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英德出奇石千年历史美名天下扬

2015年12月17日 10:23南方日报焦莹 黄振生 林宴伟

绵延40余公里的英石长廊。

中国园林网12月17日消息:本月30日至2016年1月3日,一年一度的英德市英石文化节如期而至,英石再度吸引世人的目光。然而,英石虽盛名在外,但其产业发展与太湖石、灵璧石等名石相比,仍稍显逊色。那么,目前英石产业发展现状如何?有何前景?要如何壮大?带着这些问题,连日来,记者走访英德奇石企业、业内专家等,试图梳理出一条英德英石产业的振兴之路。 

石“史”

历史近千年美名天下扬

英德是中国英石之乡,而英石文化宗源则在望埠镇英山。“英”在汉语字典中有“花”之意,而英山之名的由来,正因其方圆百里的山表大多裸露,青苍逸瘦,嶙峋奇巧,远远望去如遍开的石花,蔚为壮观。

英石文化作为中华石文化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从宋朝始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这一历史长河中,英石因具有极高的观赏性和收藏性,曾被列为皇家贡品,被公认为中国四大名石之一,更有不少文人墨客诸如苏轼、米芾、杨万里等为之疯狂,留下了诸多佳作佳话。

“英石”名字的出现最早见于宋代杜绾的《云林石谱》:“石产溪水中,一微青色,间有白脉笼络;一微灰黑,一浅绿;又一种色白,四面峰峦耸拔,多棱角,稍莹彻,面面有光可鉴物,扣之有声。”此时,不仅奇石的搜集活动空前,且赏石文化日趋成熟,相继出现一批赏石、评石、收藏等方面的文章和专著。宋赵希鹄《洞天清录集》将灵壁、英石、太湖等怪石列入“文房四玩”。宋代《舆地纪胜》引《真阳志》记载:“英之山石,擅名天下”,“其贫无为生者,则采山之奇石以为货焉。”传说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爱石成癖,玩石如痴如醉。他在英德任职县尉期间,偶遇一块英石,欣喜若狂,绕石三天,搭棚观赏,不忍离去,而后专门总结出“瘦、皱、漏、透”四字相石法,由此获得“石圣”的美称,并被历史学者公认为中国赏石文化的奠基者之一。为了纪念这桩轶事,英德当地人在他搭棚拜石处专门修建了一座“拜石亭”。

至明代,英石被广泛开采,明代开国皇帝朱洪武对园林石峰非常推崇,在建造御花园时皆以石取胜,叠山立石为峰。清代对英石的认识、开发与收藏达到了高峰,此时英石被定为四大园林名石之一。清代《清稗类钞》道:“城中有数商肆专营英石生意,最奇者有三峰,是为岭南三大英石。”

改革开放后,英石文化迎来了它新的春天,英石文化的活力、张力再度彰显。此时,除诞生一批专营英石盆景的工艺厂外,英石开始对外贸易,英、法、德等西欧国家从广州购运英石回国,宫廷、官邸、富人花园选用英石叠山、拱门、筑亭基、饰喷泉。

如今,在英德,所到之处,皆能看见英石,开采的,未开采的,连绵不断的、青翠的群山,堆砌它的全是英石。在省道347(望埠至大镇)和英曲公路两旁,已形成长达30多公里的“Y”字型英石长廊,由300多个大小石场组成以英石为主,兼营其他各类园林景石的、全国规模最大的园林石集散地。与此同时,出现了一批以采集英石为业的致富村,出现了英德茶园路英石文化一条街等,英德奇石协会成立了,英石文化节办起来了。

石“市”

审美有差异英石俏省外

艺青奇石园林有限公司是英德最早、也是规模最大的一家奇石经营企业。据该公司总经理邓达意介绍,早在1996年,艺青公司就在望埠镇英曲公路旁租了几百亩地经营石场,将姿态各异的英石、黄蜡石等摆在路边售卖。“当时的英德园林石产业刚刚起步,只有一些农民趁农闲时捡点小件石头来卖,所以当我们把各种大件奇石摆在路边卖时,有很多人质疑。”邓达意说,慢慢地,经过多年发展,公路两边的石场越开越多,逐步形成20米一家、10米一家,甚至5米一家的奇石长廊。

在奇石展销长廊,记者看到,英石已经不多见,更多的是黄蜡石与水纹石。对此,邓达意称原因有两个:一是英石的开采有难度,另一个由于南方人多喜欢黄蜡石,英石则在北方园林市场更受欢迎。

