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月30日消息:早在19世纪中叶,恩格斯就曾说过:“人类不可过分地陶醉于对自然的胜利。每次的胜利,自然皆对我们展开报复。”如今,在亲身经历了高度发展的工业文明给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发展带来的无穷烦恼之后,我们切身体会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们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
培育和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力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力提升是关键。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力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政府的决策能力,企业的创新能力,社会的参与能力,国家参与国际合作的能力。
提高政府决策能力。要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力,首要是提高政府的政治决策与领导能力。政府是社会公共物品的主要提供者,是生态保护的第一责任人。各级党政干部要深入领会生态文明建设对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意义,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的意识和思维。要加强国土生态空间的优化,做好产业建设的规划与协调。要加大生态文明促进机制和制度建设,严格执行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引导绿色投资,扶持绿色企业,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要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力,提高企业创新发展能力是关键。企业要不断完善创新生态体系,塑造适应生态文明的企业环境。企业领导者要注重研究企业内部生产过程的合理循环,提高企业生产各环节上的物质和能量转换效率,形成集约、高效的无废、无害、无污染的工业生产,实现循环型发展和低碳型增长。要积极以企业创新发展推动社会的创新和变革,做社会创新、文明发展的倡导者、实践者和先行者。
提高公众参与能力。要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力,培养公众生态文明意识,提高公众社会参与能力是保障。公众是生态保护的受益者,是实现生态文明的根本力量。政府要进一步构建责权清晰的多主体参与的生态文明建设机制,完善环境立法与信息公开制度,确保公众的生态环境知情权与监督权;公众媒体应当加强生态文明的宣传与舆论监督,引导公众树立绿色消费的生活风尚;环境保护非政府组织应进一步发挥专业性独立性作用,激发公众对生态文明的关注热情;公民要从点滴做起,提高生态文化自觉,践行绿色消费、低碳生活的生态文明理念。
提升参与全球合作能力。要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力,构筑生态文明建设的全球伙伴关系,提高参与国际合作能力是重要内容。环境问题是全球化所共同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绿色没有国界。随着中国持续的经济增长,支持增长的能源和环境问题也日益引起全世界的关注。中国政府应该根据国情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加入国际生态文明建设大潮,向全世界表明解决问题的诚意和努力。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力的制度和机制保障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建设是基础。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力的提升依赖于一系列配套政策和保障机制。
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地方考核评价体系。把环境保护和生态效益指标纳入经济核算体系。充分发挥生态文明建设政绩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政府目标责任制,制定科学的政绩考核评估机制,任期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加大资源消耗率、环保投资额、污染物减排完成率等指标在领导者绩效考核评价中的权重,建立重要问题预警反馈机制,把生态环境的保护或破坏作为考核党政干部的重要标准。
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干部选拔任用体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由“软约束”变成“硬杠杆”,建立生态文明建设成效与干部选拔任用的关联,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的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之一。提拔任用一批具有生态文明建设意识和生态文明建设领导能力的管理者,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终身追究制,对落实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不到位的领导干部记录在案,坚决追责。
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干部培训院校应该围绕“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行动和能力建设”、“提升环境治理领导能力”、“绿色发展领导能力”等生态文明相关专题举办领导干部专题培训,使之成为国家干部培训体系的经常性项目。把培育和提升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力作为干部培训必修课程模块,通过现场体验式、案例式、研讨式、辩论式教学,全方位宣传相关政策法规、绿色产业、生态经济、生态伦理等相关理论知识,不断强化领导干部的生态文明意识,提高领导干部经济与环境综合决策能力,培育具有“绿色领导力”的干部。
将生态文明建设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将生态文明理念充分渗透于国民教育系统之中,形成从幼儿教育到大学教育,伴随青少年成长全过程的有机衔接、循序渐进、科学合理的生态文明教育系统方案,逐步构建以学校教育为主渠道,带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覆盖全体公民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以提升全体公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和理念。(作者为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
推荐阅读: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