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子沟国家湿地公园
中国园林网11月18日消息:近日,笔者从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委、县政府召开的藤子沟国家湿地公园工作推进会上获悉,该县将累计投入1.5亿元资金全力打造藤子沟国家湿地公园,在2020年前建成集生态体验、旅游观光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使之成为长江中上游乃至西南地区山地溪流国家湿地公园的典范,全国一流的湿地生态休闲体验、避暑观光旅游基地。县水务、林业等数十个部门和涉及的几个乡镇领受了各自的建设任务。
据介绍,石柱藤子沟国家湿地公园是重庆市获国家林业局批准试点建设的16个湿地公园之一。公园地处县域版图腹心,龙河流域源头,分布在桥头、三河、三益3个乡镇,主要建设区域在桥头镇。规划区为藤子沟水库环湖公路以下以及桥头至三益、中益公路以下,建设总规模为671公顷,其中湿地面积459公顷,林地等其他地类212公顷。湿地面积中包括永久性河流45公顷,洪泛湿地37公顷,人工库唐湿地377公顷。藤子沟湿地最低水位海拔725米,日常水位海拔750米,最高水位海拔770米,湿地公园周边最高海拔950米。
目前,藤子沟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已启动,总体规划已通过市级评审,现正进行湿地公园详细性规划的前期外业踏勘工作,其它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藤子沟国家湿地公园有六大特色。一是景观风貌独特。公园内山、水、林、田交相辉映,呈现出山地水乡泽国的湿地风貌;河流蜿蜒曲折,库湾交错,水域广阔,碧波荡漾,形成了河流、库塘复合湿地景观,景观类型组合多样。二是区位优势明显。位于石柱“四高一铁一水”的交通节点上,与黄水国家森林公园紧密相连。三是湿地类型典型。藤子沟湿地是以龙河山地溪流河流湿地和藤子沟水库库塘湿地为主体的复合山溪湿地生态系统,在我国长江上游山地溪流湿地中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四是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公园内有各种野生动物273种,有国家Ⅰ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1种,鸳鸯、胭脂鱼等国家Ⅱ级保护动物17种;国家 “三有”(有益的、有科研价值和有经济价值的)保护动物白鹭、野鸭分布较多,有白鹭聚集的白鹭沟,有野鸭聚集的野鸭湾。湿地公园有高等维管束植物824种,其中湿地植物164种;有国家Ⅰ级保护植物水杉、银杏、红豆杉和南方红豆杉4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13种。五是文化底蕴深厚。公园主要所在地桥头镇地方文化底蕴深厚,遗存众多,自然人文水乳交融,人文景观荟萃,民族特色浓郁,有“桥头国”、古桥、巴盐栈道、崖棺、古塔等土家文化。六是气候凉爽宜人。公园及周边总体海拔较高,可游范围在800米-1200米范围内,年均温在15℃左右,最热月(7、8月)平均温也只有22℃左右,极少超过30℃;同时由于湿地公园周边自然植被景观良好,气候温和,凉爽宜人,是四季游的绝佳之地。
据石柱县有关负责人介绍,藤子沟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生态文明建设和重庆市五大功能区划分为指针,遵循“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按照“面上保护,点上利用,点面结合,突出特色”的要求,加强湿地植被和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与恢复,适度建设旅游景点,展示土家湿地文化,精心打造“生态最原始、景观最优美、水质最干净、环境最宁静、气候最凉爽”, 集生态体验、旅游观光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建成长江中上游,乃至西南地区山地溪流国家湿地公园的典范,全国一流的湿地生态休闲体验、避暑观光旅游基地。
建设总任务是:建设总面积670.84公顷,包括生态保育区面积518.82公顷、恢复重建区面积70.4公顷、宣教展示区面积21.26公顷、合理利用区面积59.9公顷和管理服务区0.46公顷。建成湿地科普宣教平台,湿地植被和野生动物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湿地植物和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增加,藤子沟湿地水质得到进一步优化,土家湿地文化得到进一步展示。
建设重点项目包括:湿地保护与恢复、科普宣教、旅游设施、交通道路、管理能力、安全防控设施等。累计筹资1.5亿元。
“藤子沟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建设任务重,建设周期长,涉及部门多,需要各级各部门通力合作,齐抓共建,方能按期建成。”有关负责人表示,县财政、农业、国土房管、文化、民宗、交通、环保、规划、城乡建设、旅游、水务、林业及涉及的6个乡镇都有自己的建设任务。根据申报时西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编制的《藤子沟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设计,2015年是湿地公园建设启动之年,2016年为推进之年,2017年是攻坚之年,2018年是提升之年,2019年是扫尾之年,2020年申请国家林业局正式验收。
石柱县水务局负责人表示,该局将做好公园建设的用水保障、水设施项目规划和建设指导,水域内废弃物的治理,协助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协助开展《藤子沟国家湿地公园详细性规划》,相关项目包装(如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持等)、申报和资金整合及项目实施指导等工作,确保湿地公园按时成功建成。
推荐阅读: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