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拟建生态空间新体系 串联绿化孤岛实现沿路有林

2015年01月22日 09:23文汇报沈竹士

中国园林网1月22日消息:记者从日前召开的绿化市容行业年度工作会议获悉,针对公园、绿地、林地缺乏连接,生态空间“孤岛化”现象,上海将在今年着力打造以生态廊道、绿道、立体绿网、农田林网、城市公园、郊野公园有机构成的生态空间新体系,以串联起碎片化的生态资源。

闵行崇明等试点绿道

串联生态资源首先将依靠绿道。绿化市容部门将启动绿道规划,在外环、闵行、崇明等区域建设试点,力图做到“沿路有林”“沿河有林”。

闵行区打造的慢行绿道项目预计年底完工,将在沪闵公路及轻轨5号线的防护林带中修筑一条贯穿道路,穿插一系列健身步道、人行步道及自行车道,形成3.8公里长的健身景观步道。在林带的关键部位,以及临近组团居住区人流集中的枢纽位置,还将布置重要景观休闲节点、标识标牌、配套服务设施。

自2012年起,闵行区已尝试将绿地资源与慢行系统结合起来,伴随漕河泾滨水绿地(古美段)、淀浦河北侧滨水绿地(莘庄、古美段)和邱泾港等绿地建设契机,打造了14.3公里的滨水绿道;积极挖掘现有带状绿地潜力,在部分公园、道路绿地和河道绿地内建设健身步道21条。

封闭林地向市民开放

为充分释放“孤岛式”的生态资源,今年相关部门还将拓展林地社会功能,结合林地改造抚育,推出2-3处林地进行开放试点。这些原本封闭的林地将作为周末出行、郊游休憩场所,为市民提供更多亲近自然的场地。

林地向市民游客开放近年来已提上日程。去年,上海市林业总站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开放林地休闲示范推广工作。作为试点之一的松江区,在泖港镇浦南花木场生态林内增加了木桥、毛石块路、石凳等休闲设施,对原有木桥、凉亭等陈旧设施进行维修,这一生态林地休闲项目已基本建成。

“门外见绿”向郊区拓展

在人口稠密、建筑密集的中心城区,公共绿化仍有串联、扩张的空间。按照此前的建设要求,市中心居住小区居民出门500米半径范围内即可见3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绿地。今年,这样的可达性标准将全面覆盖外环线以内区域,并向郊区尤其是新城、新镇拓展。

去年,不少公园延长了夏令开放时间,在“夜公园”散步、锻炼风靡一时。今年,延长夏令开放时间的公园数量还将增加,露天电影进驻公园的频次也会增加。市容绿化部门将继续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工具,打造上海花讯发布平台,向市民群众提供及时便捷的赏花游园信息。

推荐阅读:

河南:林州市荣膺“国际生态休闲示范城市”称号

湖南资兴:生态乡镇创建工作显成效

长沙:拟10年投资5亿元新建生态补偿项目

广西:宜州3年打造116个文明生态靓丽村屯

(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