“事实上,现在的精品英石不多见了。英石追求天然,开采时要保存它的原貌,不能多一点或少一点。”邓达意称,“每块英石本身就是一件浑然天成的艺术品。”开采它的每一步都有一定的技术要求。英石分阴石和阳石,阴石多深埋地底。如“探”石头时,大块阴石只露出地表一小块,地底下埋着的可能是几吨、几十吨甚至几百吨,这就要有经验的石农判断,工具很简单,用铁锹敲击听声音,“有多大,多重,空不空心”,需要尽量整块挖出来;又如挖石头,为避免损坏英石的完整性,只能人工一点点摸索来挖,有时一块英石需挖几个月;再如运石,大件英石都在山上,重型吊车上不去,就需要工人用三脚架、动滑轮等工具运上货车。

对于英石在我国南北地区受到的差别待遇,邓达意解释道,由于英石外型较为古典,适合中式园林或中式风格的建筑,所以在古代的亭台楼榭中十分常见,而现代的北京四合院、徽派建筑也常使用;相比之下,广东因改革开放较早,较快吸收外来文化,建的楼房别墅以西式居多,通常园林内多使用黄蜡石等。

这一差异,在几案英石收藏市场同样表现明显。英德奇石一条街内,经营商胡先生表示,英石市场存在“墙内开花墙外香”现象,在北方尤其是江浙一带,英石的受欢迎度很高,反而在省内,英石并不非常受欢迎。“广东人比较务实,喜欢那些外观漂亮、质地温润的石头,比如黄蜡石在广东就比较热。”胡先生称,“江浙及北方人能看出英石的文化内涵与美学风格,也会大手笔花钱买石头。

藏家张先生是北京人,这已经是他第四次来英德购买石头。据他介绍,他最早在故宫看到了英石,被其别致的造型与浓郁的文化气息所吸引。“当时就决定要收藏英石了”。3年前,他来花都工作,开始正式关注英石,刚安排好起居就驱车来到英德感受英石文化,挑选上等英石。

[分页]

从前卖石头如今造园林

然而,无论奇石收藏市场如何,在英德石商眼里只是散户行为。近年来,他们更多的将目光瞄准园林奇石市场,将原来单纯的卖石头变为造园林,通过石头走文艺范真正实现“点石成金”。

“目前,有几百个工程队活跃在全国各地承接园林工程,他们以英德为大本营,运送包括英石在内的各种奇石到外地,不仅卖石头,还包设计安装。”邓达意告诉记者,这些工程队大多与房地产企业合作,在小区里、公园内、庭院间、水池边、厂房前等等,放置奇石,可以是独立一块奇石散置,横着放、竖着放,甚至45度角放,也可以是多块石头组合成一景,融入园林景观之中。

“我们不仅是卖石头,更是卖文化、卖设计。”邓达意称,其公司1998年就到珠海投资建设石博园,并参与东莞松山湖、英德龙山公园和滨江公园等大批大型市政园林工程;2010年又在英德望埠镇投资1亿元,分三期建设中华英石园,欲打造一个集购石、赏石、游玩于一体的旅游休闲度假胜地。目前,一期工程已建成开放,正投入2000多万元进行酒店建设,“英石文化是需要慢慢品的,希望一些文人雅士到英石园后,可以有吃有住慢慢欣赏英石的美。”邓达意说,如今该公司在政府的扶持下快速发展壮大,2012年市场行情最好时,全年收入达5000万元,今年尽管受房地产不景气影响,年收入也有近2000万元。

据英德市奇石协会初步统计,目前,该市园林英石与几案英石直接销售年产值达40亿多元,从事经营者10万多人,专业人员2000多人,长期在外从事园林建筑的公司及大小工程队达700多个,园林工程建设创造的年产值达25亿元。

如今,从故宫博物院到武汉黄鹤楼,从广州白天鹅宾馆到杭州西湖边,从澳大利亚谊园再到新加坡国家公园,英石的倩影已遍布世界各地。

石“势”

英石加旅游可持续发展

英德是中国英石之乡,也是旅游大市和旅游强市。好的英石或者说优质的英石群就是旅游资源,如英西峰林、溶洞奇观、摩崖石刻群等等。英石属不可再生资源,近年无论是当地政府或企业都意识到:英石要做大做强,必须结合旅游文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为此,英德市政府除大力推动奇石产业发展外,还十分注重英石与旅游的结合,先后开发开放英西峰林走廊、宝晶宫、南山、地下河等10多个与英石有关的景区。此外,连续多年举办英石旅游文化节等节庆活动宣传推广英石文化和产业,今年更是将英德红茶、英石、旅游“三节合一”,将当地三大最具特色的产业捆绑式发展,借此提升英德奇石产业的知名度和规模。

