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月6日消息:新年伊始,精明开放的平遥人准确把握晋中市委三届六次全体会议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率先发声,主动作为,绘城建发展蓝图,谋民生改善实事,以千年古城的厚积薄发之势,“重塑平遥形象”。
“十二五”规划以来,平遥,作为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闻名于世的古城,以打造集传统特色和现代气息于一体,环境优美、功能完备的国际型旅游中心城市为目标,按照“中部神龟灵动,两翼凤凰展翅”总体部署,发挥中心城市带动辐射功能,坚持高起点、高品位、科学规划城市设计,不断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建设全面驶上快车道,城市品位不断提升。特别是刚刚过去的2014年,平遥县坚持“让新城新到家,古城古到底,建设美丽新平遥”的城建思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大手笔实施了规划体系、道路框架、遗产保护、基础建设、保障住房、园林绿化、商住开发等7大类、概算总投资125亿元的70余项城建工程,以项目带动投资,以投资促进转型,让一个大气包容的平遥新城轮廓更清,让一座宏伟肃穆的平遥古城形象更大。平遥,正以一个崭新的姿态在晋商故土挺立。
站房设计高大壮阔 高铁站成古城新地标
谈及平遥变化,印象最为深刻的当属城市建设。漫步平遥街头,良辰美景随处见,满城新景撩心弦,内城古老典雅的明清建筑,外城鳞次栉比的楼宇,美观优雅的路灯,宽敞整洁的马路,葱郁挺拔的绿树……平遥县城市建设带来一种前所未有的强劲感和丰硕感。这种感觉,随着大西高铁平遥古城站的投入使用,愈发强烈。
大西高铁平遥古城站是我市6个停靠站中站房面积第二大的,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古城站站前广场面积约2.6万平方米,广场两侧各配一个7000平方米的停车场,建筑总面积相当于7个足球场的面积,雄伟壮阔可见一斑。站前广场配套建筑设计总体呈现浓郁的明清建筑特色,建筑理念与古城统一对接,呈现出形体简练但稳重严谨的风格。旅客踏出平遥古城站,一种古韵扑面而来。如今,平遥古城站已成为平遥这座历史古城的又一地标性建筑。
根据规划,2015年平遥将借助大西高铁通车的机遇建设大县城,建设、完善双林新城道路框架,打通双林新城至城区、至双林寺、至东厦线的连接线,把城市向西南延伸4公里,实现城市的再造。目前已经完成大西客专站前广场、站前广场至东厦线、双林寺至南外环的道路建设,初步搭建起双林新城两大骨干道路框架。在此基础上,还要建设一批规划超前、设计先进、建设精良、具有现代气息的标志性工程,逐步发展商贸住宅、新型工业、旅游服务等产业,搭建起较为完善的城市道路框架,形成较为齐备的城市功能,完善平遥城市新的发展格局。
高铁平遥古城站,已成为展示平遥深厚文化底蕴和现代城市魅力的窗口,助推着平遥跳出平遥古城的旅游局限,拓展新的旅游资源,构建“大平遥”的旅游局面。
民生为本,建设最佳人居环境
2014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前夕,经过各方共同努力,顺城路道路改造工程基本完成,街道以设计合理的崭新形象亮相。市民对改造成效给予高度评价,不少网友在平遥贴吧发帖,图文并茂发表对道路改造工程的评价。网友“古城浪子”在题为“顺城路扩建”的帖子中写到:“改造后的顺城路,路面宽阔、车行通畅……很爽!”。帖子中还配发了顺城路改造后图片,引来不少网友跟帖‘在官微“平遥民生直播间”、“平遥发布”,众多民众也参与了点赞。
顺城路是平遥的主干路之一,车流量、人流量大,可谓是平遥县最繁华的地区,但同时也是最拥堵的,长期以来民怨极重,纷纷“吐槽”,严重影响平遥形象。“每天都堵,在放学、下班的时候最堵,人车争路天天上演”食品店的张老板说道。从“吐槽”变“点赞”,从道路改造前后民众态度的变化不难看出,只有以一项项谋当下、利长远、惠民生的成就才能取信于民,才能换来百姓的信任和支持。这也是平遥打造民生城建的一个“浓缩版”。
去年以来,平遥县在民生城建上用心、发力,大力推进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地上与地下统一规划、综合布局,统筹抓好道路交通、管网配套等工作,着力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全县新建道路7千米,面积68.8万平方米;改造道路3.5千米,面积10.5万平方米;电缆改造27588米;城区热电联产供热项目实现供热,供热面积达到36万平方米;建设广场面积3.6万平方米,停车场4.2万平方米,在城市功能建设上做足了文章。
在强力推进城市功能建设的同时,为实现城市发展与人居条件同步“翻新”,让百姓得到更多、更大的实惠,平遥县突出民生主旨,“揪心”困难群众住房难,用心构筑安居工程,加大拆迁安置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危旧房改造等保障住房建设力度,加大住房保障覆盖面,将古城人口外迁、环城地带房屋征收户和进城务工人员都纳入住房保障范围,使更多困难家庭走出“蜗居”。据统计,2014年全县新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750套,续建保障性住房6879套;农村危房改造完成600户。
