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江门市城市园林绿化规划》拟新增53个公园

2015年11月24日 09:03南方日报甘雁娜 黄文波

中国园林网11月24日消息:日前,江门市林业与园林局在官网公示《江门市城市园林绿化规划》(草案)征求意见。本次规划范围包含江门市主城区的蓬江区、江海区、新会区以及鹤山市主城区,总面积约500平方公里。结合“东提西进,同城共融”的战略发展,推动三区一市园林绿化一体化。事实上,今年上半年审议通过的《江门市公园城市建设工作纲要(2015—2020年)》明确了江门“公园城市”建设目标及行动方案,本次绿化规划可谓是其“最佳搭配”。

江门市市长邓伟根认为,江门建设“公园城市”,核心不在城区公园数量与面积多少,而是城乡统筹下,公园作为城市公共设施的一项重要内容的全覆盖,可达可用,出门便有公园,就在家门口,“是与种树、生态、慢行与步行等系统的有机结合”。

江门市林业和园林局介绍,草案是在总结以往园林城市建设的经验和现状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市民对园林的参与度不高、园林绿化的特色与个性不强、绿地分布不均、区域发展不平衡和江门市的地域文化没有得到明显的体现等问题,重点对公园绿地、道路绿地、风景林地、防护绿地、立体绿化、滨水景观带、树种等方面进行提升。为此,圭峰山风景名胜区、白水带风景名胜区、大雁山风景区、鹤山公园、象山公园、篁庄公园、凤山公园……这些市民熟悉的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被纳入“改造提升”计划。

【布局】

园林绿化“一体化”

打造“双主五廊十心”

城市园林绿化是提升城市形象与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江门市委、市政府重视园林绿化的发展,城区绿化建设成效显著,已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目前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是17.6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是43.68%,建成区绿地率是41.71%。园林绿化三大指标均已超过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水平;鹤山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是14.4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是39.10%,建成区绿地率是35.34%。

草案结合“东提西进,同城共融”发展战略,提出推进三区一市园林绿化“一体化”。该局表示,以往的规划是三区、鹤山各自规划,为加快实现三区一市园林绿化一体化的目标,草案统筹三区和鹤山市的园林绿化建设,主要从目标一体化、发展一体化、旅游一体化、景观廊道一体化、管理标准一体化、公园建设及标识一体化这六个方面实现“三区一市”一体化。

为此,草案在考虑将侨乡文化融入园林绿化、挖掘园林绿化旅游资源、改善城市气候和环境、体现江门主城区各个组团的区域特色、创新驱动等方面的基础上,提出了江门城市园林绿化总体结构为打造“双主五廊十心”(详见规划图介绍)。

该局解析,“双主”是指滨江大道和江门大道,作为全市两条最主要的城市景观廊道,结合城区“西面山,东面水”的“山水格局”,利用滨江景观大道把江门的“水”提升盘活,利用江门大道连接大雁山、大岭山、龙舟山、凤凰山、圭峰山等风景名胜区,把江门的“山”串联起来。同时“双主”又把园林建设相对滞后的鹤山市和江门主城区通过纽带联系起来,进而在两条主要骨架上延伸出景观“五廊”;然后再通过强化城市里面的“十心”改善城市气候和环境,优化城市生态系统,体现生态效益。

【升级】

注重考虑市民参与性

传统文化融合和生态建设

江门市林业与园林局方面表示,通过总结以往园林城市建设的经验和现状调研,发现目前园林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市民对园林的参与度不高,园林绿化的特色与个性不强,绿地分布不均,区域发展不平衡和江门市的地域文化没有得到明显的体现等。

为此,这次规划希望做到“锦上添花”,在现有规划和城市园林绿化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薄弱环节和未来城市园林发展的趋势,对城区园林绿化建设进一步升级,重点对公园绿地、道路绿地、风景林地、防护绿地、立体绿化、滨水景观带、树种的规划提升。作为对江门市城市园林绿化的提升规划,该局表示,提升主要体现在人的参与性、传统文化的融合和生态城市的建设上。

