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月26日消息:二0一四年,是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突出以人为本”的第一年。以人为核心、绿色发展、城乡一体化……成为城镇化进程中的热门词汇。这些词汇,在过去一年中,正以空前的速度,变成能看见、能触摸的现实:更多的城市绿意盎然,更多困难群众搬进新居,更多农民愿意在小镇安居……改变背后,是新型城镇化牵头部门——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在新理念指导下做出的努力。新年伊始,在此盘点过去一年中,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带来的改变,是希望能借助过往的光亮,照出我省城镇化未来发展的方向。宜居放在首要位置逾50个县市调整总体规划看规划。
两张PPT,包含两张城市用地布局规划图。一张布满褐色,一张布满绿色。这意味着,两张图反映出的土地用途大相径庭。
它们同属于眉山市洪雅县的城市总体规划,只是后者是“2014版”,前者是“2011版”。在去年12月一次规划理念转型升级培训班上,洪雅县相关负责人展示了他们最新完成的总规修编成果。
和2011年的版本相比,如今的洪雅县小了很多——城市的终极规模从54平方公里缩减到27平方公里;原本三个工业区包围县城的景象不见了,中心城区工业用地占比从34.5%降到8%;城市职能定位更加集中……城边森林公园得以保留,穿城而过的青衣江二类水质也由此确保。
洪雅的故事,并非个例。今年以来,四川省50余个城市和县城总体规划,根据优化城镇化发展格局、保护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等新规划理念,进行了重新审视和完善。“过去做规划前先看发展需求,要多少地拿多少地;如今先看资源环境承载量,有多少地用多少地。”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宜居,被放在城市总规中的首要位置。城市建设“摊大饼”、追求“大而全、小而全”,不尊重自然规律等问题得到抑制。
落实新理念,“规划先行”原则得以贯彻。2014年,我省先后编制完成《四川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和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攀西四大城市群规划,出台了《四川省城市开发边界划定导则》,为优化全省城镇化发展格局打下了基础。超额完成“百万级”任务探索出符合民意的“四川模式”看住房
“烂房换楼房,没想到老了倒更有福气。”几乎每周,余天寿都要赶公交车到棚改安置房工地溜达一圈,看看建设进度。这位原广元市利州区溶剂厂职工感慨,安置房还在老地方,但环境、质量和过去破旧的低矮瓦房有天壤之别。
和余天寿一样,2014年住进新房的四川家庭,超过百万。2014年,我省启动“百万安居工程建设行动”,计划在年内启动新建、改造城乡住房共计100万户(套)——这一数字远超过往,其中,仅棚改和保障性住房开工量就是2013年的2.2倍。
数量空前,四川仍超额完成了目标。截至去年12月底,我省共开工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危旧房棚户区改造51.86万套,完成总目标的103.7%;实施农房建设52.14万户,完成总目标的104.3%。
超额完成“百万级”任务,得益于以群众为主体、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四川模式”。短短两个月,泸州市枇杷沟片区居民棚改搬迁签约率达到70.9%。秘诀,源于“自治改造”。住房是否改造、何时改造、如何改造,都有群众参与决策。通过居民自治改造委员会,及时收集并反映民意。只有片区居民全部同意,才能正式启动改造。从成都市曹家巷里走出的全新模式,正在全省各地生根、发芽。
超额完成“百万级”任务,得益于不断创新的融资机制。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省住建厅牵头建立和实施省级统贷融资模式——通过省财政扣款机制约束市县还款,解决银行后顾之忧,有力推动贷款发放。与此同时,各地亦探索出地方债券、企业债券等多种渠道筹资的创新模式。
确保“居者有其屋”,四川的探索不止于建房。2014年,省政府出台《健全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专项改革方案》,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制度并轨、实施共有产权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租改售”试点,提高保障性住房资源配置效率。百镇建设带动投资逾158亿元宜居宜业的小镇人气旺了看小镇
多扶镇离南充市区很近。有驾驶员形容说,路况好时,“踩一脚油门”就到了。
在过去,这种距离上的便利,对小镇是一种“负担”。“镇上老百姓只要买上百元钱的东西,都要赶公交车到南充买!”多扶镇中心街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说,小镇基础设施差,又缺乏现代产业支撑,让小镇缺少人气和商气。2011年,全镇仅1.8万余人。
最近几年,小镇的马路宽了,楼房多了,人口增长速度远远快于过去10年:如今该镇建成区面积10平方公里,小城镇常住人口逾4.8万人。
多扶镇,是全省200个“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的缩影。2013年,我省启动“百镇建设行动”——从全省1800多个建制镇中分3年遴选300个小镇,作为新型城镇化先行者,探索农民低成本就近转移路径。
短短两年,小镇发生的变化,得益于在项目、资金、人才等方面获得的支持。省政府为此专门印发了《进一步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八条措施的通知》,仅省级财政专项补助资金就达13.7亿元。
以省级财政资金为杠杆,我省用市场机制撬动了多方资金。两年来,200个镇共带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逾158亿元。
有资金有政策,如何用好它们?这需要统筹规划。我省重新制定《四川省镇总体规划编制办法》,组织专家对试点镇总规和控制性详规进行技术审查。去年6月,200个试点镇的相关规划编制工作已全部完成。与此同时,我省加大重点镇规划落地实施督察力度,制定了《四川省试点示范小城镇建设年度考核办法》,将“百镇建设行动”纳入目标考核。
实施“百镇建设行动”,改善和提升了小城镇的承载吸纳能力。2014年,200个试点镇就地就近转移农村人口27.38万人。综合竞争力变强总产值同比增长11.9%看建筑业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去年前11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8.2%——这直接导致房地产建设等业务量下滑;另一方面,建筑业人力成本却不断攀升。
过去一年,全国建筑业都面临这“一升一降”的挑战。
同样在去年,我省建筑业却保持“两位数”增长:完成总产值8067亿元,同比增长11.9%。在稳增长、调结构和吸纳农村转移人口就业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国楼市寒潮中,四川省建筑业为何能够挺住?
一组数据,成为答案的最好注脚。2014年,我省新增建筑施工总承包一级企业113家、民营特级企业1家——这也是西部民营建筑企业的第一家。“一级以上资质企业多寡,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业综合竞争力。”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坦言,有一级资质,企业才能跨过众多大型工程招投标门槛,拿下市场更大份额。
资质升级,只是我省建筑业加快转型的一个侧面。2014年5月,省政府出台《关于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转型升级。为此,省住建厅定制了《四川省建筑业企业资质升级指导工作方案》,先后3次召开申报一级企业申述指导会,在雅安、泸州、遂宁等地举办培训班;初步建立我省工程建设标准体系。
更加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建筑业市场,为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大企业承接工程,转给“鸡毛店”、分给“小作坊”,从中牟利;老房子年深日久,缺乏档案材料,一旦出了质量问题,找不到人追责……去年,省住建厅印发《四川省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实施方案》,针对上述问题“下重手”:建筑竣工后要设置写明参建单位等信息的永久性标牌,对项目五方面负责人终生追责;对违法转包、分包的企业,除依法给予罚款、停业整顿等行政处罚外,还将实行限期不准其参加招投标、重新核定企业资质等行政管理措施。
因存在严重问题,2014年共有四川永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等31家企业被撤回、注销资质;江安县速安劳务有限责任公司等25家企业被责令停业整顿;陕西宏图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被暂停承揽业务;广西五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33家企业因不良行为记录被扣分。
推荐阅读:
(来源:四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