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规划要给文化地标留下空间

2015年01月30日 09:33劳动报李蓓

中国园林网1月30日消息:“这是1946年的上海城市规划,它曾经预测未来将向黄浦江东岸拓展,我们今天的规划有没有这样的雄心?”陈丹燕代表手捧一册影印本“大上海都市计划”,向市规划局官员发问。昨天上午,一场主题为城市规划的专题审议会上,这位代表的质问赢得全场掌声。有代表评价说,上海需要放眼未来的城市发展规划,而不是“只见资本不见人”商业地产计划书。

在这场审议会召开之前,本市规划部门向代表们提供了一份正在草拟讨论中的城市总体规划书。“这样的规划,我们不满意。”陈丹燕说。他们看到的是一份形同商业地产计划书的文件,有详尽的商业中心布局,围绕15分钟生活圈做出了很多设想。但在陈丹燕等代表们看来,上海不只是一座商业化城市,它的历史文脉也不容忽视。

“我今天特意带来了1946年的上海城市规划。”陈代表说,要把这本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影印本赠送给规划部门。在这本已经泛黄的手册中,当年的规划设计专家赵祖康曾作出了让后人惊讶的预测。譬如,他根据对上海地理枢纽位置和工业化进程的判断,预测50年后这座城市人口将达到1500万,并随后突破2000万;他还准确预测了未来发展空间将向黄浦江东岸拓展。“这是中国第一份城市规划,起点就这么高。”陈丹燕说,“如果今天的规划还做不到1946年的眼光和水平,是不是缺少了一点雄心和理想?”在她看来,无论是商业中心的公共空间设想,还是15分钟生活圈的设计,都只是一种纯粹的技术规划,而一座城市的存在,不仅需要里子,更需要面子;不仅需要喝咖啡的地方,也需要有一个可以对精神生活作日常展示的空间。但是,“城市地标性的文化空间,在这份规划中几乎看不到。”陈丹燕遗憾地表示。

那么符合这种精神气质的地标在哪里?陈丹燕建议,将中山东一路、延安东路口的一战胜利纪念碑予以修复重建。“这是历史在1918年留下的一个印迹,如果能修复,等于恢复了这座城市与世界曾经有过的联系。”她认为,类似的地方还有光启公园,徐光启曾是中国走向世界进程中的一个标志性人物。她建议城市发展规划要给文化地标留下空间,要为这座城市打通历史与现代对话的通道。

推荐阅读:

城市规划需要“人性回归” 绿道筑就情趣花园

杭州新一轮城市规划 大江东将成杭州副中心

东莞新一轮城市规划开发强度控制在50%以内

城市规划:科学谋篇创新务实

(来源:劳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