在人的参与方面,规划中的公园新建或者升级改造,首先考虑人,如何把人吸引过来,然后在公园绿地中为他们规划一些什么样的活动。该局表示,未来也希望调动社会大众的积极性,参与到认捐树苗、立体绿化中去。

在传统文化融合方面,将传统的五邑地区的侨乡文化、陈白沙的理学思想等江门的文化精髓抽象出来,运用到园林建设,让人们能直观地感受到江门的文化特色。

在生态建设方面,从草案可以看出,“十心”的设计是其中的体现之一,多个面积在15公顷以上,在城市热岛中心起着冷湖作用的绿心,它们或独立成心或由多个景点聚集成心。包括城市绿肺小鸟天堂、圭峰山风景名胜区、鹤山古劳水乡等,从而改善城市气候和环境,优化城市生态系统,体现生态效益。

【增量】

力争实现300米内“小游园”

1000米内能享区级公园

草案中的城市观光游览景点分布图、公园绿地提升规划图、风景林地提升规划图,这些未来或将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的地方,可谓与市民有着更加直接的关系。

城市观光游览景点分布图包括:“十大景区”陆路外环游、陆路中环游、陆路内环游、水上游览路线(详见分布图)。四条游览线路的设计将城市多个景点相连接。

公园绿地详细提升规划主要体现在八个方面:一是注重系统性和差异性,赋予公园准确的利益和定位;二是公园设计应多方位地体现江门文化;三是以现状为基础的精细化提升;四是规范公园标准,统一公园标识;五是公共配套服务设施提升;六是增加多种专类公园,丰富城市公园的类型;七是形成分等级、有联系的合理布局;八是提升设计中增加更多具有现代感的设计元素。从公园绿地提升规划图可以看出,未来将新规划公园53个,包括五邑儿童公园、四季公园、沙坪公园等,结合现有公园绿地的提升整改,逐步完善主城区内各类公园绿地,争取使居民在距离300米以内能够至少达到“小游园”,1000米以内可以达到一个设施完备的区级公园的目标。

在风景林地提升规划方面,在本规划范围内共规划了9处风景林地的提升建设,近期规划建设的有龙舟山风景名胜区、大雁山风景区、圭峰山风景名胜区、席帽山风景区、凤凰山风景区及白水带风景名胜区,这6处风景林地是提升规划中的重要绿心,组成城市的生态绿岛群,以各个绿岛为中心形成了城市的自然景区聚集点,增加了城区内景点的可游性。

■重点公园建设案例

篁庄公园

将构建“一带一心一主”公园格局

篁庄公园是蓬江区天沙河沿岸的重要绿地之一,与东湖公园、新昌公园等形成天沙河绿化带。按照规划设计,公园规划范围以东面天沙河、西面建设三路,北面北环路为界,总面积约6.2公顷。未来将构建滨水景观区、中心景观区、休闲游乐区的“一带一心一主”格局,园内道路将以休闲、便捷、舒适为设计标准,实现主次路分明。

据悉,公园的设计立意于突出江门岭南水乡文化以及现代化城市的发展历程,因此将采用较为规矩正式的手法来表达设计主题理念。其中,在平面构图上采用多边矩形来围合主入口广场和中心的树阵广场,并在主入口广场设计对称的叠水池,与园内的亲水平台形成呼应;主体由多段曲线道路贯穿整体景观;用弧形的主干道,折线形的支路,以及方形的中心广场的构思来营造公园的空间结构,提供休闲娱乐、观赏运动等不同功能的活动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整个设计将根据现场的情况和设计要求相结合,利用不同的景观元素和原有的有利因素,因地制宜地融合岭南水乡文化,打破城市与河流之间的边缘屏障。在植物配置上,将根据现有的植被,适当地加入其它植物进行改造,并调整乔木、灌木、地被的搭配和植物色彩的设计,让整个篁庄公园在保持原有生态型的基础上,再增添一点人工的美感。

