科技研究院、国家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山东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等单位的20余名专家参加。

与会专家考察了良渚古城遗址,听取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汇报,了解了莫角山、北城墙、西城墙等区域的申遗建设进展情况。良渚古城在申遗过程中考古先行,规划展示以考古为主导的监理制度得到专家的充分肯定,将成为今后考古遗址类遗产申遗的范例,值得倡导。

良渚古城现正积极筹备争取2018年申遗。截至目前,政府已投入18个亿完成了良渚古城申遗范围3平方公里的拆迁工作。如何展示良渚古城,对其主要内涵如城墙、莫角山、反山等如何进行形态修整,如何保护遗址本体等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次咨询会即是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受浙江省文物局、杭州市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委托召开的。

考古先行为申遗提供价值展示的详实依据

为配合申遗,同时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重要的都邑性遗址,近年来良渚古城考古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城内外约11平方公里范围的勘探工作,为城核心区的布局及其历史演变提供了清晰的认识。良渚文化晚期阶段,良渚古城形成莫角山宫殿区、城墙、外郭三重结构;莫角山北部、东部、西部均有河道分布,发现三处码头及道路遗迹。大莫角山是最重要的宫殿基址,有环壕围绕;莫角山宫殿区和大莫角山发现多处大型房址及石头墙基遗迹;良渚古城内主要的交通系统是水运,四面城墙的内沿和外沿均有内外城河。城内有“工”字形的干线水网,与河道相通。四面城墙每一面都有两个水城门,共八个水城门。古城外围亦有水利系统,共11条水坝。城内“工”字形干线水网、内外城河与古城外围的自然水域构成了一个极为复杂的水上交通体系。

考古工作勾勒出良渚古城的整体形象和框架结构,为申遗的价值阐释和遗产展示提供了准确详实的依据,也为依法保护,确保遗址本体安全提供了基础。

与会专家认为,扎实的考古工作揭示出良渚古城核心区结构完整、规模宏大、要素齐全且基本保存完好,是良渚文明的杰出代表,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应加紧推进申遗及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工作。

申遗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以考古为主导

考古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和科学性是做好保护和展示的基础,考古工作在申遗和遗址公园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由此,浙江省文物局和良渚管委会委托浙江省考古研究所成立专家团队,负责申遗过程遗迹展示的评审和监理工作。监理组以考古专家为主,以确保在申遗及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中考古专家的主导作用,建设规划方案也要充分听取考古专家意见。同时,今后在申遗范围内开展的所有工程项目必须经监理专家组同意,并报请省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后实施。

本次专家咨询会即对城墙、莫角山、反山等遗迹的形态修整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进行了论证。专家建议应对古城城墙进行边界清理和形态整治工作,使四面城墙具有明显可辨识性;莫角山与城墙之间的苗木应尽快清理,应以低矮农作物和草坪为主,以确保莫角山与四面城墙的通视效果为原则。对正在进行的雉山村、沈家村等地实施的土地复垦工程,专家认为这一做法严重破坏遗址风貌,建议立刻停止,并去除土地复垦工程堆积物;申遗范围内拆迁后的建筑垃圾应尽快清运。

良渚古城申遗展示采取的以考古为主导的监理模式,反映了大遗址保护理念下考古工作主导的发展方向,也为今后考古遗址类遗产申遗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例。

推荐阅读:

开封:创园融入宋风宋韵 处处展示古城特色

阆中:古城城市湿地公园跻身省级重点公园

西安:如何推动屋顶绿化扮美古城

湖北:建设园林城市 绿色染赤壁古城

(来源:中国文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