在市场方面,英德一些旅游企业已积极展开探索。如英德市宝晶宫景区,精选20万块英石打造国内首座英石主题酒店,除酒店外墙以英石包裹外,还将“英石”元素融入到酒店装饰中,每个楼层、每个角落处处见英石,充分彰显地方文化特色。该酒店计划今年春节前开业,建成后必将成为“英石之乡”的人文地标。

此外,艺青奇石园林公司也计划在中华英石园内建100幢小石馆。今年春节后动工,首期先建30余幢,以现代中式风格,融入英石园林造景。“石馆仅百来平方米,不求大,只求精致、特色。”邓达意称。

邓达意还建议,英德有近40公里的奇石长廊,市政府可给予政策或土地方面的扶持,由石场投资建设,打造“一场一景”,不同的石场不同的园林景观,再加上农场和民宿,构成一条独具特色的奇石旅游长廊。

英石加电商开拓新市场

去年以来,随着英德电商的快速发展,英石交易也开启了电商时代。不仅英德奇石协会创办了中国英石电子商务网,不少石商也在网上开拓销售市场,把英石推向了世界各地。

温必奎的英德市向奎景观石业有限公司是较早借助网络平台销售奇石的企业之一。2014年至今,他先后在阿里巴巴、百度、北京慧聪网、建材网等平台建起奇石网店,以园林奇石为主,实行奇石开采、销售、货运、安装一条龙服务。目前,其公司有30多人的专业队伍,园林工程做到佛山、西安、黑龙江、乌鲁木齐乃至韩国和新加坡等世界各地。

“我们把生意延伸到家庭园林设计和施工上,结合英石的优质文化资源,为客户推荐适合堆叠花园鱼池、假山的英石,并提供装修方案,开创了更广阔的市场,今年营业额可达500万元。”温必奎告诉记者,目前,英德有20余家奇石企业“触网”,而受技术、人才等因素影响,其中半数企业经营较为成功。

英石名片

英石又称英德石,因产于英德市而得名。英石,是经大自然的千百年骤冷曝晒,箭雨风刀,神工鬼斧雕塑而成的玲珑剔透、千姿百态的石灰石,“瘦、皱、漏、透”四字可简练地描述英石的特点。英石早在宋代就被列为皇家贡品,元代成为文人雅士“文房四玩”之一,有中国四大园林名石之美誉。宋代文豪苏东坡、著名书画家米芾、清代文学家朱彝尊视英石为珍宝,并写下了不少诗词名篇。现代,英石更是广被园林设计者、工匠和奇石玩家采用和收藏,享誉中外。据专家估测,英德市可开发的英石资源有6亿吨,居全国四大名石之首。大件英石可砌积成园、庭之景,小件可制作成山水盘景置于案几,极具观赏和收藏价值。

英石“威水史”

北宋著名书画家米芾曾拜石为兄,被称“米癫”;

明建清修的顺德清晖园中的狮山和斗洞以英石塑成;

东莞可园、佛山梁园、番禺余荫园等岭南历史名园其主山多为英石叠成,其中不乏用英石垒造的景点和匠心独运的英石盆景;

现杭州西湖边“绉云峰”为明代遗留江南的英石;

佛山市南海区雷岗公园内,以1000多吨的上乘英石构件缀景,形成近2公里长的北翠湖和雷岗山,气势恢宏;

北京故宫博物院内保存明、清时期英石27件,占其奇石总量的八分之一。

1986年中国援建澳大利亚谊园,部分园林景石为英石;

1996年受广东省外事办的委托,英德市政府赠送一块优质英石(命名鸣弦石)给日本神户国际和平石雕公园,成为意义深远的中日友好“和平之珠”;

2005年11月中国收藏家协会批准英德市为“中国英石之乡”;

2006年5月,《英石盆景传统工艺》列入广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6年3月,英石被确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08年6月,《英石假山盆景技艺》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初步统计,全国(包括港、澳、台)除西藏、青海外,其余各省区均有以英石作材料的园林景点,如北京万寿路甲15号院园林、中央党校园林、武汉黄鹤楼园林、广州白天鹅宾馆园林和流花西苑园林等;

至今,英德已形成40公里的英石展销长廊,英石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且出口50多个国家和地区。

推荐阅读:

郑金仙:常山奇石和旅游产业的发展之路

永安市:奇石展精彩亮相 200余方奇石争奇斗艳

漳州:九月半传统文化节 乡民展出288块奇石

江西:赣州市南康区莲花山上呈现多样奇石景观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