凤山公园

“一主多辅”打造休闲生态公园

凤山公园位于蓬江区双龙大道与江门大道的交汇处,规划面积约65公顷。公园东边紧邻建设路,背靠宏兴路,交通地理位置优越,是江门市主干道的重点景观节点之一。同时,凤山公园南接凤山水岸别墅区,西侧为龙舟山风景名胜区及席帽山、凤凰山风景区,原生态保留较好,是发展生态休闲的重点公园之一。

按照规划设计,公园定位为生态公园,实现以自然为宗,改善周边环境,打造城市中的“自然氧吧”。在具体规划布局方面,公园将遵循生态为主,各类休闲服务为辅的“一主多辅”理念设计,在原有的生态基础上进行公园配套内容提升。其中,该公园规划中心景观区、植物保护区、自然生态科普区、休闲娱乐区、水资源保护区及生态郊野活动区共六大景区,并利用道路将各景区串联,实现山体景观连通。休闲服务方面,规划增加户外拓展、草坡竞技场、丹凤楼、空中栈道、风泊亭等,多方面提升凤山公园的景观性和参与性,重点将凤山公园打造成集生态、景观、教育、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休闲生态公园。

象山公园

借助雄厚人文历史打造文化公园

象山公园位于新会会城西北边,北向城北路、南邻城西一路和西隅路,面积约5.6公顷。其位置优越,周边交通便利,区域人流量大,山体具备一定高差,登顶后视觉广阔,可观望新会城区,同时公园兼具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学宫千载、文心三脉”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象山公园文化氛围不明显,景观吸引力不足,游客流量较少,难以凸显象山公园的特色。

由于象山公园具备一定的人文历史底蕴,是新会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规划设计,公园在内容和形式上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支撑,定位为象山文化公园,与新会“学宫文心”相呼应,使之打造成为新会文化的交流窗口之一。

为了凸显象山公园的人文底蕴,规划提出在象山山顶上修建一座构筑物,借助该构筑物,市民可以俯视象山,俯瞰新会,并达到凝聚视觉、美化景观、吸引游人的作用。同时,适当添加一些与象山相关的文化景观元素,如文书、景石、雕塑等,加深市民对象山的认识。另外,规划中提出修复原来损坏的文化建筑和相关服务设施,新增登山路径、完善游园路线等,并通过相应的设计改造,打造出景观效果强、环境宜人舒适、具有文化特色的象山文化公园。

鹤山公园

延续“一心多区”分区布局

鹤山公园位于鹤山城区中心组团和谷埠组团之间,规划用地总面积61.26公顷,是五邑地区面积最大的市政公园,有良好的自然生态景观,自2008年开园以来,为市民提供一个优越的休闲场所。

据了解,公园提升设计遵循“绿色先行,城市人文与生态水景的交融”设计理念,力求与原本鹤山公园的定位和特点相互协调,为此,在原来的基础上做了部分调整,包括植物景观、城市人文,及滨江水景和基础设施的修复。其中,植物景观设计分为道路两旁景观和微地形土地植物景观;城市人文景观主要是对亭子,文化景观石等的新增设计;滨水景观设计主要分为水上景观、水岸景观和浮桥改造;基础设施修复主要是对园内破损道路,停车场铺装的改造和破损花基的修复。通过一系列的细节设计,强化鹤山公园的植物景观、城市人文景观以及滨江景观,完善其生态性、文化性、景观性和宜人性。

公园将延续原来的多功能分区,实现“一心多区”布局。根据规划设计,将在公园东北边新增湿地花园景区,以打破原本单一的水面,丰富鹤山公园滨水景观。湿地公园景区落成后,将与鹤山公园现有的滨湖东生态景区、竹树坡景区、龟山景区等,构成鹤山公园8大景区分区共融的效果。

推荐阅读:

惠州:加快公园建设 向市民不断发放“生态红包”

深圳:森林公园如何建邀请市民参与设计管理

阜阳:泉水湾湿地公园建设 让老泉河更美了

东莞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将达17.5㎡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