2015年,平遥仍将坚持城建为民生的理念,做好城乡统筹发展文章,让群众尽享发展“红利”。 [分页]
三化建设,扮靓千年文化古城
平遥古城更亮丽,格局更优化,还得益于建设生态平遥思路的正确,得益于绿化、美化、亮化工程的大力实施。
在“亮”上下功夫。平遥县组织实施城市照明建设工程和维护工作,完成了双林路、文景大道、高铁广场站前路、循环路、曙光西路、实验二小学路段、上东关街等道路的照明亮化工程,新增城市道路亮化8.65公里,亮化率达到98%以上。同时积极做好县城区重要路段节点和标志性建筑的亮化工作,努力营造“醉享灯火阑珊处、夜半不思归榻眠”的平遥夜景。
在“绿”上做文章。以创建“省级园林县城”为契机,以重点项目建设为载体,实施精品战略,在文化内涵、景观设计、绿化造型等多方面下功夫,努力实施“管养护绿”“新建增绿”“改造提绿”“全面靓绿”四大工程,不断提升城市园林绿化水平,展开了“两园、两道、两线、两寺、一路、一校、一渠、一场、一带”及“四处街头绿地”等绿化重点工程建设,实现了环城与城区绿化。
在“美”上抓细节。围绕5A景区和文明景区创建,为加强市容市貌综合整治,平遥县不断加大执法力度,强化社区管理,整顿并规范城镇卫生、市场,从源头上治理了“脏、乱、差”。目前,城区环卫服务覆盖率达到了100%,道路清扫保洁面积300余万平方米,日清运生活和建筑垃圾260多吨,清运率达到100%。同时对古城内沿街商铺门头进行统一整改,对古城内各类不规范广告进行整治,保证了古城沿街商铺面貌焕然一新,整洁美观。创建了曙光西路市级城市容貌示范街道、西大街保洁示范街道和游客中心五星级公厕,并对迎薰湖和迎薰广场开展了维修整治工作,进一步完善了旅游配套设施,使古城内外环境再上了一个台阶。
2015年,平遥将以5A景区和文明景区创建为目标,在古城的硬件设施建设和软件配套服务上用心着力,让世界文化遗产这块“金字招牌”更亮。
保护历史风貌建筑,传承历史文脉
作为有着2700多年历史的古城,平遥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留存着许多有历史意义和价值的建筑。规划保护好这些现存的历史建筑成为平遥县城建和文物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基于此,平遥县相继编制完成了《平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平遥古城保护控制性详细规划》、《平遥古城环城地带详细规划》、《旅游目的地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整体性、全局性规划。2014年6月,由县政府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发起,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全球文化遗产基金会和上海同济大学编制的《平遥古城传统民居保护修缮及环境治理导则》也正式出台,使古城传统民居保护有了更为全面、系统、规范的工作标准和依据。一系列专项规划和技术规范的出台,为实现古城的整体性、原真性、综合性保护奠定了基础。
抢救挖掘是古城持续发展的核心。平遥县一方面是做好文物本体的保护,对古城墙、双林寺等文化遗产进行了保护性抢修,对县衙署、城隍庙等进行了保护修缮。据了解,近年来围绕古城墙的保护,全县累计投资近亿元,实施城墙局部修缮、抢险加固工程20余项,日常维修工程400余处,建立了700余个险情观察点,完成了城墙岩土监测工程;另一方面,对古城传统民居进行保护修缮。在坚持落实“住户自愿报名,专家评审把关,公开透明审核,专业队伍施工,多方参与监督”等工作举措的前提上,启动了民居保护修缮资金补助工作,目前已有54处传统院落得到保护修缮。同时,他们注重相连成片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以范家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为范例,先后对古城“四大街、八小巷”等历史街区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了全面整治修缮,打造了一批传统民居体验带,较好地保存了古城的历史脉络,让古城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托起了平遥城建的底座。
2015年是兑现“十二五”规划承诺的最后一年,贯彻落实市委三届六次全体会议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刻不容缓。现今的平遥正迈开矫健步伐,激情嬗变,一个光大品牌的世界之城、承古出新的靓丽之城、开放创新的活力之城、低碳生态的宜居之城、保障民生的和谐之城正在“神龟灵动,凤凰展翅”。
推荐阅读:
(来源:晋中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