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月13日消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时,提出要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并强调要多发展林业、湿地,加强生态环境建设。2012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启动实施的平原地区造林工程,既与中央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城市功能定位一脉相承,又是贯彻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重大举措。工程实施3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位推动下,我们充分发挥其在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制定一系列契合中央发展现代农业、现代林业精神的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通过全市园林绿化系统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在生态建设、改善民生以及宜居环境建设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效。截至目前,平原地区造林已完成95万多亩、植树5100多万株,平原百万亩造林主体建设任务目标基本实现。
一、发挥在对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和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生态格局中的推动作用。全面落实“两环、三带、九楔、多廊”的空间布局,规划范围内新增森林76.3万亩,平原森林面积显著增加,新增万亩以上绿色板块23处、千亩以上大片森林210处,对50多条重点道路、河道绿化带加宽加厚,构建了色彩丰富、绿量宽厚的平原地区绿色廊道骨架。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由2011年的14.85%提高到24.5%,全市森林覆盖率由2011年的37.6%提高到41%,扩大了环境容量生态空间。
二、发挥在拆除违法违规建筑、调整产业结构、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方面的促进作用。加大城乡结合部和绿隔地区造林绿化建设,拆除违法违规建筑1063.68万平方米,绿隔地区新增森林绿地22.3万亩(其中一道1.1万亩、二道21.2万亩),海淀唐家岭、丰台槐房、朝阳金盏、昌平北七家、通州宋庄等昔日低端产业聚集、外来人口密度大、私搭乱建多、环境脏乱差的地段通过拆迁腾退造林变成了绿树成荫的森林公园,彻底改变了环境面貌。
三、发挥在生态修复、环境治理和湿地建设方面的推进作用。统筹林业发展和耕地保护,优先使用腾退建设用地、废弃砂石坑、河滩地沙荒地、坑塘藕地、污染地实施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31.9万亩。北京历史上的五大风沙危害区(永定河、潮白河、大沙河、南口、康庄)得到彻底治理,永定河沿线新增造林5万亩,形成了70多公里长、森林面积达14万亩的绿色发展带。20多年未治理的昌平西部2万多亩沙坑煤场、怀柔60米深的6400亩大沙坑变成了生态景观游憩区。燕山石化周边2万多亩污染地块通过平原造林实行生态修复,形成了森林景观。结合中小河道治理和农业结构调整,充分利用河道、沟渠、坑塘藕地、低洼积水地和雨洪集水,在通州、大兴、房山、顺义等区建设和恢复了一批湿地,新增森林湿地5.3万亩,呈现了林水相依的优美生态景观。
四、发挥在满足市民休闲需求、提升城市宜居环境水平方面的特殊作用。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在新城、城市重点功能区、重点镇村周边区域营造森林景观的同时,以人为本,注重公园绿地和休闲林道建设,建成了18个公园和500多处休闲林地绿地,修建林间简易步道1000多公里。建成了东郊森林公园树木园和湿地公园、台湖森林公园、千亩槐树园、未来科技城滨水森林公园、龙桑文化园、蔡家河“九曲花溪、多彩森林”等一批具有地方民俗特点、弘扬森林文化的特色森林公园。
五、发挥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方面的重要作用。农民通过土地流转补偿得到稳定收益,参与工程建设和林木养护管理实现绿岗就业,发展林下经济进一步增加收入。据统计,3年来有7万多农民参与平原造林和林木养护,人均月收入达3000多元,平原造林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增长和农民就业增收的主要渠道。随着新型林木养护管理体制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今后平原地区将有6万以上农民由传统务农转为准林业工人,实现生态得保护、农村得发展、农民得实惠的多赢目标。(北京市园林绿化局)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