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保护发展红树林 推动森林质量提结构改善

2015年04月28日 09:06浙江日报管竹伟 桑士达 陈秋夏

中国园林网4月28日消息: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湾滩涂和河口浅滩特有的常绿乔木群落,是一种远古久有的稀有木本胎生植物;因树皮一经划破便呈现红褐色,故称“红树林”。全球约有55个红树林品种,中国红树林主要分布在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台湾和浙江沿海一带。

红树林是世界“四大最富生物多样性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素有“海上卫士、造陆先锋和海水净化器”的美誉,具有抵御风沙、保护海岸、降解污染、调节气候和再造陆地等重要功能,对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沿海生物平衡、美化海岸江河景观、发展海洋旅游和海洋科研均有独特作用。

我省沿海海岸和河口滩涂

发展红树林的重要意义

首先,可吸纳污染、净化海水,是“五水共治”的海洋清道夫。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工业“三废”和化肥、农药及城市污水、污染物大量排入海洋,使得海域海湾的氮磷富营养化加剧、赤潮频发;海岸带污染严重,对海洋生态构成威胁,导致海洋生物资源特别是鱼类资源不断衰退。实验证实,红树林吸收二氧化碳能力是一般森林的7倍,可有效维护海域生态和河口环境、减少赤潮的发生率,对污水中的氮磷、有机物质和有毒重金属有很强的吸附和固定作用,如铬(Cr)的除去率达85%。我们在广西北海红树林湿地亲眼目睹,黑臭污水流经红树林后便悄无声息地吸附消化,30米外即变成蓝蓝的一汪清水。 

其次,可防风消浪、固岸护堤,是护卫沿海海塘安全的绿色长城。红树林在促淤保滩、固堤强岸和抵抗风浪袭击方面,有着其他植物和设施不能代替的作用,形成一道可抵御风浪、减缓水流、促淤保滩、守护海岸的坚悍屏障。当红树林覆盖度和林带宽度分别大于0.4、100米时,消波系数可达85%,十级大风刮起的巨浪即刻化为平波,如1986年广西沿海发生近百年未遇的特大风暴潮,合浦县398公里长海堤被海浪冲跨294公里,而长着茂密红树林的高桥镇的堤岸则损失甚微。浙江海岸线长达2253公里,夏秋季节台风频繁,若有成片红树林抵挡抗御,就能极大降低灾害损失。

再次,可改善海岸生态,是海洋鱼虾和陆地禽类觅食栖息天堂。红树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蕴藏着巨大的生物多样性。茂密高大的红树林宛如一道道绿色屏障,一年四季有大量鸟类在林区穿越嬉歇;树下,更是海洋生物觅食和繁殖的宝地,红树林枝叶等残落物的分解有利于多种微生物和藻类生长,随之而至的是浅海鱼群的洄游和贝、螺、蟹及软体动物的出没。中国工程院李元跃院士调查了福建漳江口红树林湿地,证实红树林是海洋动物躲避敌害、生长繁衍的天然场所;红树林生态系统有高达688种的生物,数量远远高于无红树林海岸栖息地,有效维护海洋近岸生物多样性。

还有,可绿化海岸、美化景观,是建设“两美浙江”的保护神。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滨独特的自然和人文风景线。红树林根系泌盐耐碱现象,使其具有热带雨林植物、沙漠植物和水生植物的三种特征。涨潮时,红树林枝干几乎全部被淹,只有较高的树冠露出海面,宛如海上“绿岛”;退潮后,栖息于林中的鱼虾及鸟类济济一堂,形成争奇斗艳、色彩斑斓的生物景观。红树林集观赏、娱乐、品尝海鲜和传播海洋知识等生态服务功能于一体——2005年海南东寨港红树林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的八大海岸之一;2013年广西北海的山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评为中国十大“魅力湿地”之一。红树林的经济价值也很高,据美国科学家计算,1公顷红树林在海岸保护和鱼类繁殖等方面产生的价值每年可达7.2万美元。

我省保护与发展红树林的

现状和存在问题

浙江的气候和自然条件形成了红树木悠久的生长繁衍历史,主要在浙南沿海岸,特别是温台地区有一定的发展。温州市在1957年率先人工引种红树林,在乐清湾的西门岛沿海滩涂栽种30000多株幼苗,虽然几经变迁、屡遭创伤,但经受了往北推进的环境考验,积累了浙南沿海滩涂栽植的成功经验。

2005年5月经国家海洋局批准,乐清正式建立了西门岛海洋特别保护区,并把红树林列为重点保护基地,目前已发展红树林400多亩,成林200多亩;同时,先后在苍南、平阳的鳌江沿岸,瑞安的飞云江南岸,瓯江口的灵昆岛、排树沙岛栽植了上千亩的红树苗,今已郁郁葱葱,长势喜人。台州市的三门、温岭、玉环等市(县)沿海海岸试种推广的势头也很好,并正在向北延伸发展。但在推广发展同时,也存在诸多矛盾和困难。

一是海涂围垦、滩涂养殖与红树林种植矛盾突出,红树林造林用地落实难。红树林最佳生长环境是在中潮带和高潮带,而许多海涂围垦构筑的堤坝大都建在中潮带以下,留给红树林可生长的生境空间日益狭迫;同时,堤坝外滩涂红树林,又由于人们贪图眼前利益,造成人为砍伐,被渔民用于养殖,对红树林形成不断侵蚀,导致面积大幅度减少。建设规划与海涂围垦、滩涂养殖发生矛盾,宜林地难落实,影响了人工红树林的发展空间。

