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限价靠禁令更靠转型【评论】

2015年01月26日 11:30法制日报

中国园林网1月26日消息:1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通知,部署加强春节期间市场价格监管工作。对于春节假期期间客运票价和景区票价违规上调的,将进行查处。各地市民遇到价格问题可拨打12358进行举报(1月20日《京华时报》)。

  这些年,一到逢年过节,景区便开始谋划着涨价大计了,本来一个景区就是一张通票,但到了节假日,“票中票”“南门票北门票东门票西门票”等便齐上阵了。景区门票看起来还是那么多,但你要玩下来,花的钱可要多不少了。景区到过节时这样的变相涨价,早已为游客所不爽、为公众所诟病。

  在这样的情况下,发改委下发通知,要求春节期间景区不得违规上调门票,显然是在给景区敲警钟。对游客而言,是一招民生棋,因为游客出行的成本,在理论上会因为禁令而有所减少。不过,这样的通知,仍然只是一种例行动作,也只是一种常识重申。

  根据我国旅游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利用公共资源建设的景区,不得通过增加另行收费项目等方式变相涨价。”该条还规定,“利用公共资源建设的景区门票以及景区内的游览场所、交通工具需要拟收费或者提高价格的,应当举行听证会,征求旅游者、经营者和有关方面的意见,论证其必要性、可行性。”以此审视可知,无论什么节假日,只要没有征求民意,景区门票价格就没有理由涨价或变相涨价。

  遗憾的是,尽管法律有明确规定,且相关部门的禁令不少,一些景区仍然会顶风作案。何以至此呢?一方面,源于监管者本身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很多地方的景区涨价,背后充满了地方政府创收的冲动;另一方面,则源于景区的门票依赖,对一些景区来说,其大部分的收入,都来自门票,在人数多的时候,肯定要捞上一笔。尽管公众早已论定,这般做法是竭泽而渔,但现实条件注定了一些景区不可能听进去这样的真知灼见。

  在景区转型过程中,一个被经常说起的例子便是杭州西湖:从2002年10月起,西湖景区成为全国第一个还湖于民的5A级风景区,虽然每年失去了五百多亿元的门票收入,但是西湖并没有因此而亏钱,反倒比以前赚得更多了,因为来的人更多了,消费的也更多,形成一条产业链,比单纯的门票收入强得多。在如今各地景区仍然热衷于涨门票的境况下,这样的例子有必要再次拿来说事,因为这是景区转型成功的一个范本。

  简而言之,要禁止景区涨门票的冲动,需要禁令,更需要倒逼景区转型。只有景区告别了门票依赖,有了更多的产业链,才不会老想着在门票上动手脚。

推荐阅读:

济南:西部新城将创5A景区 小清河湿地公园成重点

国家旅游局通告:A级景区 饭店秩序混乱就摘牌

安徽:滁州龙池街景观工程将打造6大主题景区

山东:东昌湖风景区绿化亮化全覆盖

(来源:法制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