二是沿岸废弃物污染严重和人为破坏,制约了红树林加快发展。红树林种植区大多位于近海潮间带,潮涨潮落带来大量的塑料包装袋、泡沫制品、玻璃瓶、废弃渔网等漂浮污染物,有些地方还将生活和工业垃圾直接乱倒在滩涂,对红树植物的生长造成损害,也影响了沿海海岸的景观。受经济利益驱使,一些红树林新造林地,渔民进入未成林地捕抓鱼虾蟹,折断红树幼苗、破坏植物根系造成苗木死亡,已建红树林得不到有效的监管和保护;工业垃圾破坏滩涂生境,如苍南红树林保护小区因附近混凝土厂的废水直排,使鳌江沿岸红树林滩涂地硬化,导致大面积的红树林死亡。 

[分页]

三是重规划、轻实施、轻管理,红树林的造林和护林资金十分短缺。《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规划(2006-2015)》明确将在浙江营建37755亩红树林。《浙江省湿地保护规划(2006-2015)》,提出将重点建设台州椒江以南的秋茄红树林保护带,保护和新建红树林15000亩,保护和恢复滨海湿地75000亩。目前,全省红树林总面积为3425亩,主要分布浙南温台地区,距离上述目标存在很大差距。加之外来物种如互花米草的生态入侵,极大影响了人工红树林幼苗的生长,清理和控制互花米草,大大增加了红树林造林及管护的成本。再是,浙南地区红树林造林及3年管护每亩投入需5000至6000元,而目前每亩实际投入只有1000元,推进红树林保护与发展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四是缺乏相应的研究平台,发展红树林科技支撑不足。红树林的发展与保护需要可持续的科技人才和技术创新的支撑。近年来,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等单位开展了我省红树林方面的品种引进、试种、改良和关键栽培技术研究,已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但这样的专业研究平台与实际发展需要仍然有较大距离,研究经费总体投入不稳定,后续相关的研究经费缺乏保障等等。 

推进我省红树林保护与

发展的几点建议

保护和发展红树林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推动我省森林向“数量增加、质量提高与结构改善并进”也需拓展思路、另辟蹊径。

一是提高对红树林保护与发展重要性的认识。21世纪是海洋经济,红树林将发挥更加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浙江海岸线漫长,滩涂资源丰富,有着红树林栽培的自然条件和技术支持,并有足够的种苗保障,大力发展浙江人工红树林,对净化海域环境、防风固堤、抵御自然灾害、绿化美化海岸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水产品质量等方面的作用均具现实意义。这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好滩涂养殖、海涂围垦、渔民生存与发展红树林的关系,将发展红树林作为营造沿海防护林、创建绿色海岸、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发展生态旅游重要举措来认识和做好。

二是充分利用、巩固并发展好现有的工作基础。我省引种红树林有近60年历史,温州、台州试种示范成功,且有较大规模示范面积,实践证明浙江东南沿海具有适宜红树林栽培的自然条件。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近年来通过红树植物引试、低温抗寒驯化栽培,首次成功引种新增了适宜浙南推广的桐花树等品种,同时集成研创了立地和树种选择、秋茄和桐花树采种、育苗、造林和移植、抚育等技术,制定了《红树林造林技术规程》等地方标准,为红树林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并已建成浙江苍南红树林采种和繁育基地,每年可提供种苗80万株。

三是抓紧编制红树林发展规划,制定财政扶持政策。在编制“十三五”规划时,建议开展一次全省沿海范围宜林生境调查,确定宜林面积,将红树林保护与发展列入其中。红树林规划区域主要为象山港以南与福建省交界区域海岸,重点放在温台沿海海岸,该区域占全省红树林宜林地80%以上。省林业、海洋渔业、水利等部门,应加强合作和沟通,通过多部门配合,做到规划一片、实施一片、保护一片。另外,再选择宁波甬江、绍兴曹娥江、杭州钱塘江出海口沿岸进行多点试种试验,力求试种一点、示范一块、推广一片。省政府和相关市县政府应增加红树林发展与保护的资金投入,以增加红树林保护与发展的投资渠道。

四是重视科研人才培养,建设浙江红树林研究平台。依托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为科技创新主体,建议设立“浙江省红树林研究与保护发展中心”,省科技主管部门应立项支持,以此加强省内外、国内外科研单位的技术合作及红树林保护区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协作;加快红树林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形成专业的红树林科研团队;加强红树植物引种、驯化、繁育、造林、管护和可作工业、保健、药类的研究与运用,并加紧开展向杭州湾以北沿岸试种示范的实践,重视开展红树林养蜂、适度养殖、生态旅游的研究,为我省红树林保护、发展与利用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

五是制定红树林保护条例,加强宣传教育。红树林生态效益巨大,但相比其他生态系统更容易遭受破坏。因此,一方面须制定红树林长效管护机制和相应的地方法规,通过立法立规来加强并落实对红树林的造林责任管护、责任考核;严格控制污染企业,严禁对红树林人为破坏的行为发生。另一方面,须加大对红树林保护与发展的宣教力度,向公众宣传红树林是海上的“绿肺”和“绿色瑰宝”,着力普及红树林的生态价值,提高沿海沿岸民众保护意识,形成政府主导推进、群众主动响应的良好氛围。

(管竹伟、桑士达:浙江省政府参事,陈秋夏: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研究员)

推荐阅读:

红树林恢复重建 6年产值达44.5亿

海南:国营岛西林场打造16亩红树林苗圃基地

看“湿地之痛”:为建设让步的红树林带何期复植?

广东:珠海大量违建侵蚀淇澳红树林 城市生态环境告急

(来源:浙江日报)